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72_音韵_02_水海
水海按:“民之不畏威,則大威將至矣。”威【ǐwei】,微部;至【tǐēt】,质部。微部【ei】和脂部【ei】主要元音相近,而韵尾相同,可以旁转;脂部【ei】和质部【et】主要元音相同,可以对转...
《老子》26_02_校笺_04_毕沅
毕沅云:“‘君子’,河上公、王弼作‘聖人’,亦并无‘其’字。”
《老子》02_02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皆知善之為善’,‘皆’上一有‘天下’字。”
《老子》28_04_校笺_11_成玄英
成玄英疏云:“榮,寵贵也;辱,卑贱也。处於榮贵,遂起骄奢,而福善祸淫忽然凋落,比之榮寵翻為祸甚,若知倚伏不常贵,為祸始应须自戒,勿為放逸,处於榮华,恒如卑贱,故贵以贱為本,高以下為...
《老子》51_03_校笺_06_张舜徽
张舜徽云:“王本作‘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帛书甲、乙本并无‘莫不’二字,与敦煌本合,今据删。”
《老子》04_04_校笺_06_马叙伦
马叙伦云:“‘湛兮似或存’,罗卷无‘兮’字,‘或’作‘常’。《文选·七里濑诗》注、《论语义疏》七引并与此同。《义疏》又引河上注曰:‘或,常也。’则河上亦作‘或’矣。藏疏本亦作‘或’...
《老子》51_06_校笺_13_水海
水海按:《老子》故本当无“德”字,或有“德”字者,乃涉上文“德畜之”而致误。詹剑峰云:“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作用附丽于本体,故德兼于道。用不离乎体,举道足以包德。所以,这里独举...
《老子》07_01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天長地久’,(龙兴观)碑本作‘天地長久’。”
《老子》10_01_校笺_14_水海
水海按:以上诸说,均不失为一家之言。但管见认为“抱”则为《老子》书所用楚方言,其义为“耦”(或“偶”)。扬雄《方言》卷二云:“抱,耦也。(郭璞注云:‘耦,亦匹,互見其义耳。’)荆、...
《老子》11_音韵_05_本章韵读
本章韵读:轂,屋部;无,鱼部;屋鱼合韵;无、无,鱼部。用、用、用、用,东部。
《老子》20_07_校笺_10_马叙伦
马叙伦云:“范、寇、白、张嗣成、潘、赵写及《类聚》三引并作‘如登春臺’。宋河上、《玉烛宝典》三引作‘若登春臺’,臧疏、赵(秉文)作‘如春登臺’。成疏曰:‘又如春日登臺,眺望林野,畅...
《老子》38_04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上仁”,指最讲仁爱的人,即“宏普博施仁爱之者”。仁,慈爱也;上仁者有心覆育众生,故言“為之”;不贵思报,不求要誉,故言“无以為”。
《老子》69_02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前句如此,后句作“吾不進寸而芮尺”,句首有“吾”字,“不”后无“敢”字,“退”则借作“芮”(上古“退”為物部【et】,“芮”為月部【at】,物部和月部皆為入声韵,主要元...
《老子》23_02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故飄風不終朝’,一无‘故’。‘終’,古本作‘崇’,下同。‘飄風’,疾風也;‘驟雨’,暴雨也。自旦及晡為‘終朝’,自朝及莫(暮)為‘終日’。風雨震荡飄忽,必不能久。”水海...
《老子》42_10_校笺_08_张松如
张松如云:“‘斅父’或省作‘學父’,义同‘教父’。‘父’训‘始’,训‘本’,或训‘巨’(‘规巨’),谊亦相通。故斟酌众说,语译作‘教學总纲’。”
《老子》23_音韵_06_本章韵读
本章韵读:然,日母元部;日,日母质部;元质合韵;此,支部,支质合韵。久,之部;乎,鱼部,之鱼合韵。道、道,幽部。德、德,职部。失、失,质部;者,鱼部;之,之部,鱼之合韵。
《老子》47_03_校笺_18_古棣
古棣云:“这一段大意是:‘不从大门走出去,可以知天下。不从窗户往外偷看一眼,可以知天道。而出去的越遠,知道的东西就越少。’用‘不出於户’、‘不闚於牖’,其喻意是不必接触形形色色的具...
《老子》01_06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徼’,小道也,边也,微妙也。古吊反。”
《老子》49_08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歙歙’,许及反。一本作‘惵惵’。河上本作‘惔’。顾云:‘许叶反,危惧貌。’简文云:‘河上公作怵。”
《老子》04_05_校笺_04_严可均
严可均云:“‘誰子’,河上、王弼作‘誰之子’。”水海按:今存王弼本作“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而无“其”字,同帛书甲本。然二十五章王注云:“不知其誰之子,故先天地生。”系引此章此...
《老子》07_04_校笺_17_蒋锡昌
蒋锡昌云:“‘私’通作‘厶’。韩非曰:‘苍颉作字,自营为厶。’是‘无私’者,即不以此等外物自营,而损及其身也。人不以此等外物自营,是为最善于自营者,故曰:‘能成其私’也。”王弼谓:...
《老子》54_07_校笺_03_顾广圻
顾广圻云:“傅本‘普’作‘溥’。按:普、溥同字也。”
《老子》09_音韵_01_江有诰
本章江有诰韵读谓:已、保、守、咎、道韵(之幽通韵,已叶音酉,保音探)。邓廷桢谓:保、守、咎、道韵,“保”,古音补阜切;“道”首声,古音在幽部。高本汉谓:“驕”字叶已、保、守、咎、道...
《老子》33_06_校笺_03_罗振玉
罗振玉云:“景龙本、敦煌本均无‘者’字。”
《老子》13_05_校笺_06_张松如
张松如云:“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经》本无‘是謂寵辱若驚’句。”
《老子》59_02_校笺_07_卢文弨
卢文弨云:“‘服’,凌本作‘復’。王弼本作‘復’,《释文》‘復音服’。”
《老子》61_03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大國又宜主静,譬之天下之牲,牝常以静勝牡之动也,惟静而无為可以应动,惟谦而居下可以得众。上文‘下’字并上声。”
《老子》37_05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自正”,正与《德篇》“我好静而民自正”(通行本为第五十七章)文义一律。“正”作“定”者,乃為近音假借耳。蒋锡昌云:“五十七章‘我好静而民自正’,与此文异谊...
《老子》62_02_校笺_08_朱谦之
朱谦之云:“‘善,人之寳;不善,人之所不保。’按:此文当以‘善’、‘不善’断句,道既含有萬物庇荫之义,则‘善’、‘不善’均在奥中。惟人则不能无所选择,善为人之寳,故‘寳而持之’,持...
《老子》64_11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故民之從事’,纂微、司马、苏、曹、陈、叶、清源、程并无‘故’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