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150页

《老子》15_12_校笺_13_顾欢

顾欢本王注云:“渾波则濁,徐静则清,危躁则死,安静则生。志人知濁之可清,故同波而后化体,危之可安。故徐動以教生,非体道善化,虽能如此,故曰‘孰能’。生化微妙,非速疾可成,必须心专行...
0339

《老子》20_03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善之與惡,相去何若’,陆(德明)‘去,欺虑切’。苏无此二句。”
0429

《老子》67_04_校笺_06_王先慎

王先慎云:“‘吾有三寳,持而寳之’,河上、王弼本‘吾’作‘我’,‘寳之’作‘保之’,陆希声、赵孟頫作‘保而持之’。傅本与此合。”
0399

《老子》69_02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為主”,意当為战争时的主动进攻,采取攻势。“為客”,意当指战争时的被动防守,采取守势。“進寸”、“退尺”,盖用兵之难進易退,犹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之义。
0359

《老子》22_01_校笺_07_严可均

严可均云:“‘枉則正’,傅奕与此同,诸本作‘則直’。”
0539

《老子》76_04_校笺_11_劳健

劳健云:“按:《吕览·侈乐篇》:‘若冰之于炎日,反以自兵’,高诱注:‘兵,灾也。’‘木强則兵’,‘兵’字义亦当如是。木之摧折与自焚,皆可谓之兵也。王弼注‘兵强則不勝’云:‘物之所恶...
0839

《老子》77_01_校笺_03_彭耜

彭耜云:“‘其猶張弓乎’,邵‘猶’作‘由’。”水海按:邵若愚本经文作“天之道,其由張弓乎”。
0299

《老子》77_04_校笺_04_毕沅

毕沅云:“明皇无‘而’字。”
0549

《老子》26_05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本’字,严遒、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作‘輕則失臣’,与前文不相贯,宜从古本。人主輕忽慢易,則失根本之重;躁动多欲,則失為君之德。故人君不可须臾而離於重、静也。”
0309

《老子》27_09_校笺_01_校勘

此两语,帛书甲本“资(简作资)”假为“齎”(上古二字皆为精纽脂部,属同音假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齎,假借为资。”),《甲本释文》已校改。乙本同此两语。今从乙本。河上公本、王...
0329

《老子》49_07_校笺_04_刘师培

刘师培云:“‘在’,疑‘任’字之讹。”
0419

《老子》03_02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前句全损,后句作“□民不為□”,损掩“使”和“盗”二字;帛书乙本同此。今从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本、顾欢本、邢玄本、景福本、楼正本、傅奕本、李约本、陆希声本、杜光庭本...
0339

《老子》31_11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言居上势則以喪禮處之’,一作‘言以喪禮處之’。‘處’,上声。”
0549

《老子》55_09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作“□□即老”,损掩“物壯”二字,“則”作“即”,古通。乙本作“物□則老”,损掩一“壯”字,今据王弼本校补。宋刊河上公本“則”作“將”,谓“物壯將老”。道藏河上公本、...
0429

《老子》12_06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作“是以聲人之治也,為腹不□□”。“聖(简作圣)”音假作“聲(简作声)”(上古二字皆為书纽耕部),“腹”后无“而”字,损掩“為目”二字。乙本同此两句,唯“聖”省作“...
0499

《老子》57_06_校笺_09_朱谦之

朱谦之云:“按,‘伎巧’,司马‘伎’作‘利’,御注、楼正作‘技’。按:‘邪’、‘奇’二字通假。《贾子·道术》‘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礼记·祭义》‘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奇邪...
0409

《老子》34_02_校笺_07_张煦

张煦云:“吕(知常)、苏、葛作‘功成不名有’。”
0449

《老子》13_03_校笺_03_彭耜

彭耜云:“‘寵為下’,纂微作‘寵為上,辱為下’。”
0259

《老子》14_09_校笺_08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强本引成疏经文:‘是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成无‘謂’字。强本严注:‘无象之象,无所不象。’是严作‘无象之象’。诸本或作‘无象之象’,以与上句‘无形之形’一律,不知...
0479

《老子》36_06_校笺_11_蒋锡昌

蒋锡昌云:“顾本成疏曰:‘柔弱,实智也;剛强,权智也。’是成玄英作‘柔弱勝剛强’。”
0289

《老子》36_07_校笺_19_张舜徽

张舜徽云:“此以‘魚’喻君,以‘淵’喻道。意謂魚离於水则死,君离於道则败。因近取譬,以言为人君者,不可须臾與道相失也。”
0549

《老子》61_08_校笺_07_高亨

高亨云:“‘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按:‘欲大’当作‘大欲’,转写误倒。夫两者各得其所大欲者宜為下,正总承上文而言,谓大國小國各得其所大欲者俱宜居下也。大國所大欲者兼畜人也...
0319

《老子》62_03_校笺_03_彭耜

彭耜云:“‘可以市’,李句‘美言者人忧之如市贾售物’。‘尊行可以加於人’,纂微、司马、苏、曹、陈并无‘於’字。”
0289

《老子》65_03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如此;帛书乙本二处“邦”字作“國(简作国)”。《甲、乙本释文》皆校“以知(zhì,知羲切)”為“以智”。今从甲本。张松如云:“帛书‘治’字讹作‘知’,据今本改。”按:...
0419

《老子》80_音韵_03_本章韵读

本章韵读:用,东部;乘,蒸部,东蒸合韵;用,东部,东蒸合韵。食、服,职部;俗,屋部,屋职合韵;居,鱼部,屋鱼旁对转而合韵。望,明母阳部;聞,明母文部,同声母相押;來,之部,文之通对...
0539

《老子》39_16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不欲琭琭若玉,落落若石’,‘琭’,音禄,玉貌。‘若’字,河上公作‘如’,今从古本。”
0519

《老子》23_01_校笺_12_王安石

王安石注云:“多言数穷,故希言则自然。”
0289

《老子》77_02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古本。”
0269

《老子》45_01_校笺_08_高明

高明云:“《德经》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凡事成‘大’者其义相反,这是老子以无为观察事物的辩证逻辑。此言‘大成若缺’与‘大盈若盅’,‘成’与‘缺’意义...
0429

《老子》45_述评

任继愈云:“这一章讲的是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实质上却又是一种情况。表面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在政治上不要妄为,只要贯彻了‘无为’原则,才能取得成功...
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