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61页

《老子》14_08_校笺_12_蒋锡昌

蒋锡昌云:“黄茂材本‘繩繩’下有‘乎’字。按: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与此文异谊近。‘繩繩’犹‘芸芸’,谓道生万物,纷纭不绝也。‘不可名’,即一章‘无名,万物之始’之义,王...
05213

《老子》36_05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乙本“謂(简作谓)”皆假作“胃”(上古二字皆为匣纽物部),《甲本释文》與《乙本释文》已校改。今从《甲本释文》、《乙本释文》。今诸通行本皆同帛书《甲本释文》與《乙本释...
02913

《老子》60_02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老子》本字当作“立”,帛书乙本当抄古《老子》本。“立”,《说文》云:“立,侸也,从大,在一之上。凡立之属皆从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又云:“侸,立也,从人,豆声,读...
03213

《老子》14_今译

(“道”,)看它而看不见,称它为无形。听它而听不到,称它为无声。摸它而摸不着,称它为无迹。这三者不能区分清楚,所以混合为统一体。“一”这个浑沌之气,其上的“道”并非虚诞不实,其下的...
03113

《老子》19_04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此三者,以為文不足’,司马作‘以為文而未足’,程无‘此’字。”
02413

《老子》81_03_校笺_04_马叙伦

马叙伦云:“‘善言不辯,辯言不善’,范、潘同此,各本‘言’作‘者’,‘言’、‘者’形近而讹,当作‘者’。”
05013

《老子》38_12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彼”假作“皮”,乙本“彼”假作“罷(简作罢)”,“彼”、“取”之间有一“而”字。《韩非子·解老》所引、严遵本无“故”字。《淮南子·道应训》引与诸今本皆同此。
03413

《老子》69_02_校笺_06_古棣

古棣云:“先秦兵家确是以‘起兵伐人者谓之客,敌来御捍者谓之主’。《孙子兵法》也是这样用法,如:‘凡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九地篇》)但帛书整理小组注之‘第一说’是不通...
02713

《老子》39_06_校笺_06_王弼

王弼注云:“用一以致清耳,非用清以清也。守一则清不失,用清则恐裂也。故為功之母不可舍也。是以皆无用其功,恐丧其本也。”
03213

《老子》70_06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罗卷同此。各本及《后汉书·赵壹传》注引、《文选·七命》注引无‘而’字。”又云:“‘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褐’原作‘禍’,讹。”
05113

《老子》39_13_校笺_11_马叙伦

马叙伦云:“《颜氏家训·风操篇》曰:‘昔者王侯自稱孤、寡、不穀’。盖本此文。臧疏引蔡子晃曰:‘言有道王侯卑以自牧。’成疏曰:‘王侯贵人,慧聪达体。’则颜、蔡、成并作‘王侯’。各本作...
04113

《老子》22_07_校笺_06_宋常星

宋常星云:“聖人不自伐其功者,乃是功歸于天下也,是以天下未有不歸功于聖人者也。”
04613

《老子》41_12_校笺_04_陈柱

陈柱云:“马说非也。‘道’谓‘大道’,举‘道’包‘大’,故不云‘大道’也。下文接云‘夫唯道’,正承此‘道’字。”
04813

《老子》76_05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前句无“故”字,后句“柔弱”后有“微細”二字(因前文有此二字,此处仍衍);乙本如此。今从乙本。道藏河上公本、宋刊河上公本、王弼本、顾欢本、御注三本、邢玄本、景福本、...
03013

《老子》78_01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天下莫柔弱於水',一作'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能先','先'一作'勝'。'
04113

《老子》49_08_校笺_07_吴澄

吴澄云:“‘歙歙’,缩意。王氏曰:‘心无所主也。’诸本‘歙歙’作‘惵惵’,或作‘怵怵’,皆恐惧意。惟王弼作‘歙’,以‘心无所主’释之,与上下文意协。‘歙’,音‘翕’;‘惵’,达叶切...
04013

《老子》28_10_校笺_05_罗运贤

罗运贤云:“《御览》六五九全引此章,独无‘樸散則為器’句。”
03613

《老子》28_音韵_01_江有诰

本章江有诰韵读谓:雌、谿、谿、離、兒韵(歌支通韵,離叶音黎)。黑、式、式、忒、極韵(之部,黑,呼力反,忒,他力反)。辱、谷、谷、足、樸韵(侯部)。朱谦之云:“雌、谿、兒支部,離歌部...
03013

《老子》29_05_校笺_09_张煦

张煦云:“林、苏作‘或呴或吹’,吕作‘或煦或吹’,葛、赵作‘或嘘或吹’。”水海按:林希逸本作“或嘘或吹”,张氏之说有误。
03013

《老子》04_05_校笺_09_朱谦之

朱谦之云:“按:室町本‘誰’上有‘其’字,下有‘之’字。无‘之’字是也。《广雅·释言》:‘子,似也。’‘吾不知誰子’即吾不知誰似也,语意已足。此段意谓神耶地耶?此世所称生杀之主,而...
03813

《老子》30_01_校笺_03_毕沅

毕沅云:“‘佐’,应作‘左’。王真作‘不以兵强於天下’。”
04013

《老子》06_03_校笺_05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王弼注曰:‘万物以之生,故緜緜若存也。无物不成,用而不劳,故曰用而不勤也。则王本作‘用而不勤’。《淮南子·原道训》‘用之而不勤’,盖本此文。譣义作‘而’字是也。至王...
03613

《老子》31_01_校笺_13_刘殿爵

刘殿爵云:“‘佳兵’,不成文义,所以王念孙据《老子》文例订正‘佳’字為‘唯’字。但‘夫唯’是承上文词,不应出现於章首,所以令人怀疑章中文句失次,现在帛书本作‘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04113

《老子》08_06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争”作“静”;帛书乙本同此。今从乙本。顾欢本、傅奕本、宋徽宗本、邵若愚本、林希逸本、董思靖本、王雱本、陈景元本、彭耜本、寇才质本、赵孟頫本、大田晴轩本“尤”下有“...
03613

《老子》55_01_校笺_05_马叙伦

马叙伦云:“弼注曰:‘含德之厚者,不犯於物’;是王有‘者’字。各本及《列子·天瑞篇》张湛注引并无‘者’字及下‘之’字、‘也’字。《金楼子·全德志序》引‘含德归厚’,盖有改矣。”
05013

《老子》34_07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以其不自大’,古本‘其’下有‘終’。”水海按:焦竑《老子翼》中的经文作“是以聖人終不為大”,而《考异》則作“以其不自大”。
05513

《老子》36_03_校笺_07_古棣

古棣云:“‘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帛书甲、乙本作‘將欲去之,必古与之’。帛书此句与下句‘將欲奪之,必固(帛书作古)與(帛书作予)之’重复,《老子》原本必不如此。”
02713

《老子》14_09_校笺_07_高亨

高亨云:“作‘无象之象’较胜。无狀之狀,无象之象,句法一律,其证一也。上句既云‘无物’,此不宜又云‘无物’,以致复沓,其证二也。”
03913

《老子》14_12_校笺_09_高明

高明云:“甲、乙本‘執今之道’,今本皆作‘執古之道’,‘今’、‘古’一字之差,则意义迥然有别。按托古御今是儒家的思想。法家重视现实,反对托古。《史记·商君列传》:‘卫鞅曰:治世不一...
02813

《老子》15_01_校笺_10_朱谦之

朱谦之云:“俞说非也。依河上公注,‘善為士者’,当作‘善為道者’。傅奕本‘士’作‘道’,即其证。毕沅曰:‘道,河上公、王弼作士。’按:作‘道’是也,高翻本亦作‘道’。又按:此句与六...
0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