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48页

《老子》63_03_校笺_08_蒋锡昌

蒋锡昌云:“《韩非子·难三》又作‘此谓圖難於其所易也,為大者於其所細也’。强本成疏引经文云:‘圖難於易··為大於細;’又荣注引经文云:‘圖難於易,為大於細。’是成、荣并无二‘其’字...
05215

《老子》16_04_校笺_05_马叙伦

马叙伦云:“《庄子·在宥篇》曰:‘萬物云云,各復其根。’即本此文。···依《庄子》文则‘各’字有,核义亦不得无‘各’字。《说文》曰:‘夏,行故道也。’今通作‘復’字。‘復其根’即‘...
03714

《老子》63_07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开元‘猶’作‘由’,古通。”
0395

《老子》16_08_校笺_04_水海

水海按:通行本删去经文“妄”字欠妥,当补。高说是。然帛书甲本作“”,而不作“妄”。“”(máng),同茫,暗昧,引申为茫然无知、昏昧无知。乙本作“芒”,则为“茫”的古字。《庄子·盗跖...
05713

《老子》64_03_校笺_13_于省吾

于省吾云:“何氏校刊:‘只范本泮作判,余均作破。’罗氏《考异》:‘诸本亦作破。’按作‘破’是也。后人不明古音改‘破’为‘泮’,以韵下句‘其微易散’之‘散’,殊有未当。《释文》:‘脆...
0468

《老子》16_12_校笺_05_水海

水海按:“天”:自然之天。“王乃天”:天下歸往才能顺任自然。“天乃道”:顺任自然才能合於道。 又,河上公注云:“能王,则德合神明,乃与天通。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也。”
0407

《老子》64_07_校笺_10_高亨

高亨云:“按:‘累’,当读为‘蔂’。土笼也。起於累土,犹言起於蔂土也。《淮南子·说山训》:‘针成幕,蔂成城。事之成敗,必由小生。’高注:‘蔂,土笼也。’字亦作‘虆’。《孟子·滕文公...
04812

《老子》17_01_校笺_13_张松如

张松如云:“‘太上,下知有之’,帛书甲本及河上、王、傅、范与诸唐本皆如此。邓锜《道德真经三解》、吴澄《道德真经注》‘下’作‘不’,王夫之《老子衍》从之。···《淮南子·主术训》、《...
0765

《老子》64_11_校笺_10_成玄英

成玄英疏云:“‘幾’,近也。凡人從於有為之务,執心躁竞,分别取舍,曾无远见,每欲近成,有始无卒。故:多敗也。《尚书》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終。’”
0487

《老子》17_03_校笺_11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畏’、‘侮’二字,谊不相关,在道德衰降上分成二个阶级,故重‘其次’二字。《释文》出‘次侮’二字,可证王本重‘其次’二字。诸本不重,非是。按:此謂其次之世,为君者见...
04113

《老子》17_04_校笺_04_薛蕙

薛蕙云:“‘信不足,有不信’,‘信不’上—有‘故’字,‘足’下一有‘焉’字。”
03815

《老子》64_音韵_06_夏燮

夏燮《述韵》(卷八)曰:“古‘貨’与化通,详《唐韵正》,亦古平音。《老子》‘不貴難得之貨’,与‘過’為韵。”
03814

《老子》17_06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百姓皆曰我自然’,‘曰’字,严遵同古本。··故功成事遂,百姓不知帝力,皆曰我自然,此乃相忘于道德也。”
03614

《老子》65_04_校笺_03_劳健

劳健云:“诸家解此‘德’字亦如‘道德’之‘德’,非也,当通作‘得’。谓以知治國,國斯賊焉;不以知治國,國斯得焉。句中两‘之’字,义犹‘則’也。或作‘福’者,疑即误会字义所改。”
07612

《老子》18_02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出’,古本下有‘焉’字。”
0275

《老子》65_08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然後乃至大顺’,司马作‘乃復至於大順’,叶无‘至’字。”
05215

《老子》18_04_校笺_09_许抗生

许抗生云:“邦,甲本作‘邦’,乙本作‘國’。今从甲本。昏亂,甲本作‘亂’,乙本作‘亂’,疑即为‘悶’字,悶为‘閔’之借字。閔即借为‘潣’字。潣,浊也。傅奕本、通行本皆作‘昏亂’。”
04215

《老子》66_03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范、馆本、罗卷、易州、卷子成疏、臧疏、赵写及《治要》引有‘聖人’二字,各本无。卷子成疏‘聖人’下有‘言’字。‘上民’,彭、寇、二赵、吴、易州、磻溪、卷子成疏、柰卷及《治...
03411

《老子》19_02_校笺_07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仁義顺乎自然,孝慈根于天性,皆不能有意强為,强為则失其真,浸假而天下皆假仁義之名以行其私焉。《史记·鲁仲连列传》:‘昔者齐威王尝為仁義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夫仁義...
0569

《老子》66_06_校笺_05_罗振玉

罗振玉云:“敦煌庚本‘争’下有‘也’字,辛本‘不’作‘无’,壬本作‘非以其不争’。”
0446

《老子》19_06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見’,贤遍反。‘抱樸’,樸,普角反。”
0439

《老子》80_02_校笺_03_毕沅

毕沅云:“二‘民’字(另一‘民’字指‘使民復結繩而用之’之‘民’),王弼作‘人’。改‘民’为‘人’,皆唐本也。”水海按:今王弼注云:“使民不用,惟身是宝,不贪货赂。故各安其居,重死...
0365

《老子》20_02_校笺_06_刘师培

刘师培云:“按:‘善’、‘惡’相反。‘唯’、‘阿’二字义同,与‘善’、‘惡’匪一律。‘阿’当作‘訶’。《说文》:‘訶,大言而怒也。’《广雅·释诂》:‘訶,怒也。’‘訶’俗作‘呵’。...
03811

《老子》80_06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鄰國相望’,林‘望’一作平声。‘聲’,纂微、司马、苏、曹、陈、黄并作‘音’。”
0479

《老子》20_05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荒兮其未央哉’,龙兴观碑次解本作‘莽其未央’。古本无‘哉’。‘荒’,广远也。”
02913

《老子》81_02_校笺_03_武内义雄

武内义雄云:“‘善者不辯’二句,敦、遂二本在‘知者不博’二句之后。”
03410

《老子》20_07_校笺_08_易顺鼎

易顺鼎云:“按古本皆作‘如登春臺’,與上文‘如享太牢’一例。俞氏谓当作‘如春登臺’,與十五章‘若冬涉川’句法相同,其说甚辨。然《文选》张孟阳《魏都赋》注曰:‘异乎《老子》曰:若升春...
03910

《老子》81_音韵_01_江有诰

本章江有诰韵读谓无韵。高本汉则以信、善為韵。武内义雄以積、有、多為韵。
04515

《老子》20_09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石田羊一郎移下文‘沌沌兮’于此句上,作‘沌沌兮若婴之未咳’。‘若’字,臧疏、馆本、彭、潘同此;范、寇、白、赵、吴、磻溪并作‘如’,张嗣成无‘若’字。馆本、易州无‘之...
04614

《老子》67_03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作“救”为误。“小”与“細”义通,然《老子》原本当作“細”。 又,王弼注云:“久矣其細,犹曰其細久矣。肖则失其所以为大矣,故曰‘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楼宇烈注:“‘肖’,...
0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