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36_06_校笺_14_高明
高明云:“甲本‘业’,帛书研究组读为‘友’,假借为‘柔’。乙本假‘朕’为‘勝(简作胜)’。與今本勘校,世传今本多同王本作‘柔弱勝剛强’,也有作‘柔勝剛,弱勝强’或‘柔之勝剛,弱之勝...
《老子》36_07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作“魚不脱於潚”,“不”后无“可”字,“淵(今简作渊)”作“潚”,高明谓“假‘潚’字为‘淵(简作渊)’”,帛书整理小组认为“潚”为“淵(简作渊)”之讹。按:上古“潚”...
《老子》36_06_校笺_15_水海
水海按:“柔弱勝强”句,各本文字虽有差异,但於义则无大异。从散文诗的节奏感考虑,从帛书乙本,为四字一句,與前面四字句节奏相谐,况且“明”、“强”为韵(二字入阳部),读来既有节奏感,...
《老子》36_07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脱’,代活反。”
《老子》36_06_校笺_16_想尔注
想尔本注云:“道气微弱,故久在无所不伏。水法道柔弱,故能消穿崖石。道人当法之。”
《老子》36_07_校笺_03_傅奕
傅奕云:“‘侻’,别本作‘脱’,消肉臞也。”
《老子》36_06_校笺_17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欲歙,先與之張;欲弱,先與之强,而卒令其歙弱者,是柔弱之道能制勝於剛强也。故云‘柔弱勝剛强’。”
《老子》36_07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悦’,吐活切。輕悦也。···‘脱’,消肉癯也,《韵略》训‘骨去肉也’。今依古本。《西升经》曰:‘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鱼在水中,水在鱼中,道去人死,水乾鱼终。’是知‘鱼...
《老子》36_06_校笺_18_苏辙
苏辙注云:“圣人知剛强之不足恃,故以柔弱自处。天下之剛强,方相倾相轧,而吾独柔弱以待之。及其大者伤,小者死,而吾以不校坐待其毙,此所以勝也。虽然,圣人岂有意为此以勝物哉?知势之自然...
《老子》36_07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魚不可脱於深淵’,‘脱’,古本作‘悦’。‘深淵’,原本‘淵’,今从韩非本。”
《老子》36_06_校笺_19_范应元
范应元云:“圣人见造化消息盈虚之运如此,乃知常勝之道是柔弱也。盖物至於壮则老矣。”
《老子》36_07_校笺_06_毕沅
毕沅云:“河上公、王弼并作‘脱’。古无‘悦’字,作‘脱’者是。《庄子》、《说苑》作‘脱’。”
《老子》36_06_校笺_20_薛蕙
薛蕙云:“物盛则衰,有如上文之所云者,则柔能勝剛、弱能勝强明矣。”
《老子》36_07_校笺_07_刘师培
刘师培云:“‘魚不可脱於淵’,亦謂为臣下者,不可使脱离人君之势。古本‘淵’上当有‘深’字。”
《老子》36_06_校笺_21_陈柱
陈柱云:“老子所尚之‘柔弱’,盖謂其能变动者,其所贱之坚强,剛謂其不能变动者耳。”
《老子》36_06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作“友弱勝强”,《甲本释文》校注云:“‘友’,写作业,即《说文》‘友’字古文。‘友弱’故言‘鱼不脱於淵’。”按甲本之义“友弱勝强”连下文二句,为一节文段。乙本作“柔弱...
《老子》36_06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柔之勝剛,弱之勝强’,苏无二‘之’字;纂微、司马、曹、陈并作‘柔弱勝剛强’。”
《老子》36_04_校笺_11_想尔本
想尔本注云:“善恶同规,祸福同根。其先張者,后必翕。先强后必弱。···先得后必奪也。”
《老子》36_06_校笺_03_李道纯
李道纯云:“‘柔弱勝剛强’,分二句,非。”
《老子》36_04_校笺_12_苏辙
苏辙云:“未尝與之而遽奪,则势有所不极,理有所不足。势不极则取之难,理不足则物不服。然此极於用智也,與管仲孙武何异?”
《老子》36_06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柔勝剛,弱勝强’,古本‘勝’上有‘之’。”
《老子》36_04_校笺_13_吕惠卿
吕惠卿云:“於張知歙,於强知弱,於興知废(‘興’、‘廢’当从帛书作‘與’、‘去’),於與知奪,非知几者孰能與於此哉!”
《老子》36_06_校笺_05_纪昀
纪昀云:“‘柔弱勝剛强’,按《永乐大典》作‘柔勝剛,弱勝强’。”
《老子》36_04_校笺_14_董思靖
董思靖云:“夫張极必歙,與甚必奪,理之必然。所謂‘必固’云者,犹言物之將歙,必是本来已張,然后歙者随之,此消息盈虚相因之理也,其机虽甚微隐,而理实明者。”
《老子》36_06_校笺_06_严可均
严可均云:“‘柔勝剛,弱勝强’,御注、河上、王弼作‘柔弱勝剛强’,傅奕作‘柔之勝剛,弱之勝强’。”
《老子》36_04_校笺_15_范应元
范应元云:“‘張之’、‘强之’、‘興之’、‘與之’之时(‘興’、‘與’二字当从帛书作‘與’、‘予’),已有‘翕之’、‘弱之’、‘廢之’、‘取之’之机(‘廢’、‘取’当从帛书作‘去’...
《老子》36_06_校笺_07_王昶
王昶云:“至元同开元。”水海按:开元碑本作“柔弱勝剛强”。
《老子》36_04_校笺_16_释德清
释德清云:“此言物势之自然,而人不能察,教人当以柔弱自处也。天下之物,势极则反。譬夫日之將昃,必盛赫;月之將缺,必极盈;灯之將灭,必炽明。斯皆物势之自然也。故固張者,翕之象也;固强...
《老子》36_06_校笺_08_刘师培
刘师培云:“《韩非子·喻老》云:‘处小弱而重自卑,謂損弱勝强也。’是《老子》古本‘柔’当作‘損’,‘强’上无‘剛’字。‘弱’即小弱,‘損’即自卑,言以自卑及小弱勝强也。其作‘柔弱’...
《老子》36_04_校笺_17_余培林
余培林云:“春秋时晋献公將要灭掉虞国,先送给虞君大璧和宝马,请借路让军队通过攻打虢国,虞公贪图璧和马,就答应借路。晋国在灭掉虢国以后,回师经过虞国,就顺手把虞国消灭掉了。这就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