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45_02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应作“盈”。作“满”者,后人因“满”与“盈”义同,而改为此字,或谓“避汉惠帝(刘盈)讳而改”也。“沖”,应作“盅”。《说文》云:“盅,器虚也。从皿,中声。《老子》曰:‘道盅...
《老子》25_10_校笺_13_冯达甫
冯达甫云:“道是自然规律。‘道法自然’是说自然规律取法‘天然自然’,取法自己那生成的样子。人生活在地上,不能违反地的规律而生存,故曰‘人法地’。地是天之所覆,即天体的一员,地不能违...
《老子》02_03_校笺_01_校勘
此七句,帛书甲本前四句同此;第五句作“意、聲之相和也”,“意”為“音”之假借(二字上古同為影母,属双声假借);第六句作“先後之相隋”,“隋”為“隨(简作随)”之假(上古二字皆为邪纽...
《老子》03_04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是以聖人之治’,古本‘治’下有‘也’字。一无‘之治’。”
《老子》28_10_校笺_16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器,形器也。自‘知雄’已下论脩性反德,則復歸於道。此云樸散為器者,明德全合道,即能应用。应用迹粗,涉於形器,故云‘樸散則為器’也。既涉形器,其材用必有精粗,故凡人用之...
《老子》05_04_校笺_06_严可均
严可均云:“王弼、顾欢本作‘不掘’。‘俞出’,各本作‘愈出’。”
《老子》08_04_校笺_05_严可均
严可均云:“‘善人’,各本作‘善仁’,古字通。”
《老子》54_02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不輟’,輟,张劣反。”
《老子》31_11_校笺_13_罗运贤
罗运贤云:“《御览》二七○引有‘是以’二字。”
《老子》55_02_校笺_06_俞樾
俞樾云:“‘蜂蠆虺蛇不螫’,按河上公本作‘毒蟲不螫’,注云:‘蜂蠆蛇虺不螫’,是此六字乃河上公注也。王弼本亦当作‘毒蟲不螫’,后人误以河上注羼入之。”
《老子》55_07_校笺_04_高亨
高亨云:“按:‘知和曰常’,义不可通。疑‘知’当作‘精’。盖‘精’字转写去,读者依下句增‘知’耳。前文云:‘精之至也’,又云:‘和之至也。’故此总之曰:‘精和曰常。’‘常’乃自然之...
《老子》10_06_校笺_07_李翘
李翘云:“‘明白四達,能无知乎’,《淮南子·道应训》作‘明白四達,能无以知乎’。”
《老子》55_10_校笺_05_朱谦之
朱谦之云:“按作‘不’是也。‘早已’当作‘早亡’。顾欢本三十章‘不道早亡’,注‘亡,死也’。王羲之‘謂之’作‘是謂’。广明‘早已’作‘早以’。又《太素》卷三引《老子》此二句同此(指...
《老子》11_07_校笺_14_水海
水海按:余培林说是也。王弼所谓“木(車)、埴、壁所以成三者,而皆以无為用也。言无者,有之所以為利,皆赖无以為用也。”吴澄所谓“車非轂輨空虚之处可以轉軸,则不可以行地;器非中间空虚之...
《老子》34_04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故常无欲,可名於小矣’,纂微、苏、曹并上无‘故’字、下无‘矣’字;程只无‘矣’字。陈作‘可名為小’。”
《老子》36_07_校笺_08_马叙伦
马叙伦云:“‘悦’,各本及《淮南子·道应训》引作‘脱’。按:‘悦’当作‘奪’,《说文》曰:‘奪,手持隹失之也。’”
《老子》15_04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豫’,如字,本或作‘懊’。简文与此同也。”
《老子》37_03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作“愚而欲□,□□□之以无名之楃”,“化”假作“愚”,“欲”后损掩“作吾將闐”四字,《甲本释文》校补為“作吾將鎮”;“樸”假作“楃”(二字上古皆為屋部,属叠韵通假)...
《老子》15_10_校笺_13_严灵峰
严灵峰云:“言其虚怀若谷,宽大而能容物也。” 又,以上七句,皆喻“善為道者”之仪态。王弼注云:“凡此诸‘若’,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陈景元云:“豫,猶豫也。言有道之士顺从自然...
《老子》62_08_校笺_09_马叙伦
马叙伦云:“‘曰’,六朝残卷、宋河上、寇、臧疏、易州、磻溪、柰卷作‘日’。‘求以得’,各本同此,六朝残卷、罗卷作‘以求得’。臧疏引顾欢曰:‘日日求之。’是顾本已作‘日求’,然可证‘...
《老子》64_02_校笺_04_水海
水海按:“兆(zhào)”,本字作“则”,《说文》云:“,灼龟坼也,从卜,典象形。典,古文兆省。”《玉篇》云:“兆,除矫切,事先见也,形也。”兆,原义是占卜时,在龟板或兽骨上,显现的...
《老子》65_01_校笺_04_朱谦之
朱谦之云:“按:罗卷壬本‘愚’作‘遇’,又下‘民’字重,《考异》未及。又强本成疏:‘為道犹修道也,言古者善修道之士,实智内明,无幽不烛,外若愚昧,不曜于人,闭智塞聪,韬光晦迹也。’...
《老子》20_10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作“纍呵如□□□”,“呵”为“兮”之时译,损缺“无所歸”三字,《甲本释文》已校补;乙本作“纍呵怡无所歸”,“呵”为“兮”之时译。“怡”为“似”之假借(二字上古皆为邪母...
《老子》20_11_校笺_13_范应元
范应元注云:“圣人之心,无得无失。衆人皆以伪学为有餘,而我與道合同,实无所得,故獨若失也。”
《老子》38_12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故去彼取此’,‘去’上声。”
《老子》39_10_校笺_05_薛蕙
薛蕙云:“‘侯王无以為貞而貴高,將恐蹙’,一作‘侯王无以貴高,將恐蹙’。‘蹙’音厥,仆也。”
《老子》70_05_校笺_12_王卡
王卡云:“‘知我者希,則我者贵’,敦煌唐写本S三九二六《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句末有‘矣’字。”
《老子》39_13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謂(简作谓)”借为“胃”(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胃”后损缺一字,帛书《老子甲本释文》校补为“曰”;“穀”,简作“橐”。帛书乙本同此句,唯“謂(简作谓)”借作“胃...
《老子》72_01_校笺_09_高明
高明云:“《老子》原作‘民’,不作‘人’。原指民众而言,非指人君。马、蒋二氏之说非是。今见易玄、遂州、《道藏》李约《道德真经新注》、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等唐本‘民’字均作‘人...
《老子》41_08_校笺_03_林志坚
林志坚云:“‘偷’,盗也。····有古本作‘輸’,谓委也;又云愚也。又作‘揄’,引也。奕云:‘异此字者,非书义也。’但老君大圣,为俗说经,务在当机得意为善,岂假腐儒训释,然后成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