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181页

《老子》52_06_校笺_02_吴澄

吴澄云:“‘日’,或作‘曰’,传写之误。”
0258

《老子》09_01_校笺_03_彭耜

彭耜云:“‘持而盈之’,司马‘持’作‘恃’。‘不如其已’,李:‘已’音以,止也;‘盈’,满也。言执持盈满,不如休止无患。刘清源‘如’作‘知’。”
0468

《老子》11_01_校笺_11_河上公

河上公注云:“古者車三十幅,法月数也。共一轂者,轂中有孔,故众輻共凑之。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治国者寡能,揔众弱共扶强也。”
0298

《老子》57_02_校笺_09_朱谦之

朱谦之云:“取天下者,谓得民心也。四十八章‘所谓取天下者当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证之以《荀子·王制篇》曰:‘成侯、嗣公,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者也,未及...
0358

《老子》35_06_校笺_04_奚侗

奚侗云:“‘足’,当依河上公注训‘得’。《礼记·礼器》:‘百官皆足;’郑注亦训‘足’为‘得’。···下‘用之不足既’之‘足’,各本作‘可’,与上二句不一律,盖浅人不知‘足’可训‘得...
0428

《老子》15_03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强”,“其丈反”,上古為群母阳部字,音【gǐan】,勉强之义。“為”(wéi),《广韵》谓“薳支切”,上古為匣纽歌部,音【xǐwa】,动词,作之义。《尔雅·释言》:“作,為也。”...
0378

《老子》62_02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葆”作“葆”,《甲本释文》校为“寶(简作宝)”。按:《说文》无“葆”字,而有“葆(bǎo)”字,疑“葆”即“葆”之异体字,“葆”有“寶”义,“葆”通‘寶’,《史记·...
0478

《老子》62_05_校笺_05_武内义雄

武内义雄云:“‘拱璧’,敦本作‘供之璧’,‘之’字恐衍。又,‘駟馬’作‘四馬’。”
0318

《老子》15_音韵_01_江有诰

本章江有诰韵读谓:通、容韵(东部)。川、鄰韵(文真通韵,川音春)。容、釋韵(鱼部,釋,书入声)。樸、谷、濁韵(侯部,樸,旁木反;濁,宅木反)。清、生、盈、盈、成韵(耕部)。又,奚侗...
0648

《老子》16_11_校笺_03_严可均

严可均云:“‘公能王’,邢州本作‘公能生’。”
0528

《老子》17_04_校笺_10_罗运贤

罗运贤云:“颜延之《庭诰》文用此文,作‘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0398

《老子》19_04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乙本同。今从甲、乙本。范应元本无“此”字,“言”作“者”,无“也”字,“未”作“不”,“足”后有“也”字,谓“三者,以為文不足也”。遂州本“言”作“者”,无“也”字...
0288

《老子》68_04_校笺_08_于省吾

于省吾云:“‘配天’二字,应有重文,本作‘是謂配天,配天古之極’。”
0538

《老子》21_08_校笺_04_劳健

劳健云:“古‘衆’字通作‘終’,则知‘衆甫’即‘終始’之义。旧注或解為衆有万物群美者,皆失其旨。”
0758

《老子》39_10_校笺_14_张舜徽

张舜徽云:“此段文字,前数句天、地、神、谷平列,语例字数均同,至此句语法一变,亦犹上文‘天得一以清’数句语例字数均同,至末句‘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语法一变,正相同也。盖连举数语,意...
0348

《老子》24_04_校笺_04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夫谦者德之柄,让者礼之文,苟失斯道,无从而可,况自专固伐取,欲以求功,不让则争,功斯滥矣。故云‘自伐者无功’。”
0268

《老子》39_16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琭琭’)‘琭’音禄。‘珞’音洛,又音历。”
0328

《老子》73_音韵_03_邓廷桢

邓廷桢云:“殺、活、害为韵。害在祭部,殺、活則祭部之入声。《诗经·蓼莪》五章:烈、发、害为韵。是其证也。”
0518

《老子》76_02_校笺_17_成玄英

成玄英疏云:“言人生存有命,则诸节柔弱;及其死也,则骨肉堅强。草木之类,生时软脆;及其死也,条柯枯槁。所以生而柔软者,和气存也;死而堅强者,和气离也。”
0338

《老子》76_04_校笺_20_吴澄

吴澄注云:“用兵示弱者,谋深而工,敵輕而玩之,故勝。恃强者虑浅而骄,敌惧而备之,故不勝。兵法始如处女,敵人开户,示之,弱也;后如脱兔,敵不及距,則能勝之矣。”水海按:谓用兵恃强而骄...
0348

《老子》44_03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只残留第一句句首的“甚”字、第二句句末的“亡”字,余皆损掩;帛书乙本全部损掩;今据河上公本校补。李约本“甚愛”前有“故”字,作“故甚愛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严遵本、...
0428

《老子》25_07_校笺_08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逝’者,指道之进行而言,即宇宙历史自然之演进也。‘遠’者,谓宇宙历史演进愈久,则民智愈进,奸伪愈多,故去真亦愈远也。‘反’為‘返’之假,谓圣人处此去真愈远之时,应...
0318

《老子》77_05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作“□□□□不然,败□□□奉有餘”,前句損掩“人之道則”四字;后句,“损(简作损)”作“”(《甲本释文》已校为“損”),損掩“不足以”三字;两句所损之字,《甲本释文...
0438

《老子》79_03_校笺_15_张松如

张松如云:'按:徹為周之税法。··《南轩孟子说》卷三引杨时说:'徹者,徹也。盖兼贡助而通用也。'故孟子曰:'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方里為井,井九百亩,八家皆私百亩,其中為公田...
0528

《老子》27_述评

《老子》本章节讲的是“自然无为”的一些做法。冯达甫曾指出:“因顺自然,则善救人救物,否则虽智大迷,这道理是深远微妙的。故首举因顺自然的显效,次说明圣人常因顺自然,再指出不贵师爱资为...
0398

《老子》28_10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長’,上声,主也,大也。”
0268

《老子》03_06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蒋锡昌说是也。又,“恒”作“常”者,乃后人避讳改矣。“常”应复原为“恒”。此句言:常使人民保持心地的纯真朴质。 又,河上公注云:“‘常使民无知无欲’,反朴守淳。”
0338

《老子》05_03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其猶橐籥’,‘橐’,他各反。‘籥’,音药。”
0308

《老子》30_03_校笺_06_毕沅

毕沅云:“诸本皆无‘故’、‘矣’二字,陆希声有‘故’、无‘矣’。”
0638

《老子》54_01_校笺_04_毕沅

毕沅云:“《韩非子·喻老》无‘者’字,下同。‘褒’作‘抱’,非。”
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