经典汇编数据共7575篇

《老子》67_08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如此,乙本“事”作“器”,其他文字同此。今从甲本。敦煌壬本前句同此,后句“能”下有“為民”二字,作“故能為民成器長”。潘静观本、陈象古本、李道纯本前句同此,后句作“...
03312

《老子》39_04_校笺_06_王念孙

王念孙云:“河上公本‘貞’作‘正’。注云:‘為天下平正。’念孙按:《尔雅》曰:‘正,长也。’《吕氏春秋·君守篇》‘可以為天下正’。高注曰:‘正,主也。’‘為天下正’,犹《洪范》言‘...
02615

《老子》21_04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芒兮芴兮,中有物兮’,王弼、司马公同古本,别本作‘其中有物’。今從古本。谓以道為无则非无,以道為有则非有,故曰:芴兮芒兮,芒兮芴兮;然而万象由斯而见,万物由斯而出,故...
0476

《老子》30_01_校笺_12_想尔注

想尔注云:“治国之君务脩道德,忠臣辅佐务在行道。道普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怀慕,则易治矣。不可以兵彊也。兵者非吉器也,道之设形,以威不化,不可专心甘樂也。”
04610

《老子》42_08_校笺_12_蒋锡昌

蒋锡昌云:“强本荣注:‘亦我義教之者,欲使去刚强而存柔弱。’是荣本作‘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
05310

《老子》29_02_校笺_12_古棣

古棣云:“‘天下’之上,傅奕本、范应元本、帛书乙本(甲本缺文)有‘夫’字,范注:‘夫字,阮籍同古本。’‘夫’乃发语词,有之,于文气為长。劳健断‘夫’字属上句读,他说:按此‘夫’字,...
0566

《老子》65_02_校笺_03_武内义雄

武内义雄云:“敦、遂二本‘智多’作‘智故’。”水海按:无名氏《道德真经次解》所据龙兴观本作“知故”,与武内义雄所见不同。
04711

《老子》58_08_校笺_03_陈景元

陈景元云:“‘劌’作‘穢’,浊穢也。有道之君,率性清廉,使物之自化耳。而不以己之洁白扬彼之污。但使物知劝而洗除穢浊矣。自此以上皆悶悶之政,非察察之治也。古作‘劌’,伤也,言聖人廉以...
0497

《老子》64_05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乙本全损,《甲、乙本释文》已校补。今从《甲、乙本释文》本。敦煌庚本无两“也”字,作“為之於其未有,治之於其未亂”。傅奕本、范应元本“於”作“乎”,无两“也”字,谓“...
05115

《老子》24_述评

本章节经文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等本,皆列为《道经》之第二十四章。帛书甲、乙本此章节排在第二十一章之后,当是第二十二章。照帛书排列,此章后便是“···不自视,故明;不自见,故章;...
04410

《老子》62_01_校笺_10_张舜徽

张舜徽云:“各本作‘道者萬物之奥’。帛书甲、乙本‘奥’作‘注’,并有‘也’字,今据写正。《说文》:‘注,灌也。’引申有归聚义。谓道为萬物之所灌注也。”
0469

《老子》77_02_校笺_06_河上公

河上公注云:“言張弓和调之,如是乃可用耳。夫抑高舉下,損强益弱,天之道也。”
0347

《老子》23_09_校笺_07_张煦

张煦云:“‘失亦得之’,文津作‘失亦失之’。”
0445

《老子》63_02_校笺_09_高延第

高延第云:“大小多少同观,故恩怨相等。太上无施報,此言有報者,有道之人,无论有怨无怨,惟以生育覆养為事。自怨者观之,则以為報之以德耳。”
03414

《老子》51_音韵_03_姚文田

姚文田谓:生、形、成韵(十青平声),畜、育、毒、覆韵(七匊入声),蓋“成之熟之”一作“亭之毒之”。熟、毒韵同,《列子·黄帝篇》:“与汝游者,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莫觉莫悟,...
0295

《老子》42_08_校笺_15_许抗生

许抗生云:“甲本‘夕’字无義,疑为‘亦’字,‘夕’、‘亦’音近而误。此句马叙伦引孙盛《老子疑问反讯》:‘人之所教,我亦以教人’,故‘議’字疑是‘以’字之误,今据改。‘而’则为衍文。...
03214

《老子》60_02_校笺_05_毕沅

毕沅云:“河上、王弼无‘者’字,《韩非子·解老》有。”水海按:今见《韩非子》本无“者”字。顾广圻曰:“傅本‘下’有‘者’字,与各本全异。”顾氏所见《韩非子》本亦无“者”字,不知毕氏...
05710

《老子》61_02_校笺_15_王弼

王弼注:“天下之所归会者也。静而不求,物自归之也。”
04212

《老子》28_03_校笺_11_萧兵

萧兵云:“‘復歸於婴兒’是什么目的?张松如说:‘復歸於婴兒’、‘復歸於樸’,也正是四十章所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意思。···老子在这里说的只是‘恒德不離’、‘恒德乃足’的一...
0408

《老子》01_07_校笺_05_蒋锡昌

蒋锡昌云:“‘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十二字,范本无。”水海按:上海涵芬楼《续古逸丛书》影印范应元本则有此十二字。江安傅氏双鉴楼藏宋刊范应元本缺此十二字。
0426

《老子》60_音韵_01_江有诰

江有诰韵读谓无韵。姚文田谓:鮮、神、神、人韵(七真平声)。奚侗谓:鮮、神、神、人、人、人韵。陈柱谓:鮮、神、神、人、人、人、焉韵。
0388

《老子》37_01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乙本皆同。今从甲、乙本。通行本皆作“道常无為而无不為”。
04414

《老子》35_01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无“者”字。劳健云:“(‘執大象’)句與‘天下往’句叶韵,当无‘者’字。”按:“象”、“往”为韵,二字皆入阳部。又,“執(简作执)”,《玉篇》:“持也,守也。...
04510

《老子》59_音韵_04_顾炎武

顾炎武《唐韵正·入声一屋》云:“服,古音蒲北反。《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謂早服。早服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并旁证《楚辞...
05112

《老子》73_05_校笺_03_严可均

严可均云:“‘疎而不漏’,各本作‘不失’。”
0506

《老子》73_04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繟’,音闡。‘坦’,吐但反,梁王尚、钟会、孙登、张嗣本有此。‘坦’,平大貌,河上作‘墠’。‘墠’,宽也;旦尺善反,又上單反也。”水海按:今存河上本作“繟”,河上注云:...
04611

《老子》18_04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貞’字,严遵、王弼同古本,世本多作‘忠’,盖避讳也。六親和,则谁非孝慈?國家治,则谁非貞臣?大道不廢,则安取仁義?”
0519

《老子》53_07_校笺_09_于省吾

于省吾云:“按:‘盗’应读作‘誕’,盗、誕双声,并定母字。敦煌本‘夸’作‘誇’,‘盗誇’即‘誕誇’。《说文》‘夸从大于声’,景龙本‘夸’作‘李’。《韩非子·解老》作‘盗竽’,‘盗竽...
03410

《老子》05_04_校笺_07_毕沅

毕沅云:“‘詘’,河上公作‘屈’,王弼作‘掘’。陆德明曰:‘顾欢作掘’。‘俞’,诸本作‘愈’。按:古无‘愈’字,盖即用‘俞’也。诸本并非。”
02311

《老子》56_04_校笺_14_古棣

古棣云:“易顺鼎之错,除断言四章王弼无注为失检之外,就是迷信《文选》注,而未加分析。《魏都赋》李善引《老子》是注‘世笃玄同’的,本文与‘塞其兑’等六句无干,自可节引,省此六句。《运...
0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