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15_01_校笺_07_罗运贤
罗运贤云:“《魏都赋注》引作‘古之士’。”
《老子》15_11_校笺_07_魏稼孙
魏稼孙云:“(景龙)碑皆以‘熟’為‘孰’,御注‘成之熟之’作‘熟’,馀作‘孰’,严失校。”
《老子》65_02_校笺_06_张松如
张松如云:“帛书甲、乙本作‘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甲本‘治’字损掩。如按:此与上文‘將以愚之’句为韵,当如严本作‘以其知之’。”
《老子》66_述评
《老子》这一章不是旨在讲所谓“统治术”(即古人所说的“君人南面之术”),而斯旨在讲“善下”、“不争”,能够给人民带来好处,这样人民就不会反抗统治者,当然社会就趋向安定的局面。 老子...
《老子》81_04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聖人无積,既以為人,己俞有;既以與人,己俞多。’古本。‘俞’,平声。《音辩》云:‘俞,羊朱切。’傅奕引《广雅》云:‘益也。’《汉史》有‘民俞病困’。··聖人虚心应物,...
《老子》20_16_校笺_06_焦竑
焦竑云:“‘寂若无所止’,一作‘飄兮似无所止’;一作‘飂兮若无止’;一作‘飂兮若无所止’。”水海按:焦本经文作“寂兮似无所止”,而《考异》校注作“寂若无所止”。
《老子》68_04_校笺_06_奚侗
奚侗云:“体道者與天合德,故曰‘配’。‘極’,至也。各本‘天’下有‘古’字,谊不可通。殆下章‘用兵有言’句上有‘古之’二字,‘古’字错入于此,而又捝一‘之’字。兹删去。”
《老子》38_音韵_03_邓廷桢
邓廷桢云:“‘薄’、‘華’为韵。‘華’古音读若‘荂’,鱼虞部字。‘薄’从溥声,则鱼、虞部之入声也。”
《老子》21_08_校笺_02_武内义雄
武内义雄云:“敦、景、遂三本‘衆’作‘終’,衆、終古音通。”水海按:景龙本作“衆”而不作“終”。此误校。
《老子》73_04_校笺_03_彭耜
彭耜云:“‘坦然’,纂微‘坦’作‘默’,司马、苏、曹、陈、叶、程并作‘繟’,音闡。”
《老子》41_08_校笺_10_俞樾
俞樾云:“河上公注曰:‘建设道德之人,若可偷引,使空虚也。’王弼注曰:‘偷,匹也,建德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故若偷匹。’然偷匹之训,于古无征,义亦难晓。···今按‘建’当读为‘健’...
《老子》23_05_校笺_07_俞樾
俞樾云:“‘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按下‘道者’二字衍文也。本作‘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其下‘德者’、‘失者’,蒙上‘從事’之文而省,犹云‘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從事於德者,同於德...
《老子》46_05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同;乙本全部损掩。今从甲本。帛书《老子甲本释文》校注云:“憯(cǎn)字左旁残损,今据《韩非子·解老》、《喻老》、司马迁《报任安书》引及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等书...
《老子》79_02_校笺_04_彭耜
彭耜云:''契',李苦计切,心也。左為阳,心属阳,以其能合前境,故曰'契'。'
《老子》48_04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全损;帛书乙本前句损掩一“為”字,《乙本释文》已校补,后句全損,《乙本释文》校补為“无為而无不為也”,许抗生校为“无為则无不為”,皆不合《老子》本义(见下文笔者校注...
《老子》28_01_校笺_09_蒋锡昌
蒋锡昌云:“六十一章:‘牝常以静勝牡,以静為下。’牝,雌也。牡,雄也。《老子》以雌表好静好下之德,以雄表好动好上之德。《说文》:‘谿,山渎无所通者,从谷,奚声。’《尔雅·释水》李注...
《老子》02_05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萬物作焉而不辭’,(龙兴观)碑本作‘作而不為始’。”
《老子》49_08_校笺_15_许抗生
许抗生云:“歙歙,甲本作‘’,乙本作‘欱欱’,傅奕本、严遵本、通行本皆作‘歙歙’。、欱欱,当為歙歙之异体。河上公本则作‘怵怵’,与帛书异。”
《老子》50_05_校笺_06_王卡
王卡云:“‘夫何故?以其求生之厚’,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与P二六三九《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句末有‘哉’字。影宋本‘求生’作‘生生’,譣河上注云:‘以其求生活之事太厚’,则作‘求生’于...
《老子》30_03_校笺_15_水海
水海按:古棣謂句首有“故”字,非是。此句以下言“善者果···”之义项,从语法关系和逻辑事理上来说,与上文“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棘生之”之义项,并非因果关系,既非因果复句,亦非因果...
《老子》06_音韵_04_严可均
严可均云:“‘牝’,《广韵》旨、轸兼收‘牝’字。按《大戴礼记·易本命》‘死’、‘牝’协音,《老子》‘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皆未转入轸。”(《说文声类·上篇脂类》)
《老子》54_04_校笺_08_柳存仁
柳存仁云:“玄宗疏‘其德乃餘’句,‘乃’讹作‘有’;玄宗注本皆不误。又玄宗注本‘修之於’五句,并去‘於’字,徽宗本从之。”
《老子》09_04_校笺_14_水海
水海按:“遺(yí)”,留也。上古余纽微部,音【Kiwei】,《经典释文》谓“以之反”,即今音yí。又云“唯季反”,则今音wèi,即赠、给予之义;然此音义,于经文则不通也。又,“咎(jiù)...
《老子》55_04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此句言赤子筋骨柔弱,但手握东西却很牢固,以喻“含德之厚者”生命力旺盛。
《老子》34_03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衣’,於既反,河上作‘愛’也。”
《老子》13_03_校笺_10_严可均
严可均云:“‘辱為下’,王弼、傅奕作‘寵為下’。”
《老子》35_08_校笺_13_王弼
王弼注云:“言道之深大。人聞道之言,乃更不如樂與餌,应时感悦人心也。樂與餌则能令過客止,而道之出言,淡然无味。視之不足見,则不足以悦其目;聽之不足聞,则不足以娱其耳。若无所中然,乃...
《老子》59_07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柢’字,傅奕引古本云:‘柢,本也。’又引敦璞云:‘柢,謂根柢也。’河上公作‘蔕’,非经义。夫‘柢’亦是‘根’。”
《老子》15_11_校笺_18_苏辙
苏辙云:“世俗之士,以物汩性,则濁而不复清。今知濁之乱性也,则静之;静之而徐自清矣。”
《老子》62_07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何’字、‘得’字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