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253页

《老子》37_05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前句“静”假作“情”(上古二字皆為从纽耕部,為同音假借),《甲本释文》已校改;后句同此。帛书乙本同此二句。今从乙本。遂州本、司马光本、魏源本“不辱”作“无欲”,“地...
0469

《老子》37_05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不欲以静’,司马‘不’作‘无’,‘天下將自正’,五注上有四字。”
0586

《老子》37_05_校笺_10_想尔注

想尔本注云:“道常无欲,樂清静,故令天地常正。天地,道臣也。王者法道行诫,臣下悉皆自正矣。”
04411

《老子》37_05_校笺_11_范应元

范应元注云:“正,平也,定也,不枉也。无思无為,不动而化,不言而信,垂衣拱手,天下不待教令,而將自平正也。”
0606

《老子》37_05_校笺_12_徐梵澄

徐梵澄云:“守道,则萬物將同此自然之化。其有不顺不同此自然之化者,必作。作者,变也。变者则以此道鎮之,则静,静则自然而正。鎮静,难言也。夫將不辱,不失也。自来以鎮静而免大祸,挽大难...
08415

《老子》37_音韵_01_江有诰

本章节江有诰韵读谓:爲、爲、化韵(歌部,爲音譌,化音呵),樸、樸、欲韵(侯部),静、正韵(耕部)。奚侗谓:爲、化為韵,作、樸、樸、欲為韵,静、定為韵。
06311

《老子》37_今译

“道”永远处于无名状态。侯王如果能持守它,万物就能自然化育。万物自然化育之中,私欲萌动,我就用无名之道使它(他)们镇定。用无名之道使它(他)们镇定,它(他)们就不会感到耻辱。它(他...
010114

《老子》37_述评

本章节《老子》提出了“守道”、去贪欲、贵静等思想,其目的是建立理想的社会。老子认为,统治者如果能修心进“道”,清心寡欲,让人民自生自长、自化自育(但化育不能萌动贪欲),而不妄加干预...
08514

老子道德经•帛书甲本•道经 白云出岫朗读

老子道德经•帛书甲本•德经 白云出岫朗读

《老子》37_音韵_02_顾炎武

顾炎武云:“樸,古音普木反。《老子》:‘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知其荣,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
06110

《老子》37_音韵_03_江有诰

江有诰云:“静,疾郢切。按古惟有平去二声,至魏、晋始间读上声,当与清、劲二部并收。《老子·為政篇》‘不欲以静’与正叶,《洪德篇》‘清静’与正叶,《淳风篇》‘我好静’与正叶,‘歸根曰...
0496

《老子》37_音韵_04_古棣

古棣云:“第二句(‘王侯若能守之’)亦句中自為韵,‘侯’、‘守’為韵,二字入侯部。”
0549

《老子》37_音韵_05_水海

水海按:“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闐之以无名之樸。”名【mǐen】、作【tsǎk】、樸【p'eǒk】為韵。名【mǐen】,耕部,作【tsǎk】,铎部,樸【p‘eǒk】,屋部...
0445

《老子》37_音韵_06_本章韵读

本章韵读:名,耕部,作,铎部,耕铎合韵,樸,屋部,屋铎合韵;之,之部,化,歌部,歌之合韵。樸、辱,屋部。静、正,耕部。
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