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69_02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前句如此,后句作“吾不進寸而芮尺”,句首有“吾”字,“不”后无“敢”字,“退”则借作“芮”(上古“退”為物部【et】,“芮”為月部【at】,物部和月部皆為入声韵,主要元...
《老子》26_03_校笺_09_张煦
张煦云:“苏、葛、林、赵‘宴’作‘燕’。”
《老子》49_08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歙歙’,许及反。一本作‘惵惵’。河上本作‘惔’。顾云:‘许叶反,危惧貌。’简文云:‘河上公作怵。”
《老子》04_05_校笺_04_严可均
严可均云:“‘誰子’,河上、王弼作‘誰之子’。”水海按:今存王弼本作“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而无“其”字,同帛书甲本。然二十五章王注云:“不知其誰之子,故先天地生。”系引此章此...
《老子》07_04_校笺_17_蒋锡昌
蒋锡昌云:“‘私’通作‘厶’。韩非曰:‘苍颉作字,自营为厶。’是‘无私’者,即不以此等外物自营,而损及其身也。人不以此等外物自营,是为最善于自营者,故曰:‘能成其私’也。”王弼谓:...
《老子》54_07_校笺_03_顾广圻
顾广圻云:“傅本‘普’作‘溥’。按:普、溥同字也。”
《老子》09_音韵_01_江有诰
本章江有诰韵读谓:已、保、守、咎、道韵(之幽通韵,已叶音酉,保音探)。邓廷桢谓:保、守、咎、道韵,“保”,古音补阜切;“道”首声,古音在幽部。高本汉谓:“驕”字叶已、保、守、咎、道...
《老子》33_06_校笺_03_罗振玉
罗振玉云:“景龙本、敦煌本均无‘者’字。”
《老子》13_05_校笺_06_张松如
张松如云:“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经》本无‘是謂寵辱若驚’句。”
《老子》59_02_校笺_07_卢文弨
卢文弨云:“‘服’,凌本作‘復’。王弼本作‘復’,《释文》‘復音服’。”
《老子》61_03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大國又宜主静,譬之天下之牲,牝常以静勝牡之动也,惟静而无為可以应动,惟谦而居下可以得众。上文‘下’字并上声。”
《老子》37_05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自正”,正与《德篇》“我好静而民自正”(通行本为第五十七章)文义一律。“正”作“定”者,乃為近音假借耳。蒋锡昌云:“五十七章‘我好静而民自正’,与此文异谊...
《老子》62_02_校笺_08_朱谦之
朱谦之云:“‘善,人之寳;不善,人之所不保。’按:此文当以‘善’、‘不善’断句,道既含有萬物庇荫之义,则‘善’、‘不善’均在奥中。惟人则不能无所选择,善为人之寳,故‘寳而持之’,持...
《老子》64_11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故民之從事’,纂微、司马、苏、曹、陈、叶、清源、程并无‘故’字。”
《老子》18_03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前句同,后句作“案有畜兹”,“安”作“案”,“孝”假作“畜”(“孝”,晓纽幽部;“畜”,晓纽觉部;幽觉合韵,故二字为双声叠韵,可假借),“慈”假作“兹”(上古二字皆...
《老子》20_12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我愚人之心也哉’,开元无‘也哉’二字。”
《老子》21_04_校笺_04_王弼
王弼注云:“以无形始物,不系成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也。”
《老子》39_13_校笺_06_焦竑
焦竑云:“‘自稱’,古本作‘自謂’。”水海按:焦氏《老子异》经文作“自謂”,而《老子考异》作“自稱”。
《老子》41_02_校笺_04_高亨
高亨云:“若,犹或也。留于心谓之存,去于心谓之亡,言中士聞道,有时则留之于心,有时则去之于心也。留于心谓之存者,《礼记·祭义》:‘致爱则存,致慤则著。’郑注:‘存著谓其思念也。’是...
《老子》40_03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蒋锡昌、高亨之说是也。本章的“有”,亦即“有名萬物之母”、“有无相生”的“有”。“有”,实有,即指“有名有形之物”,类似古希腊初期哲学家所说的“实是”(见《形而上学》)。周...
《老子》43_05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希”,《尔雅·释诂》“罕也”。《论语·公冶长》“怨是用希”,皇侃义疏云:“希,少也。”《集韵·微韵》云:“希,寡也。”后来写作“稀”。李善注《文选·曹植》“朱华未希”谓:...
《老子》77_02_校笺_08_吴澄
吴澄云:“‘抑之’、‘舉之’二句言張弓。‘有餘’、‘不足’二句言天道。凡弛弓俯其体,則弣在上,弰向下;張之而仰其体,則弣向下,弰在上。是抑弣之高者,使之向下;舉弰之下者,使之在上。...
《老子》79_02_校笺_02_河上公
河上公注云:'古者聖人執左契,合符信也。无文书法律,刻契合符以為信也。但刻契為信,不責人以他事也。'
《老子》49_04_校笺_09_蒋锡昌
蒋锡昌云:“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则成、荣并作‘得’。按:‘德’假为‘得’。”
《老子》02_音韵_02_顾炎武
顾炎武云:“‘隨’,古音句禾反,《老子》‘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和、隨為韵)。《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韩非子·解老》:‘大奸作则小盗隨,大奸唱则小盗和。’‘...
《老子》28_07_校笺_03_河上公
河上公注云:“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达,当復守之以默默,如暗昧无所见。如是則可為天下法式,則其德常在。”水海按:此说甚确。此段意思是:明达事理的聖人,不炫露耀物,而...
《老子》50_05_校笺_04_朱谦之
朱谦之云:“景福本、傅、范本、室町本‘厚’下有‘也’字。罗振玉曰:‘景龙本厚下有也字;’盖误校。蒋锡昌沿其误而不知。”
《老子》50_09_校笺_05_朱谦之
朱谦之云:“兕,兽名,犀之雌者,《尔雅》云:‘形似野牛,一角,重千斤;’《淮南子·坠形训》:‘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高诱注:‘梁山在会稽,长沙湘南有犀角象牙,皆物之珍也。’...
《老子》08_音韵_01_江有诰
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淵、信韵(真部,“淵”,一均反,“信”平声)。治、能、尤韵(之部,“能”,奴其反,“尤”,音怡)。姚文田谓:淵、仁、信韵,治、能、時、尤韵。邓廷桢同姚韵,并谓:“...
《老子》54_04_校笺_06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王注:‘修之身,则真;修之家,则有餘;’则王本无‘於’字,‘乃餘’作‘有餘’。当据改正。强本成疏:‘故言有餘··故其德能普;’是成‘乃餘’作‘有餘’,(其)餘‘乃’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