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216页

《老子》51_05_校笺_01_校堪

此两句,帛书甲本前句作“夫莫之时”,“时”即“爵”之省形,帛书《老子甲本释文》就校为“爵”,句末无“也”字;后句同。帛书乙本前后两句皆同。今从乙本。严遵本、顾欢本、敦煌己本、遂州本...
04114

《老子》51_05_校笺_02_道德真经集注

《道德真经集注》(梁迴序)校语云:“明皇、王弼二本‘命’并作‘爵’。”水海按:《道德真经集注》(梁迴序)本校者所见王弼本“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中之“命”作“爵”。
05411

《老子》51_05_校笺_03_林希逸

林希逸云:“道,自然也,无也,凡物皆自无而生。····阴阳之相偶,四时之相因,皆勢也。莫之命者,犹曰莫之为而为也,非有所使然,则为常自然矣。尊贵者,言其超出乎萬物之上也。‘命’,或...
02915

《老子》51_05_校笺_04_彭耜

彭耜云:“‘莫之爵’,纂微、司马、苏、五注、曹、达真、陈、黄、程并上有‘夫’字。”
0545

《老子》51_05_校笺_05_薛蕙

薛蕙云:“‘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一无‘夫’字,‘命’一作‘爵’。
03712

《老子》51_03_校笺_03_严可均

严可均云:“‘是以萬物’,御注作‘是以聖人’。”
03412

《老子》51_01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同;乙本无“而”字。今从甲本。其他诸本皆无“而”字,同帛书乙本。
0445

《老子》51_03_校笺_04_马叙伦

马叙伦云:“罗卷、馆本无‘莫不’二字。馆本无‘而’字,《后汉书·冯衍传》注、《文选·东征赋》注引同此(有‘而’字)。”
0528

《老子》51_01_校笺_02_魏稼孙

魏稼孙云:“‘德畜之’,御注无‘德’字。”水海按:唐玄宗注:“妙本动用降和气,物得以生養萬类。”玄宗疏:“‘德畜之’者,德,得也,畜,养也。”御注本当亦应有“德”字。
04812

《老子》51_03_校笺_05_蒋锡昌

蒋锡昌云:“《后汉书·冯衍传》注引无‘是以’二字。按:四‘之’字并为‘萬物’之代名词。”
0426

《老子》51_01_校笺_03_朱谦之

朱谦之云:“‘畜之’,广明作‘蓄之’。”
05615

《老子》51_03_校笺_06_张舜徽

张舜徽云:“王本作‘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帛书甲、乙本并无‘莫不’二字,与敦煌本合,今据删。”
0419

《老子》51_01_校笺_04_马叙伦

马叙伦云:“‘畜’,借为‘育’,声同幽部。”
04913

《老子》51_03_校笺_07_古棣

古棣云:“开元石刻‘萬物’作‘聖人’,误。这里讲的比‘聖人’含义要广。” 又,王弼注云:“道者,物之所由也;德者,物之所得也。由之乃得,故不得不尊,失之则害,故不得不貴也。”
03414

《老子》51_01_校笺_05_高亨

高亨云:“按:‘物形之,勢成之’二句,义不可通,文必有误。疑此四句当作‘物,道生之,形之;德畜之,成之’。盖转写‘物’字窜入下文,‘形之’二字亦窜入下文,读者以意增‘勢’字耳。‘物...
04811

《老子》51_01_校笺_06_古棣

古棣云:“高说有理。的确‘物形之,勢成之’义不可通。按之《老子》全书,此处‘之’字当指‘物’,‘物形物’不成话。帛书甲本、乙本皆作‘物刑之而器成之’,许抗生从帛书,把这四句今译为:...
0575

《老子》51_01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高亨、古棣之说非是。高、古二人主要是认为下文“物形之,而器成之”义不可通,而改《老子》原文的。实际上原文之义很通畅:道使万物生長(“道生之”:“生”为使动用法,使·..·生長...
0555

《老子》51_02_校笺_01_校堪

此两句,帛书甲、乙本“形”皆作“刑”,两字古通(二字上古皆为匣纽耕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的《陈忌问壘》“事已往而刑不见”,“刑”即“形”的假借(竹简《孙膑兵法》凡...
03512

《老子》51_02_校笺_02_马叙伦

马叙伦云:“馆本‘勢’作‘孰’。”
03912

《老子》51_02_校笺_03_张舜徽

张舜徽云:“‘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按:王本作‘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末两句语意难明,今据帛书甲、乙本写正。”
05614

《老子》51_02_校笺_04_许抗生

许抗生云:“此句傅奕本、通行本皆作‘勢成之’,与帛书异。‘器成之’义较胜。上句指‘物’,下句对应则为‘器’。‘物刑之,而器成之’,此句接上文而言,道与德生養了万物,因此物刑(形)而...
0486

《老子》51_02_校笺_05_高明

高明云:“甲、乙本‘器成之’,今本多同王本作‘勢成之’。‘器’、‘勢’古读音相同,可互相假用,但是彼此意义不同。旧注皆以‘勢’为本字,解释为形势、趋勢、气候或环境等多种意义。如王弼...
02912

《老子》51_02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高明说是。《老子》古本当作“器”。作“熱(简为热)”、“熟”者,皆为“勢(简为势)”之误。作“勢”,义尚不可通(当为“器”之假借。“勢”为书纽月部,“器”为溪纽质部,月部【...
05510

《老子》51_03_校笺_01_校堪

此句,帛书甲本损掩一“德”字;帛书乙本同此。今从乙本。严遵本、敦煌己本、虞世南本同帛书乙本。易玄本“萬物”作“聖人”,谓“是以聖人莫不尊道而貴德”。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景龙本...
03915

《老子》51_03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程‘是以’作‘故’,无‘而’字。”
0299

《老子》50_10_校笺_06_马叙伦

马叙伦云:“‘措’,范作‘錯’,易州误作‘揩”,各本及《淮南子·诠言训》、《北山录》二引同此。宋河上脱‘其’字。罗卷‘爪’误作‘狐’。‘容’字,俞先生说是。‘爪’当作‘Ψ’,馆本作...
02913

《老子》50_述评

此章是讲的“执生”之道。 “出生,入死”都有固有的规律。人之生,必有其所以生之理;而人之死,亦必有其所以死之理。生与死皆自然之理也。但有的人,既生之后,自贵其身,贪厌好得,求益其生...
03614

《老子》50_10_校笺_07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释文》作‘錯’,当据改。‘錯’为‘措’之假。《说文》:‘措,置也。’此言善摄生者,既不为虎所遇,故虎亦无所置其爪;又不为兵所加,故兵亦无所容其刃也。”
0489

《老子》50_10_校笺_08_朱谦之

朱谦之云:“罗卷‘爪’作‘狐’,误。碑本‘措’作‘揩’,亦误。‘揩’乃‘措’之误字。”又云:“‘措’、‘錯’古通。‘措’,安也。无所措其抓,即无所安其抓也。‘爪’罗卷作‘狐’,乃‘...
09112

《老子》50_10_校笺_09_古棣

古棣云:“‘蚤’,传世各本皆作‘爪’,帛书甲、乙本作‘蚤’。《老子》故书当作‘蚤’。先秦文献多假‘蚤’为‘爪’,战国初年的《墨子》书凡爪牙字皆作‘蚤’,战国后期的书,如《韩非子》则...
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