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64_音韵_07_水海
水海按:“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持【dǐe】、謀【mǐwe】為韵,二字皆入之部。又此為虚字脚,富韵。“其脃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為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判...
《老子》17_06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事遂’,一作‘名遂’。‘皆曰’,司马无‘皆’。”水海按:焦竑本经文作“百姓皆謂我自然”,注文“皆謂”作“皆曰”。
《老子》65_04_校笺_04_易顺鼎
易顺鼎云:“《文子·道原篇》引作‘不以智治國,國之德。’或后人不知此‘贼’与‘福’为韵而改之。”
《老子》18_02_校笺_05_毕沅
毕沅云:“河上公、王弼无‘焉’字。‘智慧’,河上公作‘智惠’,王弼作‘知慧’。‘知’与‘智’同,‘惠’与‘慧’通。聚珍版弼本作‘慧智’,与陆德明本不同。”
《老子》65_08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乃至’,古本作‘乃复至’。一上有‘然後’。”
《老子》18_04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甲、乙本作“閣”,此字则同“悶”,昏悶之谊。作“昏”者,与此义通。“昏”,同“昏”。《玉篇·日部》:“‘昬’同‘昏’。”今当从帛书甲、乙本作“”。又,乙本有“安”字,甲本作...
《老子》66_03_校笺_08_朱谦之
朱谦之云:“磻溪、高翻、柰卷均有‘聖人’二字。‘必以’,杭州、高翻、磻溪并作‘以其’。《金人铭》曰:‘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後之。’《淮南子·说山训》曰...
《老子》19_03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乙本皆同。今从帛书甲、乙本。释德清本“利”作“智”,谓“絶巧棄智,盗賊无有”。经训堂刊傅奕本“賊”作“跖”,谓“絶巧棄利,盗跖无有”。其他诸本皆同帛书甲、乙本。
《老子》66_06_校笺_06_陈柱
陈柱云:“‘是以天下樂推而不默’,‘默’各本作‘厭’。罗振玉云:‘御注本作默’;即厭。”
《老子》19_06_校笺_03_毕沅
毕沅云:“‘樸’或作‘朴’,同。‘衰’作‘抱’,非也。”
《老子》80_02_校笺_04_张煦
张煦云:“开元‘民’作‘人’。”水海按:唐玄宗疏云:“化归淳朴,故不烦苛。人怀其生,所以重死。敦本乐业,无所外求,各安其居,故不遠迁移也。”唐玄宗疏本“民”作“人”。
《老子》20_02_校笺_07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曲礼》:‘父召,无諾;先生召,无諾;唯而起。’《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諾。’是唯’为幼者应长者之声,‘諾’为长者应幼者或平辈者相应之声。‘阿’與‘諾’声近相假,吾...
《老子》80_06_校笺_03_薛蕙
薛蕙云:“‘鷄犬之聲相聞’,‘聲’一作‘音’。”
《老子》20_05_校笺_05_魏稼孙
魏稼孙云:“‘忙其’二字间,原空一格,或待补刻,或误分章,严连写。后‘純純’二字间,亦泐一格,例以碑阴首行,疑当时即因石泐跳书,‘忙’下石完。”水海按:景龙碑文“忙”下为空格,非泐...
《老子》81_02_校笺_04_马叙伦
马叙伦云:“馆本、卷子成疏、臧疏‘知者’两句在‘善者’两句上。卷子成疏上‘知’字作‘智’,‘知’为‘智’省。”
《老子》20_07_校笺_09_张煦
张煦云:“吕、赵及《北堂书钞》一五四、《玉烛宝典》三引并作‘如登春臺’。”
《老子》81_音韵_02_朱谦之
朱谦之云:“此章实以信信、善善、知知各首尾為韵。又知、積、多韵。知、積,支部;多,歌部。此歌支通韵。”
《老子》20_09_校笺_08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释文》出‘咳’字,则王本作‘咳”,当据改正。按:《说文》:‘咳,小兒笑也。从口,亥声。孩,古文咳,从子。’是‘咳’、‘孩’一字。小兒初生,未能作笑。此时除饮乳本能...
《老子》67_03_校笺_12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老子云,天下人皆謂我道虚无广大,似无所象(像)似。夫唯我道广大,迥超物表,固非凡情探赜所知,故得称大。若其有所象(像)似,如世间法者,则失其所以为大久矣。是微細粗浅之...
《老子》20_11_校笺_06_罗振玉
罗振玉云:“景龙本、御注本均无‘而’字。”
《老子》67_06_校笺_10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老子谈战,谈用兵,其目的与方法不外‘慈’之一字。人君用兵之目的,在于爱民,在于维护和平,在于防御他国之侵略;其方法在以此爱民之心感化士兵,务使人人互有慈爱之心,入則...
《老子》20_13_校笺_15_朱谦之
朱谦之云:“作‘純’是也。《易传·文言》:‘純粹精也;’崔觐注:‘不杂曰純。’景龙碑本‘純純’,室町本作‘沌沌’义同。《庄子·山木篇》‘純純常常,乃比於狂’。”
《老子》67_11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乙本皆如此,唯“其”作“亓”,《甲、乙本释文》已校改。今从帛书甲、乙本。御注本“且先”误作“先且”,谓“捨其後,先且”。林志坚本“先”下有“者”字,作“捨後且先者”...
《老子》38_04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仁者,爱之理也,義者,事之宜也。爱出乎理,谓之上仁。上仁為之而无以為者,非以要誉也,无所為(去声)而為之也。”
《老子》20_15_校笺_10_纪昀
纪昀云:“‘澹兮’,《永乐大典》作‘漂乎’。一本作‘忽兮’。”
《老子》67_14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同前句,后句“如”省作“女”,或假作“女”【上古“如”、“女(汝)”二字皆为日母、鱼部】,“慈”省作“兹”或假为“兹”,《甲本释文》已校正。《甲本释文》校注云:“‘...
《老子》38_08_校笺_06_朱谦之
朱谦之云:“傅、范本、室町本亦有‘首’下‘也’字。”
《老子》20_17_校笺_06_张煦
张煦云:“苏、吕、林、葛‘我’上有‘而’字,吕、葛、赵‘且’作‘似’。”
《老子》68_02_校笺_07_刘师培
刘师培云:“‘善勝敵者不與’,王注:‘不與争也。’按:‘與’当作‘舉’,‘舉’即舉兵,犹古籍‘大舉’之省‘兵’字也。”
《老子》38_11_校笺_04_毕沅
毕沅云:“朱穆《崇厚论》引两‘處’字皆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