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27_01_校笺_10_吴云
吴云云:“‘轍’,傅本作‘徹’。”水海按:卢氏抱经《释文考异》:“《说文》无‘轍’字,《庄子》、《战国策》、《史记》皆以‘軼’为‘轍’。按:‘軼’借字,实应用‘徹’。”
《老子》65_08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乃至’,古本作‘乃复至’。一上有‘然後’。”
《老子》41_07_校笺_07_范应元
范应元云:“德之上者,虚而能应,故如空谷。‘黔’,音辱,黑垢也。古本如此,河上公作‘辱’。白之大者,和光同尘,故如垢污。”
《老子》28_06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作“德乃□,□□□□”,前句則脱“恒”字(高明把原文写成“恒德乃〔足】”,有“恒”字,則疏忽矣。),“足”字损掩;后句全损,帛书《甲本释文》已校补;乙本同此两句。今...
《老子》70_03_校笺_09_宋常星
宋常星云:“有本始,有根柢之言,谓之有宗。立万事之主,为万法之尊,谓之有君。”
《老子》68_04_校笺_01_校勘
此三句,帛书甲本作“是胃用人,是胃天,古之極也”,两“謂”字皆假作“胃”,“天”字前无“配”字,《甲本释文》校注云:“通行本作‘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乙本亦无‘之力’二字。此脱...
《老子》13_03_校笺_11_王昶
王昶云:“至元作‘寵為下’。”
《老子》27_11_校笺_13_陈奇猷
陈奇猷云:“《老子》本意謂不貴其師、不愛其資为智,雖有智慧而必以大迷处之。而韩非此喻则以文王师太公、資费仲为智,若不师太公、資费仲,则文王雖智,亦必大迷失也,与《老子》原意正相反。...
《老子》27_07_校笺_15_肖天石
肖天石云:“襲明者,亦犹庄子之言‘因明’也。因乎天道,顺乎天理,应乎天行,依乎自然,则自与道合,而常明矣。”
《老子》38_09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前識者”三字损掩,帛书乙本如此,今从乙本。严遵本“識(简作识)”作“職(简作职)”,无两“也”字,“首”作“始”,谓“前職者,道之華,而愚之始”。陆希声本“識(简...
《老子》06_03_校笺_04_于省吾
于省吾云:“按:旧多读‘勤’如字,洪颐煊读‘用之不勤’之‘勤’为‘廑’,训为弱少。用之弱少,不辞甚矣。‘勤’应读作‘覲’,金文‘勤’、‘覲’并作‘堇’。《宗周钟》‘王肇遹省文武堇彊...
《老子》51_05_校笺_02_道德真经集注
《道德真经集注》(梁迴序)校语云:“明皇、王弼二本‘命’并作‘爵’。”水海按:《道德真经集注》(梁迴序)本校者所见王弼本“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中之“命”作“爵”。
《老子》39_04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贞’,‘貞’,正也。王弼、郭云同古本。一本‘貞’作‘正’,亦后人避讳也。河上公本作‘侯王’。”
《老子》10_05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開闔’,‘闔’,户腊反。”
《老子》20_13_校笺_03_陆德明
陆德明云:“‘沌’,本又作‘忳’,徒损反,又徒门反,简文音顿。‘俗人昭昭’,‘昭’章遥反,一本作‘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