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20页

《老子》19_01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聖(简作圣)”作“聲”(為“聖”之音假,二字皆為书纽耕部),无“而”字,“倍”假作“負(简作负)”(二字皆属并纽之部),《甲本释文》已校改;乙本前句“聖”省作“取...
04415

《老子》80_03_校笺_08_曹道真

曹道真云:“水行则用舟,陆行则用輿,今既樂其土,不迁、弗遠徙而就利,民不相往來,故无用大國,不侵小國,守土,介胄、戈矛,不战安用?”
04915

《老子》20_14_校笺_15_范应元

范应元云:“谓我獨守道如昧,俗人皆察察用智。”
02715

《老子》39_11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如此;帛书乙本无“而”字。今从甲本。严遵本、宋刊河上公本、王弼本、御注三本、傅奕本、景龙本、遂州本、楼正本、李约本、强思齐本、杜光庭本、宋徽宗本、邵若愚本、苏辙本、陈...
05615

《老子》41_09_校笺_02_虞世南

虞世南云:“河上作‘愉’。”
05415

《老子》23_01_校笺_15_吴澄

吴澄云:“听之不闻曰希。希言,无言也。得道者忘言,因其自然而已。”
05315

《老子》25_08_校笺_03_严可均

严可均云:“‘道大’,各本‘道’上有‘故’字;‘王大’,各本‘王’下有‘亦’字。”
06115

《老子》77_05_校笺_06_陆希声

陆希声云:“人道則不然,損其不足之民而奉有餘之君。孰能法天之道以為人道,損己之有餘以奉天下之不足,其唯有道者乎!”(参见焦竑《老子翼》引陆希声注)宋常星云:“人之道,却與天道相反。...
03215

《老子》27_04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關(今简作关)”作“”;乙本同此。今从乙本。《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王弼本、楼正本、李约本、强思齐本、宋徽宗本、王安石本、苏辙本、陈景元本、吕惠卿本、董思靖本、李...
03115

《老子》47_音韵_05_水海按

水海按:“不出於户,以知天下。不闚於牖,以知天道。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少。”户、下韵,鱼部。牖、道为韵,幽部。者【tia】,鱼部(“者”在此不是一般无义的助词,而是特殊的指示代词,“·...
05515

《老子》29_07_校笺_17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范谓王同古本,则范见王本作‘或彊或剉,或培或墮’。然陆于《释文》出‘羸’、‘挫’、‘隳’三字,则今王本固即陆见之本。窃以為此文当仍以陆本為正,因以时代而言,陆在范前...
05315

《老子》30_01_校笺_07_俞樾

俞樾云:“按:唐景龙碑作‘以道作人主者’,乃古本也。河上公注曰:‘謂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也;’则河上公亦是‘作’字。若曰‘以道佐人主’,则是人臣以道辅佐其主,何言人主以道自辅佐乎?因‘...
04915

《老子》06_01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损掩一“不”字,“謂(简作谓)”假作“胃”(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帛书乙本“謂(简作谓)”亦假作“胃”,其他文字则同。今存诸通行本“浴”皆作“谷”,謂“谷神不死,...
03215

《老子》54_01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老子》故本当有“者”字。无“者”字文义不全。顾欢本存首句“者”字,次句无“者”字,可证为误脱。无疑《韩非子·喻老》误脱两“者”字,顾广圻云“《德经》两‘不’上皆有‘者’字...
04015

《老子》55_06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当作“嗄”也。《广韵》“嗄”字引《老子》正作“終日號而不嗄”。许抗生、张松如、沙少海、张舜徽、陈鼓应、任继愈校为“嗄”,是。复旦大学哲学系《老子注释》小组、帛书《老子甲、乙...
04215

《老子》55_09_校笺_04_朱谦之

朱谦之云:“《太素》卷三引《老子》本句同此(‘物壯則老’)。”
03415

《老子》34_07_校笺_09_马叙伦

马叙伦云:“罗卷作‘是以聖人終(下残阙三字)成其大’。成疏曰:‘体道聖人,忘我存物,静退谦柔,終不為大,只為先物后己,忘物忘大;故為众生之长,独居三界之尊,而成其大。’是成亦作‘是...
04715

《老子》14_04_校笺_06_许抗生

许抗生云:“‘致詰’,甲、乙本皆作‘至計’,傅奕本、通行本皆作‘致詰’。今从傅本。‘至計’、‘致詰’,音近而误。致詰即推问之义。”
03915

《老子》14_09_校笺_11_成玄英

成玄英疏云:“狀貌象形,妙本希夷,故称‘无狀’、‘无物’。迹能生化,故云‘之狀’、‘之象’。”
02815

《老子》60_04_校笺_04_张煦

张煦云:“赵(孟頫)无‘非其神不傷人’一句。林作‘聖人亦不傷之’。”
04515

《老子》36_08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邦’,一作‘國’,今依古本。‘利器’,兵器也。有邦家者,当以道自重,不可以利器示人也。治國不以道,而以世俗之所謂‘圣智’、‘仁义’、‘巧利’示天下,而使之乱者,亦猶以...
02515

《老子》63_07_校笺_05_石田羊一朗

石田羊一朗云:“王注云:‘以聖人之才,猶尚難於細易,况非聖人之才,而欲忽於此乎?故曰猶難之也。’以‘猶尚’释‘猶’,以‘細易’释‘易’,可证王本原有‘易’字也。”
03115

《老子》81_01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作“□□□□,□□不□”,前句全损,后句损掩仅存一“不”字,《甲本释文》已校补。帛书乙本如此,今从乙本。其他诸本皆同此两句,与帛书乙本合。
04015

《老子》20_11_校笺_06_罗振玉

罗振玉云:“景龙本、御注本均无‘而’字。”
02615

《老子》38_08_校笺_06_朱谦之

朱谦之云:“傅、范本、室町本亦有‘首’下‘也’字。”
02915

《老子》21_03_校笺_06_毕沅

毕沅云:“河上作‘怳兮忽兮,其中有物!忽兮怳兮,其中有象!’倒者,非也。顾欢作‘忽怳,中有象!怳忽中有物!’明皇作‘忽兮怳兮,中有象!怳兮忽兮,中有物!’时雍则‘有物’、‘有象’下...
04015

《老子》70_01_校笺_04_水海

水海按:“甚易知也,甚易行也”,其主语皆为“吾言”,“甚易行”上不当有“吾事”二字,石田羊一郎说为非。
04415

《老子》39_09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张松如说谬,帛书本作“渴”是也。《说文》云:“渴,尽也,从水曷声,(徐铉注:苦葛切。)”《玉篇》云:“渴,《说文》曰‘尽也’,亦作‘歇’。”《尔雅·释诂》谓“涸,渴也”,《...
05715

《老子》42_04_校笺_04_朱谦之

朱谦之云:“《太素》卷十九《知鍼石篇》杨上善注曰:‘萬物負陰抱陽,冲氣以為和,萬物尽从三氣而生,故人之形不离陰陽也;’语皆本此。”
03415

《老子》78_02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以其无以易之也',一无'以'、'也'。'
0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