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252页

《老子》22_07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伐”,功伐,功劳。详見上章节校笺文。全句意思是:不自以為有功劳,所以能有功绩。
0385

《老子》73_音韵_05_水海

水海按:“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活。知此两者,或利或害。”殺【feǎt】、活【xuǎt】、害【xāt】为韵,三字皆入月部【at】。奚侗“殺”、“活”为韵,未及“害”字,則疏漏之。“天之所...
0557

《老子》41_12_校笺_05_水海

水海按:“大象无形”与《道篇》“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意同。“大象”即《道篇》的“执大象”的“大象”。这个复合词赋予了“道”的含义。成玄英疏:“大道之象,象而无形也。”
04515

《老子》22_11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全”形讹作“金”,《甲本释文》径直作“全”。乙本同此。今从乙本。道藏河上公本、顾欢本、陆希声本、赵孟頫本“誠(简作诚)”前有“故”字,“全”后有“而”字,作“故誠全...
0486

《老子》74_03_校笺_06_罗振玉

罗振玉云:“‘吾得執’,景龙本、敦煌辛本‘得執’均作‘執得’。‘孰敢’,敦煌辛本‘敢’下有‘矣’字。”
04612

《老子》40_03_校笺_04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弼注曰:‘天下之物皆有以为生’;是王亦作‘之物’。今作‘萬物’者,后人据河上本改也。···馆本‘下’作‘地’。‘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乃《淮南子》语羼入者。第...
0486

《老子》23_01_校笺_12_王安石

王安石注云:“多言数穷,故希言则自然。”
0259

《老子》74_06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夫代大匠斵’,叶无‘夫’字,司马下有‘者’字。‘希有不傷其手矣’,司马作‘希不自傷其手矣’,五注无‘矣’字。”
02611

《老子》42_02_校笺_06_大田晴轩

大田晴轩云:“一,一气也;二,阴、阳也;三,形、气、质之始也。第十四章曰:‘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盖此三也。意谓道生一气,一气分为阴阳、气化流行于天地之间,形气质具,而后萬...
0507

《老子》23_02_校笺_22_王淮

王淮云:“‘飄風’以喻暴政之号令天下,宪令法禁是也。‘驟雨’以喻暴政之鞭策百姓,赋税劳役是也。”
03115

《老子》75_02_校笺_07_高明

高明云:“甲、乙本‘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為也,是以不治’,世传本多同王本作‘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唯严遵与敦煌辛本‘民’字作‘百姓’,与甲、乙本同;严遵本末句亦...
03111

《老子》42_06_校笺_08_马叙伦

马叙伦云:“‘王侯’,范同此,各本作‘王公’。···‘自稱’,范作‘自謂’,罗卷作‘自名’,各本并作‘為稱’。‘也’字,范同此,各本无。”
04515

《老子》23_05_校笺_11_徐梵澄

徐梵澄云:“‘同’者,合会也。孔子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皆合会之谓。声应气求,得、失互见。曰‘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合於道、会於道之谓也。老子以历史眼光,观往...
03212

《老子》75_音韵_03_水海

水海按:“人之飢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飢。”飢【kǐeǐ】、飢【kǐeǐ】為韵,飢入脂部。“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為也,是以不治。”治【dǐe】、治【dǐe】為韵,治入之部。“民之...
0457

《老子》42_08_校笺_17_水海

水海按:张松如删去帛书甲本“故”字,不妥。然高明谓“故”假为“古”亦不确。上文谈了柔谦之道,此用“故”承接,启下文进一步谈违背柔谦之道的危害,所以“故”不可少。许抗生改“議”为“以...
0525

《老子》23_09_校笺_03_毕沅

毕沅云:“‘失亦得之’,河上作‘失亦樂失之’,王弼作‘失亦樂得之’。”水海按:道藏河上公本、强思齐本引河上公注文本并作“失亦樂得之”。毕氏之校疏失也。
0256

《老子》76_03_校笺_01_校勘

此三句,帛书甲本前两句同此,后句作“柔弱微细生之徒也”,“微细”二字,他本皆无,且按甲本行文来说,讲的是“柔弱”与“堅强”的问题,此两句“堅强”与“柔弱”正相对为文,可知“微细”为...
03012

《老子》43_01_校笺_11_成玄英

成玄英疏云:“至柔,水也;至堅,金也;馳騁,是攻击、贯穿之义也。言水至柔能攻金石之堅,喻无为至柔能破有为之累,故下文云:‘天下柔弱莫過於水,攻堅强者莫之能先也。’”
03913

《老子》25_02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宗’,本亦作‘寂’。‘寞’,音莫。河上云:‘寥空无形也。’钟会作‘鹰’,云:‘空疏无质也。’”水海按:陆氏见王本作“宗兮寞兮”,同经训堂刊傅本和范本。张之象刊王弼本、...
04910

《老子》76_05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故堅强居下,柔弱處上’,清源无‘故’字,黄‘居’作‘處’,纂微、司马、苏、曹、陈、叶、程并作‘强大處下’。”
04312

《老子》43_05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希及之矣’,纂微、司马、苏、曹、陈、叶、清源无‘矣’字。”
0286

《老子》25_05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為之名曰大’。王弼同古本;河上公本上句无‘强’字。今从古本。‘吾’者,老子自称也。谓道无声形,安得有名,因以其万物由是而出,故强字之曰道,...
03910

《老子》77_02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古本。”
0259

《老子》44_03_校笺_03_彭耜

彭耜云:“‘是故甚愛必大費’,程无‘是故’二字。”
03610

《老子》25_07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帛书乙本作“反”甚是。“反”,后来写作“返”,意即返回。《论语·子罕篇》:“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楚辞·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
03512

《老子》77_05_校笺_03_罗振玉

罗振玉云:“景龙、景福、敦煌辛本均无‘以’字,敦煌庚本‘以’作‘而’。”
05313

《老子》45_01_校笺_08_高明

高明云:“《德经》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凡事成‘大’者其义相反,这是老子以无为观察事物的辩证逻辑。此言‘大成若缺’与‘大盈若盅’,‘成’与‘缺’意义...
0419

《老子》25_10_校笺_03_高亨

高亨云:“‘王法地’,王本原作‘人法地’,寇才质本作‘王法地’。今据改。按:古本作‘王法地地’是也。上文云‘王亦大’,又云‘而王居其一焉’,此正承上文而言,则‘人’当作‘王’,明矣...
0437

《老子》77_08_校笺_05_张煦

张煦云:“开元无二‘而’字,吕、赵无下‘而’字。”
0297

《老子》45_04_校笺_11_吴澄

吴澄云:“以成为成,盈为盈,直为直,巧为巧,辯为辯,小矣。若缺则非成,若冲则非盈,若屈则非直,若拙则非巧,若訥则非辯,乃为成、盈、直、巧、辯之大者也。《老子》一书,皆是此意,大抵相...
0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