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48页

《老子》62_02_校笺_09_高明

高明云:“帛书甲、乙本‘善人之也葆’,‘葆’字今本作‘寳’(引者按:或‘實’)。‘葆’从玉,葆省声,乃‘寳’字别构。‘葆’、‘寶’通用,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珍寶’,《项羽本纪》...
05212

《老子》63_03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作“圖難乎□□□,□□□□□□”,前句损掩“其易也”三字,后句全部损掩,《甲本释文》已校补。帛书乙本作“□□□□□□,□□乎其細也”,前句全损,后句损掩“為大”二字...
05211

《老子》22_11_校笺_07_冯达甫

冯达甫云:“‘誠,全而歸之。’‘誠’字顿。它在回护前文‘聖人執一為天下牧’句,并明结全章主旨。《礼记·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朱注:‘誠者,真实无妄之謂,天理...
0529

《老子》76_01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剛’,一本作‘堅’。今从古本。”
0529

《老子》42_09_校笺_06_高亨

高亨云:“《庄子·山木篇》:‘从其强梁。’《释文》:‘强梁,多力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句,见《说苑·敬慎篇》所载《金人铭》。当是古代遗言。故《老子》谓‘人之所教’也。”
05215

《老子》44_03_校笺_09_王弼

王弼注云:“甚愛,不與物通;多藏,不與物散。求之者多,攻之者众,为物所病,故‘大费’、‘厚亡’也。”
0528

《老子》45_05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马叙伦、蒋锡昌、严灵峰等人,擅改经文,实不可取。 又,严遵云:“故阴之至也,地裂而水凝,清风飂冽,霜雪严凝,鱼鳖蛰伏,万物宛拳。当此之时,一处温室,临炉火,重狐貉,袭毳绵,...
05212

《老子》27_11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白、张嗣成、赵写及孙盛《老子疑问反讯》引‘知’作‘智’。”
05210

《老子》49_今译

圣人心境广大,没有私心,以百姓的心为心。善良的人,对他善待;不善良的人,也对他善待,这样就能使人人都归向善。守信用的人,对他信任;不守信用的人,也对他信任,这样就使人人都讲信用。圣...
05214

《老子》32_音韵_05_水海

水海按:“道恒无名,樸雖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人)莫之令,而自均焉。”名【mǐen】、臣【zǐen】,賓【pǐen】为韵;名【mǐen】,耕部,臣...
0526

《老子》58_02_校笺_05_罗运贤

罗运贤云:“《御览》六二四引‘缺’作‘缺’。”
0525

《老子》17_06_校笺_07_张煦

张煦云:“开元、吕无‘皆’字,‘曰’作‘谓’。葛、苏、赵‘曰’亦作‘謂’。各本‘不’作‘自’。”
0527

《老子》80_03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作“有車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陳□”,前句“舟”,音假为“周”(上古二字皆为章纽幽部),后句“之”字损掩,《甲本释文》已校补。乙本前句作“又周車无所乘之”,“有”通...
0525

《老子》22_09_校笺_11_王安石

王安石注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者,《尚书》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争能。’”
05212

《老子》77_09_校笺_13_张舜徽

张舜徽云:“末句‘若此其不欲見賢也’,河上、王弼本作‘其不欲見賢’;景龙碑本作‘斯不見賢’;辞义不显,今据帛书乙本补正。不欲見賢,河上公谓‘不欲使人知己之賢,匿功不居荣,畏天損有餘...
05213

《老子》07_01_校笺_04_水海

水海按:当作“天長,地久”。若作“天地長久”,则与下文重也。又,朱谦之云:“‘天長地久’,盖古有此语,此引而释之耳。”朱说是。
0529

《老子》65_02_校笺_06_张松如

张松如云:“帛书甲、乙本作‘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甲本‘治’字损掩。如按:此与上文‘將以愚之’句为韵,当如严本作‘以其知之’。”
05210

《老子》17_音韵_04_本章韵读

本章韵读:有,之部;畏,微部,之微合韵。譽,鱼部;侮,侯部,鱼侯合韵。信,真部;言、然,元部,真元合韵。
0526

《老子》65_05_校笺_08_蒋锡昌

蒋锡昌云:“范谓傅、王同古本,则傅、王并作‘知此两者,亦稽式也;知此稽式,是謂玄德’;当据改正。顾本成疏:‘则可為修身之楷模’,是成作‘楷’。强本荣注引经文云:‘知此两者,亦楷式;...
05212

《老子》21_08_校笺_02_武内义雄

武内义雄云:“敦、景、遂三本‘衆’作‘終’,衆、終古音通。”水海按:景龙本作“衆”而不作“終”。此误校。
05210

《老子》22_10_校笺_08_古棣

古棣云:“‘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虚言也哉?’第一句,帛书乙本缺‘則’字,作‘曲全’,显然是抄漏了。‘豈虚言也哉’,傅奕本、范应元本如此;河上公本、王弼本无‘也’字;想尔本作‘豈...
05212

《老子》53_04_校笺_04_武内义雄

武内义雄云:“敦、遂二本‘蕪’作‘苗’。”
05215

《老子》32_06_校笺_11_朱谦之

朱谦之云:“作‘天’乃字误。宋刊河上本、室町本皆然。毕沅曰:‘河上公作天亦將知止;’知其误已久。广明本‘夫’字稍缺,吴云亦误校为‘天’,云:‘天,傅本作夫,易州本亦作夫。’不知‘天...
0525

《老子》67_03_校笺_05_罗振玉

罗振玉云:“‘其細也夫’景龙本无‘也夫’二字,景福本无‘也’字,敦煌壬本无‘夫’字,辛本作‘若笑(唉)救其小’,殆有误字。”
0525

《老子》39_08_校笺_10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神得道用,而能靈变无方,当须忘其精靈,若矜用其靈,將恐至于歇绝,不能妙用也。”
05214

《老子》74_06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帛书本有“則”字,义盛。“則”犹“故”也(见《经传释词》),表示结果,相当于今语“那么”。“其”,活用如己称代词。此二句言:代替大匠砍木头,那么很少有不砍傷自己手的。意指国...
05212

《老子》76_03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蒋说非是。“堅强……”、“柔弱……”两句不仅是承上之语,而且还是启下之言;后文“兵强則不勝,木强則框”,即以兵、木之强的后果,具体申明“堅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的道...
05211

《老子》45_05_校笺_07_张舜徽

张舜徽云:“帛书甲、乙本均作‘趮’,其字从走,有动义。身动则暖,可以勝寒;心静则凉,可以勝熱,此常理也。”
0525

《老子》02_05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萬物作焉而不辭’,(龙兴观)碑本作‘作而不為始’。”
05210

《老子》28_04_校笺_03_易顺鼎

易顺鼎云:“此章有后人窜入之语,非尽《老子》原文。《庄子·天下篇》引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此《老子》原文也。盖本以‘雌’对‘雄’,以‘辱’...
0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