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192页

《老子》27_01_校笺_03_彭耜

彭耜云:“‘轍’,李(畋):直列切,輪輾地为轍。”
0436

《老子》78_08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正言若反',司马上有'故'字,下有'也'字。'
02512

《老子》47_01_校笺_10_王弼

王弼注云:“事有宗而物有主,途虽殊而其归同也,虑虽百而其致一也。道有大常,理有大致。执古之道,可以御今;虽处於今,可以知古始。故不出户、闚牖,而可知也。”
0316

《老子》27_02_校笺_14_明太祖

明太祖注云:“君子之道,行人不能知,以其无夸己之言。其又不自矜,既不自矜,何有妄言?妄言既无,安有瑕謫?”
04113

《老子》79_02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吴澄说以主左契者為主财物者,而不向人取财物释之,是'主财说';蒋锡昌说以债权人与負债人双方换契方法释此两句,是為'换契说';高亨说以'吉事尚左'為据,认定執左契者為尊来释之,是為...
0317

《老子》47_03_校笺_18_古棣

古棣云:“这一段大意是:‘不从大门走出去,可以知天下。不从窗户往外偷看一眼,可以知天道。而出去的越遠,知道的东西就越少。’用‘不出於户’、‘不闚於牖’,其喻意是不必接触形形色色的具...
0469

《老子》27_04_校笺_13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汉书·司马迁传》注引晋灼曰:‘老子曰:善閉者无關楗。’严君平曰:‘折關破楗,使奸者自止。’晋、严所见本皆作‘楗’,与王本同。《淮南子·道应训》引作‘鍵’,《说山训...
0538

《老子》79_述评

这里老子提出'怨',并指出了杜绝产生'怨'的根源等问题。 老子认为'怨'是一种产生社会祸乱的因素,要自善修德,杜绝'怨'于未生。如果等到'大怨发生而再希图和解,那定会留下余怨',这当然不是妥...
04713

《老子》48_01_校笺_07_张舜徽

张舜徽云:“有‘者’字是也。帛书乙本作‘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文义尤胜。”
05115

《老子》27_06_校笺_12_奚侗

奚侗云:“《淮南子·道应训》引《老子》曰:‘人无棄人,物无棄物,是謂襲明。’以文谊求之,今本脱二句。”
05513

《老子》01_06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徼’,小道也,边也,微妙也。古吊反。”
0519

《老子》48_04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古时“而”、“則”通(见《经传释词》);但笔者从王弼本校补为“而”。“无不為”应作“无以為”,严遵本正作“无以為”,今从严本校补。《老子》主张“无為”,而不主张“无不為”(...
05011

《老子》27_08_校笺_11_张松如

张松如云:“帛书甲、乙本作‘故善人,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两句,河上、王、傅俱作:帛书老子校笺译评796‘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范与诸唐本及《淮南子》...
05410

《老子》01_08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衆眇”,指微小的萬物。“門(今简作门)”,指衆眇之所由出也,即指道門。此二句言玄妙幽深的道是萬物变化的总門径。
0317

《老子》49_01_校笺_07_张松如

张松如云:“‘恒无心’,河、傅、王、范以及唐宋以来诸今本,大都误作‘无常心’,因在‘常心’二字上大做文章。焦竑《老子翼》说:‘无常心,心无所主也。’高亨《正诂》说:‘常心者,固有之...
0567

《老子》27_12_校笺_03_严可均

严可均云:“‘此謂’,各本作‘是謂’。”
0315

《老子》02_03_校笺_06_毕沅

毕沅云:“‘形’,王弼作‘較’,陆德明亦作‘較’,并非。古无‘較’字,本文以‘形’与‘傾’为韵,不应用‘較’,又明矣。”
04314

《老子》49_06_校笺_05_高亨

高亨云:“‘德’,读为‘得’。”
011610

《老子》28_02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作“為天下溪,恒德不雞”,“離(简作离)”假借為“雞”(“離”上古為歌部,“雞”為支部,歌支对转而合韵,故“離”可假為“雞”,属转音假借),《甲本释文》已校改;乙本...
0437

《老子》02_05_校笺_11_高亨

高亨云:“无‘焉’字是也。余疑‘作’字当在‘萬物’上,盖转写误窜。···按《老子》最古本当是一作‘不辭’,一作‘不始’。傅本‘始’上‘為’字,乃后人妄增也。《说文》:‘辭’籀文作‘...
03611

《老子》49_09_校笺_06_劳健

劳健云:“‘為天下渾渾焉’,傅本如此。‘渾渾’,范作‘渾心’,诸唐本无‘焉’字,作‘渾其心’。皆非也。按:此乃二偶句,‘在天下歙歙焉’,承‘无常心’句;‘為天下渾渾焉’,承‘以百姓...
03514

《老子》28_04_校笺_11_成玄英

成玄英疏云:“榮,寵贵也;辱,卑贱也。处於榮贵,遂起骄奢,而福善祸淫忽然凋落,比之榮寵翻為祸甚,若知倚伏不常贵,為祸始应须自戒,勿為放逸,处於榮华,恒如卑贱,故贵以贱為本,高以下為...
0389

《老子》03_01_校笺_02_罗振玉

罗振玉云:“敦煌本作‘不上寶’。”
03210

《老子》50_02_校笺_02_吴澄

吴澄云:“十者,总计上、中、下三等之人。大率分为十类。有三者,十类之中有三类也。凡不以忧思、嗜欲损寿,不以风寒暑湿致疾,能远刑诛兵争壓溺之祸者,生之徒也。其反是也,逸贵之人内伤,劳...
05910

《老子》28_08_校笺_07_蒋锡昌

蒋锡昌云:“强本成疏:‘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无極。’是成无下‘為天下式’四字。”
04714

《老子》03_04_校笺_08_蒋锡昌

蒋锡昌云:“强本成疏:‘聖人治。’同前释。是成作‘聖人治’。” 又,河上公注云:“说聖人治国与治身也。”范应元云:“‘治’,理也。理身以理天下也。”
04512

《老子》50_06_校笺_04_水海

水海按:作“執生”是也。執,保持。執生,谓保存生命,以尽天年。《老子》主张執生,以保生守静、顺乎自然为特点。老子反对“生生”,即过分看重生命而动作、妄为的“养生法”。严遵注云:“贪...
0245

《老子》28_11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无割’,严遵、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与世本作‘不割’。”水海按:今见王弼本经文作“不割”,而陆德明注出“無割”,且王弼注文亦谓“故‘無割’也”,可知古王弼本作“無割”。今...
0448

《老子》03_08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无不為’,傅奕、孙登同古本。河上公作‘无不治’,亦通。今存古本。”
0407

《老子》50_10_校笺_09_古棣

古棣云:“‘蚤’,传世各本皆作‘爪’,帛书甲、乙本作‘蚤’。《老子》故书当作‘蚤’。先秦文献多假‘蚤’为‘爪’,战国初年的《墨子》书凡爪牙字皆作‘蚤’,战国后期的书,如《韩非子》则...
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