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68页

《老子》25_09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焉’,苏、程‘處’作‘居’。纂微、司马、曹、黄并作‘而王居其一焉’。陈无此两句。”
03713

《老子》78_02_校笺_05_罗振玉

罗振玉云:'敦煌庚本作'无易之'。景福本作'以其无能易之'。'
03013

《老子》27_01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善行者无轍迹’,古本。‘者’字,司马公注同古本。善行己者,乘理,故无轍迹。”
03313

《老子》78_08_校笺_03_毕沅

毕沅云:''正言若反也',诸本无'也'字。'
04113

《老子》49_06_校笺_06_许抗生

许抗生云:“‘得信’,甲本缺‘得’字,乙本作‘德信’,傅奕本作‘得信’。‘德’即‘得’也。今据傅本改。”
04613

《老子》28_04_校笺_12_吕惠卿

吕惠卿云:“知其榮,守其辱,去华歸根,虽被以天下之所甚恶,而不能累焉,故為天下谷。”
05313

《老子》51_07_校笺_01_校堪

此三句,帛书甲本作“□□弗有也,為而弗寺也,長而弗宰也”,前句损掩“生而”两字,据王弼本校补;中间一句,“恃”作“寺”,为“恃”的假借(上古二字皆为之部);后句“弗”块排本作“勿”...
04913

《老子》29_08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古棣以“去奢”在后為是,不失為精到见解。“甚”,异常安樂。《说文·甘部》:“甚,尤安樂也。”段玉裁注:“人情所尤安樂者,必在所溺爱也。”引申為贪爱淫樂。《老子》反对淫樂,指...
05813

《老子》05_05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乙本皆同此。今从帛书本。《甲本释文》校注云:“‘聞’,乙本同,通行本多作‘言’。《老子想尔注》本亦作‘聞’。”按:索洞玄本、遂州本及《文子·道原篇》引亦作“聞”,与...
05313

《老子》53_06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作“□食,貨□□□”,“食”前损掩一“猒”字,“貨(简作货)”后损掩“财有餘”三字;帛书乙本作“猒食,而齎财□□”,“財(简作财)”后损掩“有餘(简作馀)”二字,《...
03613

《老子》08_述评

这一章节是通过赞水,来歌颂“上善之人”。“上善之人”的言行德性有类似水的,而水是“几于道”的,故“上善如水”。水德“几于道”,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善利万物”,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
03013

《老子》10_01_校笺_15_陆德明

陆德明云:“‘能无離’,‘離’,力智反。”按:疑陆见王本无“乎”字。
04513

《老子》55_05_校笺_09_邹汉勋

邹汉勋云:“应读如‘日削月朘’之朘。朘,缩也,作,起也。”
04413

《老子》14_05_校笺_11_帛书老子乙本释文

《帛书老子乙本释文》校注:“‘裙’,甲本作‘園(hǔn)’,通行本作‘混’。‘裙’,疑即‘緄(kǔn)’字,《战国策·宋策》‘束组三百緄’,注‘十首為一緄’。在此读為‘掍(hǔn)’,同...
05113

《老子》14_10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沕”(mì),潜藏,隐没。《集韵·质韵》:“沕,潜藏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裴骃集解引徐广曰:“沕,潜藏也。”司马贞索隐:“张晏曰...
04813

《老子》60_05_校笺_03_罗振玉

罗振玉云:“景龙本、敦煌辛本均作‘故得交歸’。”
02613

《老子》62_08_校笺_04_陈碧虚

陈碧虚云:“古本作‘不曰求以得’,严君平本作‘不求而自得’。”
03913

《老子》64_10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聖人无為’,一上有‘是以’,一无‘聖人’。”
03313

《老子》65_04_校笺_06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卷子馆本、成疏‘福’作‘德’,‘德’字是。《庄子·达生篇》曰:‘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賊生;’是其例证。磻溪‘知’作‘智’,无‘也’字。六朝残卷同(指傅本作‘知’)。”
03913

《老子》19_03_校笺_03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絶巧者,絶雕琢非法淫过之巧。棄利者,棄徇财兼并乾没之利。夫盗賊者生于羡欲不足,今絶巧则人不事,棄利则人自足,復谁為盗賊乎?故云无有。”
04613

《老子》66_06_校笺_08_马叙伦

马叙伦云:“‘猒’,范同,各本及《文选·吊魏武文》注引作‘厭’。《淮南子·主术训》曰:‘推之而不厭;’《列子·黄帝篇》注引向秀《庄子注》曰:‘天下樂推而不厭;’盖并本此,亦作‘厭’...
03313

《老子》20_10_校笺_07_焦竑

焦竑云:“‘乘乘兮’,古本作‘儡儡’。有歸,必税驾而不乘。‘乘科兮无所歸’,无住著也。马巨济曰:‘牲无馀欠,有馀皆分外也。享太牢、登春臺,则所得皆分外。”
07013

《老子》20_12_校笺_05_蒋锡昌

蒋锡昌云:“‘我愚人之心也哉’,李荣‘也’字无。谓圣人居心,无识无求,一若愚人也。”
03813

《老子》24_04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乙本皆同此。今从甲、乙本。想尔本、馆本、遂州本“伐”作“饒(简作饶)”,无“者”字,谓“自饒无功”。景龙本、御注本、(唐)李荣本无“者”字,作“自伐无功”。周如砥本“...
05113

《老子》24_06_校笺_21_清世祖

清世祖云:“‘行’当做‘形’。食餘,人必恶之;形贅,人必丑之。夫圣人从事於自然,而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者,盖亦睹夫争者之害也。夫人未有不能立且行者也,苟以立为未足,而加之...
04113

《老子》45_04_校笺_06_张舜徽

张舜徽云:“‘大辯若訥’下,疑原文尚有‘大赢若絀’一句。久经传写,脱去四字耳。帛书乙本‘趮勝寒’前,尚存一‘絀’字,可证也。必有‘大赢若絀’一语,然后四句两两相对,顺理成章。按之文...
05913

《老子》45_音韵_03_李道纯

李道纯云:“‘弊’,叶韵作‘鳖’。”
03413

《老子》47_04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此两句(并下句)是承接上文而作的结论。掌握着“道”的规律和运行法则的聖人,不出行就能推知(其他事物的情况),不望就能明晓(事物的道理)。韩非或谓“不行而知”义为“能并智”,...
05113

《老子》02_04_校笺_05_马叙伦

马叙伦云:“白玉蟾、磻溪、经幢、赵写本并作‘萬物作而不辭’。范谓杨孚、王弼同古本,则王确作‘不為始’。成疏曰:‘始,先也。’是成亦作‘不為始’。伦按:当依王弼作‘萬物作焉而不辭’。...
05613

《老子》04_02_校笺_14_宋常星

宋常星云:“‘淵’者,深广莫测之义。‘宗’者,根宗也。大道之本体,涵养萬物而不匮;大道之妙用,冲和萬物而不遗。其理幽深,不可以心思而得;其道隐妙,不能以言议而知。是故物物全彰,头头...
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