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233页

《老子》44_01_校笺_05_吴澄

吴澄云:“親,犹云所爱。名與身孰为可爱者乎?多,犹云所重,身與貨孰为可重者乎?‘名’在‘身’字上,‘貨’在‘身’字下者,便文以协韵尔。”
02613

《老子》44_01_校笺_06_奚侗

奚侗云:“《说文》:‘多,重也。’谊为重叠之重,引申可训为轻重之重。《汉书·黥布传》:‘又多其材。’师古注:‘多,犹重也。’”
04913

《老子》44_01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名”,指名誉。“身”,身体,可引申为生命。“貨(简作货)”,财貨。“多”,训为“重”,可引申为贵重、宝贵、珍贵等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名声與生命哪个更亲近?生命與财货哪个...
03911

《老子》44_02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如此;乙本损掩。今从甲本。景龙本“孰”作“熟”,谓“得與亡熟病?”李道纯本、张嗣成本“亡”作“失”,谓“得與失孰病?”其他诸本与《韩诗外传》引并同帛书甲本。
0287

《老子》44_02_校笺_02_马叙伦

马叙伦云:“张嗣成‘亡’作‘失’,后人妄改也。‘亡’與‘病’韵。”
05015

《老子》43_音韵_03_邵若愚

邵若愚云:“‘間’,音澗。”
03813

《老子》44_02_校笺_03_水海

水海按:作“失”非也(“亡”與“病”为韵,作“失”则失韵。作“失”者,当是传抄者机械地以“失”與“得”相对而臆改。观《老子》书,在不害义的前提下,总是力求协韵的)。但“亡”即为“失...
0439

《老子》43_音韵_04_彭耜

彭耜云:“李‘間’去声,言道体混然,曾无間隙。”
0545

《老子》44_02_校笺_04_王弼

王弼注云:“得多利而亡其身,何者为病也。”
0517

《老子》43_音韵_05_古棣

古棣云:“益、益、之为韵,之入之部,益入锡部,之锡是邻近韵部,故可谐韵。也、矣,之部,亦入韵,所以还是富韵。”按:也,上古为歌部字,非为之部。古棣误。
0279

《老子》44_02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世欲之人多轻身而徇名貨,贪得而不顾危亡,故老子问之曰:身與名货孰親孰多?必竟是身親于名,身重于貨也。至于名貨得而身致危亡,孰为病邪?盖因贪名貨而致身亡,必竟是身元无病而...
04111

《老子》43_音韵_06_水海

水海按:“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无有,入於无間。”堅【kien】,真部。間【kean】,元部,古读古闲切,同閒,《说文》“隟也,从门、从月”。徐错云:“夫门夜闭,闭而见月光,是有閒...
0336

《老子》44_02_校笺_06_薛蕙

薛蕙云:“世之人不知贵己贱物之道,而危身弃生以徇物。老子闵而教之曰:名之與身,何者其親乎?何为外身而内名也?身之于貨,何者其重乎?何为贱身而贵貨也?或得名貨而亡身,或得身而亡名貨,...
02613

《老子》43_音韵_07_本章韵读

本章韵读:堅,真部,間,元部,真元合韵。益、益,锡部,之,之部,锡之合韵。
0497

《老子》43_今译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驰骋于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里面。不见形象的东西,(能够)入于没有间隙的东西之中。我因此才知道“无为”的益处。施行(对自然、社会规律)不妄言的教育,实行(任其自...
0289

《老子》43_05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天”字损掩,据王弼本、傅奕本校补;帛书乙本只残留句末一“矣”字,余全损掩。严遵本、河上公本、王弼本、顾欢本、景龙本、御注三本、邢玄本、景福本、敦煌己本、遂州本、楼正...
0278

《老子》43_05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希及之矣’,纂微、司马、苏、曹、陈、叶、清源无‘矣’字。”
0286

《老子》43_05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希及之’,政和本下有‘矣’字。”
04410

《老子》43_05_校笺_04_马叙伦

马叙伦云:“彭、张嗣成有‘矣’字。”
03313

《老子》43_05_校笺_05_张舜徽

张舜徽云:“王弼本作‘天下希及之’。帛书甲本作‘天下希能及之矣’,语意完足,今据补正。乙本句末亦有‘矣’字。”
03411

《老子》43_05_校笺_06_蒋锡昌

蒋锡昌云:“此言圣人不言之教,无為之益,天下之人主,罕有及之也。”
0528

《老子》43_03_校笺_03_严可均

严可均云:“御注作‘是以知无為之有益益’。河上、王弼有‘之’字,不重‘益’字。”
04511

《老子》43_05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希”,《尔雅·释诂》“罕也”。《论语·公冶长》“怨是用希”,皇侃义疏云:“希,少也。”《集韵·微韵》云:“希,寡也。”后来写作“稀”。李善注《文选·曹植》“朱华未希”谓:...
0429

《老子》43_03_校笺_04_魏稼孙

魏稼孙云:“严举御注‘之’字‘益’字,失校御注‘是’上‘吾’字。”
02715

《老子》43_05_校笺_08_清世祖

清世祖注云:“以此而观,无為而无不為者,至理也。则不言而教自行,无為而功自成,天下孰能有及之者哉?”
04113

《老子》43_03_校笺_05_马叙伦

马叙伦云:“易州、罗卷、潘无‘吾’字,罗卷、馆本、易州并无‘之’字、‘也’字,磻溪、赵写无‘也’字。···张嗣成无‘知’字,盖误脱。罗卷、臧疏无‘之’字。譣弼注曰:‘故知无為之有益...
04210

《老子》43_音韵_01_江有诰

江有诰韵读谓无韵。高本汉、奚侗谓:堅、間为韵。
0285

《老子》43_03_校笺_06_高明

高明云:“唐李荣《老子道德经注》将‘是以’改作‘以是’,谓‘吾以是知无為之有益’。傅奕、邵若愚二本作‘吾是以知无為之有益也’,与帛书甲本同。”水海按: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经文及注...
03712

《老子》43_音韵_02_薛蕙

薛蕙云:“‘堅’犹剛强,不曰剛曰强,变文叶韵也。”
05014

《老子》43_03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帛书《老子》甲本、傅奕本句子字足意足,其他本或脱“吾”字,或脱“之”字,或脱“也”字,皆非《老子》原本。《嘉业堂丛书》刊顾欢本“益”作“盗”,因“盗”与“益”形近而致误。 ...
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