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236页

《老子》42_08_校笺_11_马叙伦

马叙伦云:“罗卷、馆本、磻溪作‘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臧疏作‘人之所教,我亦義教之’。又按:‘義’字实‘亦’字音讹,因‘而’一本‘亦’‘義’重出矣。”
06812

《老子》42_09_校笺_05_马其昶

马其昶云:“周《金人铭》云:‘强梁者不得其死。’此古人之所以教人者,吾亦教之,故举其语而赞之曰:吾将以为教父,言当奉此铭若师保也。”
0438

《老子》42_08_校笺_12_蒋锡昌

蒋锡昌云:“强本荣注:‘亦我義教之者,欲使去刚强而存柔弱。’是荣本作‘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
05310

《老子》42_09_校笺_06_高亨

高亨云:“《庄子·山木篇》:‘从其强梁。’《释文》:‘强梁,多力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句,见《说苑·敬慎篇》所载《金人铭》。当是古代遗言。故《老子》谓‘人之所教’也。”
05015

《老子》42_08_校笺_13_奚侗

奚侗云:“上‘人’字,谓古人,凡古人流传之善言以教我者,我亦以之教人,述而不作也。”
0308

《老子》42_07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作“勿或败之□□,□之而散”,“勿”为“物”之假借,“散”为“损(简作损)”之或体(古汉字形旁“手”可与“支”互用,如“扶”《说文》古文写作,“播”古文写作,皆可证...
05415

《老子》42_08_校笺_03_彭耜

彭耜云:“‘亦我義教之’,司马无‘義’字,邵作‘我亦義教之’。”
03212

《老子》42_07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故物或損之而益’,苏无‘故’字。‘益之而損’,苏上有‘或’字。”
03610

《老子》42_08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人之所以教我,而亦我之所以教人’,王弼、严遵同古本。河上公作‘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按:道藏严遵本、怡兰堂刊严遵本皆作“人之所教,亦我教之”,与范氏所见本相异。诸...
03411

《老子》42_07_校笺_03_薛蕙

薛蕙云:“‘或益之而損’,一无‘或’字。”
0388

《老子》42_08_校笺_05_薛蕙

薛蕙云:“‘我亦教之’,一作‘亦我教之’,一作‘亦我義教之’。”
0459

《老子》42_07_校笺_04_马叙伦

马叙伦云:“‘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罗卷、臧疏、彭、寇、张嗣成、馆本、磻溪并无下‘或’字。”
04610

《老子》42_08_校笺_06_焦竑

焦竑云:“‘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古本作‘人之所以教我,亦我之所以教人’。一作‘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
0356

《老子》42_07_校笺_05_朱谦之

朱谦之云:“楼正、高翻亦无下‘或’字。”
03410

《老子》42_08_校笺_07_劳健

劳健云:“‘人之所教,亦我之教人’(劳氏写定文)···。又考上句‘人’,当作‘天’,犹第七十三章称‘天之所惡’,亦与第七十四章王弼注语‘天之所疾’作‘人之所疾’,同出形误。谓‘損之...
0366

《老子》42_07_校笺_06_蒋锡昌

蒋锡昌云:“《淮南子·人间训》引同此(指王弼本此两句)。《文子·符言篇》一作‘故物或益之而損,損之而益’;一作‘故物或益之而損,或損之而益’。”
05311

《老子》42_08_校笺_08_毕沅

毕沅云:“河上、王弼作‘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明皇作‘人之所教,我亦義教之’。”水海按:譣今易玄本(御注本)则作“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唐玄宗注本、唐玄宗疏本亦同易玄本。
0509

《老子》42_07_校笺_07_王卡

王卡云:“‘故物或損之而益’,《意林》无句首‘故’字。‘或益之而損’,《意林》无‘或’字。”
0537

《老子》42_08_校笺_09_王昶

王昶云:“至元(即高翻本)同开元(即御注本)。”
03513

《老子》42_07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益”,增也,河上公注谓“夫增高者致崩”,此为证。“損”,减也,《玉篇》云:“损,减少也。”“或”,古通“有”(见《经传释词》)又,“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是老子揭示的...
0298

《老子》42_07_校笺_09_释德清

释德清云:“故尧舜有天下而不与,至今稱之,泽流无穷,此自損而人益之,故曰‘或損之而益’。若夫桀纣以天下奉一己,暴戾恣睢,但知有己,而不知有人,故虽有天下,而天下叛之,此自益者而人損...
04811

《老子》42_06_校笺_13_成玄英

成玄英疏云:“孤、独、鳏、寡,乃不善之事,以此為惡,人之常情,而王公贵人,用斯自牧,足明贵以贱為本、高以下為基,以劝脩行之人,必须处心谦顺。”
03113

《老子》42_08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作“故人□□□,夕議而教人”,“夕”为“亦”的假借(二字皆为铎部字,属叠韵通假),损掩三字为“之所教”,《甲本释文》已校补。帛书乙本全损。今从《甲本释文》。傅奕本无...
0285

《老子》42_06_校笺_14_释德清

释德清云:“世人之所惡者,唯孤寡不穀,以為不美,而王公返以此為稱者,岂不以柔弱為天下之利器耶?且孤寡不穀,皆自损之辞也。然而侯王不自损,则天下不归。”
04415

《老子》42_08_校笺_02_虞世南

虞世南注云:“河作‘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按:道藏河上公本、宋刊河上公本作“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作“人之所教,我亦兼教之”,皆与虞氏...
03515

《老子》42_05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作“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人”作“天下”,“”即“穀”的假借或省写;帛书乙本作“人之所亞,□□寡、不”,“亞”为“恶”的假借,“唯孤”二字损缺,“棠”为“穀...
0365

《老子》42_06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王公以為稱’,古本作‘王侯以自稱也’。”
05115

《老子》42_05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所惡’,惡,乌路反。”
0445

《老子》42_06_校笺_06_劳健

劳健云:“‘而王公以為稱’,诸唐本、河上本皆如此。此作‘王公’,乃与‘稱’字谐韵,亦如第三十二章‘侯’、‘守’字,第三十九章‘王贞’、‘王稱’字。当从诸唐本。”
05114

《老子》42_05_校笺_03_严可均

严可均云:“‘不轂’,御注、王弼作‘不穀’。”
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