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65页

《老子》15_01_校笺_03_毕沅

毕沅云:“‘道’,河上公、王弼和‘士’。”
02613

《老子》61_03_校笺_01_校勘

此三句,帛书甲本作“牝恒以靓勝牡,为亓靓□,□宜為下”,“静”假作“靓”(上古二字皆为从纽耕部),损第二句句末的“也”字和第三句句首的“故”字,无第三句句末的“也”字。帛书乙本作“...
03913

《老子》62_02_校笺_06_武内义雄

武内义雄云:“敦、景、遂三本作‘所不保’,‘不’字恐衍。”
05913

《老子》62_08_校笺_12_魏源

魏源云:“陈象古‘不曰’作‘不日’。”
05113

《老子》65_05_校笺_04_彭耜

彭耜云:“‘亦楷式’,陆、王弼‘稽’作‘楷’。李‘楷’,口骇切,模也。司马下有‘也’字。”
04413

《老子》19_04_校笺_06_张煦

张煦云:“吕(知常)等同王弼(作‘此三者,以為文不足’)。”
04013

《老子》22_06_校笺_07_宋常星

宋常星云:“聖人不自見者,因物而見物,因事而見事,故能穷其义理之精微,究其兴亡之征应,上能察于天文,下能察于地理,中能参于人事,古今之变,秩然而明,幽显之机,洞然而見。是谓真見,其...
05613

《老子》42_08_校笺_09_王昶

王昶云:“至元(即高翻本)同开元(即御注本)。”
03713

《老子》25_07_校笺_02_严可均

严可均云:“‘遠曰返’,河上、王弼作‘反’。”
05013

《老子》78_03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柔之勝剛,弱之勝强',纂微、司马、苏、曹并上有'故'字,无二'之'字;陈、叶无二'之'字。'
02613

《老子》01_02_校笺_03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则作“恒”。但此“恒名”之“恒”,义乃同“常”(《说文》:“恒,常也。”)。《文子》亦为先秦故书,而作“常”,恐非汉世传写者所追改,乃因义同而通用也。 又,胡曲...
05113

《老子》27_07_校笺_04_张煦

张煦云:“吕作‘故无棄物’。”
03113

《老子》02_04_校笺_02_俞樾

俞樾云:“唐傅奕本作‘萬物作而不為始’。毕氏沅谓‘辭、始同聲,以此致异,奕义為长’;然三十四章云:‘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与此章文义相近,恐未可舍古本而从傅本也。”
03513

《老子》49_10_校笺_08_高亨

高亨云:“《说文》:‘注,灌也。’百姓用耳以听,用目以视,即是耳目有所灌注。故河上公曰:‘注,用也。’今人恒言‘注目’、‘注意’,即此义。”
05113

《老子》50_音韵_02_朱谦

朱谦云:“按:‘三’,古音读若森,《诗经·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谐今韵。又厚、角为韵。方以智《通雅》曰:‘角,古音禄,《诗经》以叶屋,东方朔以叶足,仲长统以叶俗...
05913

《老子》52_03_校笺_04_朱谦之

朱谦之云:“‘復守其母’,景福本作‘復知其母’,盖涉上二‘知’字而误。····邢玄‘没’作‘殁’。又此章所云,即二十五章所谓‘周行而不殆’之旨。‘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即此章...
03713

《老子》31_08_校笺_11_朱谦之

朱谦之云:“傅本作‘若美必樂之,樂之者,是樂殺人也’。室町本作‘而美之者,是樂殺人也’。遂州本同敦本(敦煌本作‘若美必樂之,是樂煞人’),但‘煞’字同傅本作‘殺’,敦本作‘煞’。按...
04213

《老子》54_08_校笺_04_张舜徽

张舜徽云:“二‘邦’字,王本作‘國’,由汉人避讳所改。傅本作‘邦’,与《韩非子·解老》所引同,今据改。”
010413

《老子》10_02_校笺_13_河上公

顾本河上公注云:“專精閉氣,使不散乱,则形体能应之而柔顺。”顾本张凭注云:“專,精一也;氣,氣息也;致,得也;柔和婴兒,绝知见也。夫氣聚而生,氣散而死,人当專精愛氣,得柔和之道,然...
04813

《老子》10_05_校笺_16_苏辙

苏辙注云:“‘天門’者,治乱废兴所从出也。既以身任天下,方其開闔变会之间,众人贵得而患失,则先事以徼福。聖人循理而知天命,则待唱而后和。《周易》曰:‘先天而天弗违非先天也,后天而奉...
03813

《老子》33_03_校笺_05_朱谦之

朱谦之云:“河、王、傅、范本‘人’下均有‘者’字,《周易集解》‘坤’下虞翻引此句亦有‘者’字。”
03613

《老子》57_10_校笺_04_纪昀

纪昀云:“按:一本有‘我无情而民自清’句。”水海按:节解云:“谓人无情欲,守一坚固,则精气淳厚不衰耗也。”似节解本有“我无情而民自清”句。王卡谓陈景元本亦有“我无情而民自清”句。
03913

《老子》13_03_校笺_06_毕沅

毕沅云:“陈景元、李道纯作‘寵為上,辱為下’。陈、李二家俱谬。”
03813

《老子》35_02_校笺_09_陈鼓应

陈鼓应云:“‘太’,同泰,安、宁的意思。古本多作‘泰’;如傅奕本、《释文》、次解本、苏辙本、林希逸本及众多古本‘太’均作‘泰’。”水海按:《经典释文》本释此章文句,不出“泰”字,陈...
04013

《老子》62_06_校笺_07_王安石

王安石云:“立天子,置三公,雖有合拱之璧,先乘駟馬,足以迎贤者之来,而不如坐進此道而已。”
02713

《老子》15_14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故能敝不新成’,古本‘是以能敝而不成’,龙兴观碑次解本、李荣本作‘能敝復成’。纯甫曰:‘能,读如耐。耐敝者,虽旧不坏。新成,再造之也。’”
02913

《老子》20_06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帛书甲、乙本作“巸巸”(yí yí),为经文本字,此为叠音词。“巸”其异体为“婴”,喜悦之义。《集韵·之部》:“婴,或省(作巸)。”《类篇·巳部》:“巸,乐也。”《马王堆汉墓...
04613

《老子》38_07_校笺_04_刘师培

刘师培云:“王注:‘不能无為而贵博施,不能博施而贵正直,不能正直而贵饰敬。’河上注:‘道衰而德化生,德衰而仁爱见,仁衰而分義明,義衰则施禮聘行玉帛。’按《韩非子·解老》云:‘道有积...
04913

《老子》69_音韵_01_江有诰

本章江有诰韵读谓:客、尺韵(鱼部,尺,杵入声),行、兵韵(阳部),臂、敵韵(支部)。江氏并据韵移“執无兵”句于“仍无敵”之上。朱谦之谓:“江说是矣。惟敦、遂二本作‘執无兵,仍无敵’...
05413

《老子》70_04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夫惟’,李上音扶,叹世人无了悟之知。纂微、司马‘惟’作‘唯’。‘是以不吾知也’,纂微、司马、苏、曹、陈、叶、程并‘吾’作‘我’,无‘也’字。”
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