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64_10_校笺_06_马叙伦
马叙伦云:“宋河上、罗卷及《治要》引无‘是以’二字,《文子·符言篇》‘无為’句在‘无執’句下。···吴移此文(指‘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无為故无敗,无執故无失’)至下文‘則无敗事矣’...
《老子》64_08_校笺_02_成玄英
成玄英云:“河上公本作‘千里’,此言‘百仞’,且七尺曰仞。”水海按:可知成玄英本与帛书甲本同。
《老子》64_08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千里之行’,一作‘百仞之高’。”
《老子》64_08_校笺_04_罗振玉
罗振玉云:“敦煌辛本‘千里之行’作‘而百刃之高’。‘始’作‘起’。”
《老子》64_08_校笺_05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馆本作‘百仞之高,起於足下’。卷子成疏‘千里’作‘百刃’,上有‘而’字。成疏曰:‘河上作千里,此言百仞(依臧疏本,卷子本无)。夫陟百仞之高岑,发自初步。’是成‘千里...
《老子》64_07_校笺_01_校勘
此二语,帛书甲本作“九成之台,作於羸土”,“羸”即“籯”(或“籝”)之借,为一种“竹器”(见《玉篇》),属箱类,可盛土。《甲本释文》校正为“慕”,并云:“‘羸’,乙本作‘纂(léi)...
《老子》64_07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於累’,累,劣被反。”
《老子》64_07_校笺_03_彭耜
彭耜云:“‘累’,纂微作‘絫’。”水海按:赵孟頫本亦作“絫”,纂微、赵本皆谓“九層之台,起於絫土”。
《老子》64_07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成’字,古本。凡事从小成大,由近至远。有為者敗其自然,執着者丧其本真,故私欲自无而有,从微至著,去道日远,以召祸亂也。”
《老子》64_05_校笺_06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為之於未有’,‘為’,修除也。此一句释前‘易持’、‘易謀’两句也。所以易者,明欲心未起之时,修除杜绝,则欲恶不生,故云‘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此一句释上‘易...
《老子》64_07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九成’,一作‘九層’。”又云:“‘成’,一作‘層’。今从傅奕古本。”
《老子》64_05_校笺_07_杜光庭
杜光庭云:“‘為’者為之,防也,防患於未然。虽复释‘易持’之意,亦旁演防未然之旨。《文选诗》曰:‘君子防未然。’此所谓防患避嫌也。‘理’者救理也,嗜欲之生,乱於正性;正性将复,理之...
《老子》64_07_校笺_06_罗振玉
罗振玉云:“‘層’,敦煌庚本作‘成’,辛本作‘重’,壬本作‘曾’。”
《老子》64_05_校笺_08_张舜徽
张舜徽云:“此二句言善為君者,慎於事先,故无敗失。若变至而图之,则多敗;已危而持之,则多失。‘為之於未有’,乃就上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而言;‘治之於未亂’,乃就上文‘其脆易泮...
《老子》64_07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層’,罗卷作‘曾’,馆本作‘重’。赵写‘累’作‘絫’。按:‘累’借为‘厽’,《说文》曰:‘厽,累坺土为墙壁。’”
《老子》64_05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今本唯有敦煌庚本、傅奕本、范应元本二“於”下有“其”字,同帛书释文本(按所损缺字数,帛书甲、乙本皆当有“其”字),而《史记·苏秦列传》引两“於”字作“其”,尚可说明西汉初《...
《老子》64_07_校笺_08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强本成疏及荣注引经文云‘九重之台’,是成、荣并作‘重’。《吕览·音初篇》引作‘九成之台’。《说文》:‘層,重屋也。’此句与上句词异谊同。”
《老子》64_06_校笺_01_校勘
此二语,帛书甲本作“□□□□,□□毫末”,前语全损,后语损掩“生於”二字,《甲本释文》已校补;帛书乙本作“□□□木,作於毫末”,前语损掩“合抱之”三字,《乙本释文》已校补。《乙本释...
《老子》64_06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豪’,苏、五注、曹、陈、达真、清源、黄、程、邵并作‘毫’。”水海按:彭耜本经文作“毫”,《释文》则作“豪”。
《老子》64_06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豪’字,古本。”
《老子》64_06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豪’,一作‘毫’。”
《老子》64_06_校笺_05_张煦
张煦云:“吕等‘豪’作‘毫’。”
《老子》64_06_校笺_06_毕沅
毕沅云:“俗本‘豪’作‘毫’、‘衰’作‘抱’,非。”
《老子》64_06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衰’,各本作‘抱’。‘豪’,馆本、六朝残卷、范、彭、罗卷、柰卷同此。各本及《类聚》八八、《文选·励志诗》注、《刘先生夫人墓志》注引作‘毫’。”
《老子》64_06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的粗大。“毫”,《说文》作“”,隶作“豪”。《说文》云:“,豕,鬣如笔管者。出南郡。从希,高声。豪,籀文从豕。”《玉篇》云:“豪,亦作‘豪’。‘豪...
《老子》64_03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判’,分也。王弼、司马公同古本。小而易断曰脃。”水海按:考今存王弼本皆作“泮”,是知范所见王本作“判”,当另有所本。
《老子》64_05_校笺_02_朱谦之
朱谦之云:“‘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贾谊《新书·审微篇》引老聃同此。《吴志·孙策传》引同敦煌庚本。严遵本二‘於’字并无。”
《老子》64_03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脆’,此芮反。‘判’,一作‘破’。”又云:“‘易判’,‘判’一作‘泮’,一作‘破’。”
《老子》64_05_校笺_03_大田晴轩
大田晴轩云:“《尚书·周官》‘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王西庄后案以為用此章之语。”
《老子》64_03_校笺_06_毕沅
毕沅云:“‘判’,河上作‘破’,王弼作‘泮’。《说文》无‘脆’字,有‘脃’字,云:‘小耎易断也。’‘膬’字云:‘耎易破也。’是‘脃’、‘膬’同义。‘泮’、‘判’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