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205页

《老子》39_15_校笺_16_郑良树

郑良树云:“第三十九章说:‘故致數車无車’。王弼本‘車’都作‘輿’。《庄子·知北游篇》有一句‘至譽无譽’,历来学者于是引《庄子》解《老子》,谓‘車’、‘輿’应当训为‘譽’。把‘車’...
03111

《老子》24_06_校笺_20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餘食者,残餘之食。贅行者,疣贅之行也。残餘,食之秽;疣贅,身之病。以此‘自見’、‘自是’等行,其于道而论之,如残餘贅疣,人所共恶之。谓之‘贅行’者,为‘自見’、‘自是...
03113

《老子》72_04_校笺_10_成玄英

成玄英疏云:“保养真性,不轻染欲,故自愛也;谦卑静退,先物后己,不自贵也。”
03110

《老子》73_05_校笺_11_范应元

范应元云:“‘恢’,大也。包罗无外,如大網焉,虽稀疏而不失,巨细善惡皆不可逃也。此聖人所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妄为矣。”
03115

《老子》43_03_校笺_08_王弼

王弼注云:“虚无柔弱,无所不通。无有不可穷,至柔不可折。以此推之,故知无為之有益也。”
03111

《老子》25_04_校笺_04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道德真经集注》(唐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雱注)引王弼注:‘故可以為天地母也。’是古王本‘下’作‘地’,当据改正。今本经注并作‘下’,盖皆经后人所改也。”
0318

《老子》01_03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乙本皆如此,今从帛书本。其他诸本第一处“萬物”作“天地”。各本无“也”字(下句同)。“之”字(包括下句“之”字),景龙本、御注本、遂州本、敦煌甲本、(唐)李荣本皆无,...
0317

《老子》64_12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則无敗事矣’,纂微、司马、曹、苏、陈、程并无‘矣’字。叶作‘則无事’。”
0318

《老子》38_03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各本并作‘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下德无為而有以為’。惟范本同此(指傅奕本)。磻溪作‘上德为之而无以為,下德为之而有以為’。馆本、赵写作‘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0318

《老子》42_06_校笺_13_成玄英

成玄英疏云:“孤、独、鳏、寡,乃不善之事,以此為惡,人之常情,而王公贵人,用斯自牧,足明贵以贱為本、高以下為基,以劝脩行之人,必须处心谦顺。”
03113

《老子》49_08_校笺_13_高亨

高亨云:“歙歙,犹汲汲也。歙读為潝。《说文》:‘潝,水疾流声。’是潝有疾义,而潝潝犹言汲汲矣。汲本字作彶,《说文》:‘彶,急行也。’河上作‘怵’者,疑忣字之讹。忣古急字也。(见《淮...
0316

《老子》34_02_校笺_12_范应元

范应元云:“(道)生物之功既成,未尝名為己有。”
03110

《老子》39_09_校笺_09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谷得道用,而能虚受,当须盈满,若矜用盈满,將恐至于枯竭,不能流润也。”
0319

《老子》22_05_校笺_08_范应元

范应元云:“‘彰’,明也。有德而不自以為是,故彰。”
03111

《老子》26_04_校笺_15_高明

高明云:“甲、乙本‘萬乘之王’,今本皆作‘萬乘之主’。‘王’与‘主’二字涵义不同。但是,此当从甲、乙本作‘王’字为是,今本作‘主’字者,乃由后人误改。兹举三证如下:其一,战国时代文...
0315

《老子》07_04_校笺_07_严可均

严可均云:“‘以其无私’,《释文》引河上与此同。御注、王弼‘以’字上有‘非’字,王弼句末有‘邪’字。”
0317

《老子》10_04_校笺_08_易顺鼎

易顺鼎云:“‘爱民治國,能无知’,当作‘能无以智’,与下句‘无知’不同。王注云:‘治國无以智,犹弃智也。能无以智乎,则民不辟而國治之也;’是王本正作‘能无以智’。‘以’,用也;无用...
03114

《老子》14_03_校笺_09_老子甲本释文

《老子甲本释文》校注:“通行本作‘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搏亦作搏。按《说文》:‘捪,抚也,摹也;’‘夷,平也。’盖捪讹為搏、搏,与夷义不相应,遂改夷為微...
03115

《老子》60_音韵_03_古棣

古棣云:“景龙碑、敦煌辛本、龙兴碑、顾欢本、赵至坚本无‘焉’字,其他各本皆有。按:应有‘焉’字,‘焉’字与上句‘人’、‘神’为韵(真元合韵),无‘焉’字则失韵。”水海按:“焉”【ǐ...
03114

《老子》19_今译

杜绝伪圣抛弃诈智,民众反而能获利百倍。杜绝假仁抛弃假义,民众反而能恢复敬老爱幼的天性。杜绝机巧抛弃货利的诱惑,盗贼自然就会绝迹。这三种说法,把它作为法则尚还不够;所以,还要使它有所...
0317

《老子》20_14_校笺_07_张煦

张煦云:“林作‘我獨昏昏’。”
03114

《老子》73_05_校笺_12_余培林

余培林云:“天道的作用,好像一个大網似的,笼罩的范围无所不包,真是广大极了。它虽然是稀疏的,却从来没有一点漏失。”
0317

《老子》76_04_校笺_17_唐玄宗

唐玄宗注:“见哀者勝,故知恃强者必败。”
0317

《老子》27_03_校笺_12_马叙伦

马叙伦云:“‘善數者无籌策’,按:范同此(傅奕本),各本‘數’并作‘計’。‘无’字,白同此,各本作‘不用’。‘策’,彭、寇、赵、臧疏、磻溪并作‘算’,馆本作‘笇’。成疏曰:‘何劳算...
0315

《老子》04_02_校笺_14_宋常星

宋常星云:“‘淵’者,深广莫测之义。‘宗’者,根宗也。大道之本体,涵养萬物而不匮;大道之妙用,冲和萬物而不遗。其理幽深,不可以心思而得;其道隐妙,不能以言议而知。是故物物全彰,头头...
03113

《老子》32_02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作“楃唯□,□□□□□□”,“樸”(今简化作“朴”)假作“楃”(上古二字皆为屋部,属叠韵假借),“雖”(简化作“虽”)假作“唯”(上古二字皆为微部,为叠韵通假),损...
03111

《老子》10_08_校笺_04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河上公注曰:‘道所施為,不恃望其报也。’则河上亦作‘恃’。作‘持’者盖别本。易谓作‘侍’,不知据何本。伦按:右文旧为第十章,然自‘生之畜之’以下与上文义不相应。谭先...
0317

《老子》32_09_校笺_11_高亨

高亨云:“‘與’,王本原作‘於’,河上本作‘與’,今据改。按:作‘與’是也。此谓道之在天下,猶川谷江海之在天下也。川谷江海之在天下,贯达九域,周环四方,物被其泽,人受其利。道在天下...
0317

《老子》58_05_校笺_06_朱谦之

朱谦之云:“‘其无正’,‘正’读为‘定’,言其无定也。《玉篇》‘正,长也,定也’,此作定解,言禍福倚伏,孰知其所極?其无定,即莫知其所归也。傅本‘正’下有‘衺’字,与邪同。又,奚侗...
03110

《老子》60_01_校笺_12_蒋锡昌

蒋锡昌云:“‘烹’、‘亨’、‘享’,三字皆即《说文》之‘亯’字。《说文》:‘亯,献也,从高省,曰象进孰物形。《孝经》曰:祭则鬼亯之。凡亯之属皆从亯。,篆文亯。’段注:‘《礼经》言馈...
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