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24页

《老子》13_08_校笺_12_范应元

范应元云:“轻身而不修身,则自取危亡也。是以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故终身无患也。”
04414

《老子》58_06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祆”、“祦”、“訞”、“妖”,皆为异体字。“祆”,《集韵·宥韵》:“祦,《说文》:‘地反物为祺。’或省,通作‘妖’。”《荀子·天论篇》“袄怪不能使之凶”,杨柳桥诂:“陆德...
03912

《老子》35_04_校笺_03_彭耜

彭耜云:“‘道之出言’,纂微、司马、苏、陈、清源、黄、程‘言’并作‘口’。”
07915

《老子》13_11_校笺_04_严可均

严可均云:“‘若可寄天下’,河上作‘乃可以託於天下’;王弼作‘若可託天下’;《大典》作‘乃可以託天下’。”
0588

《老子》58_09_校笺_07_毕沅

毕沅云:“王弼‘燿’作‘嬥’。‘燿’,俗作‘耀’。”
0278

《老子》35_06_校笺_06_古棣

古棣云:“马说,非。奚侗训‘足’为得,是;断言三句皆作‘不足’则非。上两句应作‘不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即視之不得見,听之不得聞。作‘不得’与‘不可’,有差别:‘不得’...
04614

《老子》14_03_校笺_03_彭耜

彭耜云:“‘微’,李如字,微,妙之微。”
0488

《老子》59_02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早復’,‘復’,音‘服’。”
0317

《老子》36_01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同此;乙本“拾”假作“擒”(上古二字皆入缉部,为叠韵通假)。今从甲本。宋刊河上公本、嘉靖刊河上公本、景福本、敦煌丁本、遂州本、虞世南本、(唐)李荣本、《意林》本、林...
0278

《老子》14_06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不曒’,曒,古晓反。明式云:‘胡老反。’”
0397

《老子》59_05_校笺_06_马叙伦

马叙伦云:“馆本‘莫’作‘能’,范、河上有‘則’字。”
02712

《老子》36_02_校笺_08_成玄英

成玄英疏云:“欲令歸道柔弱,必先极其强大,然后示之以雌柔。”
05614

《老子》14_08_校笺_13_高亨

高亨云:“按:‘繩繩’疑本作‘鼆鼆’,形近而讹。《说文》:‘鼆,冥也,从冥,黽声。读若黽蛙之黽。’则鼆鼆犹冥冥矣。谓其不可見也。不可見自不可名,故曰‘鼆鼆不可名’。《释文》:‘繩,...
0339

《老子》59_音韵_05_古棣

古棣云:“本章音韵:一韵到底,句句为韵。嗇、嗇、道、道、德、德、克、克、極、極、母、母、久、柢、道为韵,按照王力的说法,这叫做‘密韵’。嗇、德、克、極、柢入职部;母、久入之部,道入...
0389

《老子》36_05_校笺_02_水海

水海按:“微明”,河上公注为“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即道理微妙,效验显明。吴澄云:“微明者,微其明也,謂匿其不可见者而使之不可见,犹前章言‘襲明’也。人但见其‘張之’、‘强之...
0488

《老子》14_11_校笺_05_蒋锡昌

蒋锡昌云:“强本成疏:‘迎不見其首,明道非古无始也;随不見其后,明道非今无终也。’是成无二‘之’字。此言道既不知其所始,亦不知其所终也。”
04414

《老子》60_02_校笺_13_成玄英

成玄英疏云:“‘蒞’,临也。言用正道以临天下者,使邪魅之鬼不敢为妖孽之患也。”
0448

《老子》36_07_校笺_08_马叙伦

马叙伦云:“‘悦’,各本及《淮南子·道应训》引作‘脱’。按:‘悦’当作‘奪’,《说文》曰:‘奪,手持隹失之也。’”
0396

《老子》14_述评

本章节描述了“道”体的特性。 形而上的“道”,不是一个有具体形象的东西。它既无形,当然也无声、无迹。因此《老子》说“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捪之而弗得”;又谓“随而不见其后...
0539

《老子》60_05_校笺_08_王弼

王弼注云:“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聖人不傷人,神亦不傷人,故曰‘两不相傷’也。神聖合道,交歸之(道)也。”
04111

《老子》61_01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如此,乙本作“大國□□□□”,“邦”作“國”,损掩“者下流也”四字,今从甲本。景福本、司马光本皆“邦”作“國”,无“者”字和“也”字,谓“大國下流”。傅奕本、范应元本...
02711

《老子》37_01_校笺_02_张舜徽

张舜徽云:“‘道恒无為而无不為’,帛书甲、乙本并作‘道恒无名’,疑沿下文‘无名’二字而误。且‘為’字与(下句)‘化’叶韵,通行诸本皆如此作,不误也。”
03313

《老子》15_04_校笺_13_高亨

高亨云:“作‘兮’是也。马谓‘豫’、‘與’通用,是也。其本字当為‘趣’。《说文》:‘趣,安行也。’(又《说文》:‘礜,趋步也。譽,譽譽,马行徐而疾也。’‘趣’、‘’、‘鸒’音义相近...
04413

《老子》61_03_校笺_09_魏稼孙

魏稼孙云:“严分‘天下之牝’及‘牡常以静勝牝’为二条。按各本作‘牝常以静勝牡’,当以六字為句,如此刻则似‘天下之牝牡’一句,‘常以静勝’一句,‘牝以静為下’句。”
03112

《老子》37_03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无名之”三字非衍文。河上公本、想尔本等汉本皆如此,与帛书甲、乙本合,可证此三字為原本之文。蒋锡昌说是也。乙本“闐”,则為“鎮”之假借(上古二字皆為真部,属叠韵通假)。“鎮...
0436

《老子》15_07_校笺_03_薛蕙

薛蕙云:“‘涣若冰將釋’,一作‘涣兮若冰之將釋’。”
04011

《老子》61_08_校笺_07_高亨

高亨云:“‘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按:‘欲大’当作‘大欲’,转写误倒。夫两者各得其所大欲者宜為下,正总承上文而言,谓大國小國各得其所大欲者俱宜居下也。大國所大欲者兼畜人也...
0319

《老子》37_音韵_03_江有诰

江有诰云:“静,疾郢切。按古惟有平去二声,至魏、晋始间读上声,当与清、劲二部并收。《老子·為政篇》‘不欲以静’与正叶,《洪德篇》‘清静’与正叶,《淳风篇》‘我好静’与正叶,‘歸根曰...
0496

《老子》15_09_校笺_06_严可均

严可均云:“御注作‘曠若谷,渾若濁’,河上作‘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王弼与河上同,‘渾’字作‘混’。”
0286

《老子》62_03_校笺_03_彭耜

彭耜云:“‘可以市’,李句‘美言者人忧之如市贾售物’。‘尊行可以加於人’,纂微、司马、苏、曹、陈并无‘於’字。”
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