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编数据 第93页

《老子》55_09_校笺_05_古棣

古棣云:“各本‘謂之不道’上有‘物壯則老’四字。马叙伦说:‘此文已见三十章,乃因错简而复出者也。’高亨说:‘似后人误读上文强字为强弱之强,引《老子》经文以释之,遂致重出耳。’按:本...
04613

《老子》34_07_校笺_10_古棣

古棣云:“‘以其冬不自大,故能成其大’,傅奕本、河上公古本(古棣即指王羲之本)除‘冬’字作‘終’外皆如此。帛书与此略同,惟缺‘終’字、‘其’字,作‘以其自不為大也,故能成大’。按:...
04615

《老子》64_03_校笺_15_水海

水海按:朱谦之说是,当作“脃”;“脆”为俗字,《说文》无;“膬”为“脃”的或体,《说文》亦有。至于“判”字,则应从傅奕本、范应元本,今许抗生、张松如、沙少海等人即校为“判”。作“破...
04611

《老子》68_01_校笺_09_张舜徽

张舜徽云:“各本句首无‘故’字,今据帛书乙本补。此承上文续申其义,有‘故’字自勝。”
04610

《老子》24_05_校笺_04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盛德若愚,昔贤通议。矜炫名器丑行(注谓‘矜炫行能’),则人所鄙薄,坐招嗤诮,自矜虽欲求益,胥怨,物不推長,故云自矜不長。”
0465

《老子》03_03_校笺_09_马叙伦

马叙伦云:“臧疏、罗卷、经幢及赵写本并无‘民’字。《蜀志·秦宓传》宓报李权书引道家法曰:‘不見所欲,使心不亂。’盖即此文。又《艺文类聚》七二引庚阐《断酒戒》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04615

《老子》28_10_校笺_10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王注:‘樸,真也。’真即先天地而生之‘道’也。二十九章河上注:‘器,物也。’物即万物也。‘樸散則為器’,言道散而為万物也。‘因’、‘用’一声之转,谊可相通。‘官長’...
04615

《老子》34_述评

本章节的主旨是通过阐述“道”的某些特性与功能,从而达到法“道”的目的。《老子》认为,“道”虽然不真切,但它可左可右,无处不在,无所不包。虽然它成就万物,但它不命万物为己有;就是万物...
0465

《老子》15_12_校笺_07_陶方琦

陶方琦云:“依王弼注,似王本无‘久’字。”水海按:王弼注云:“安以動,物则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能者,言其难也。徐者,详慎也。”据此似无“久”字。今譣武英殿聚珍版王弼本和张之象刊王...
04612

《老子》21_03_校笺_07_严可均

严可均云:“‘忽恍,中有象;恍忽,中有物。’顾欢与此同。御注作‘忽兮恍,其中有象!恍兮忽,其中有物!’河上作‘忽兮怳兮,其中有像!怳兮忽兮,其中有物!’本或二句互倒。王弼与河上同,...
04613

《老子》02_03_校笺_06_毕沅

毕沅云:“‘形’,王弼作‘較’,陆德明亦作‘較’,并非。古无‘較’字,本文以‘形’与‘傾’为韵,不应用‘較’,又明矣。”
04614

《老子》55_06_校笺_03_彭耜

彭耜云:“‘終日號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纂微、司马、苏、曹、达真、陈并无‘嗌’字。纂微、苏、曹、陈下无‘也’字。‘嗌’音益,咽也。黄茂材云:‘古本无嗌字。’而嗌不嗄,《庄子》之文也...
0468

《老子》59_02_校笺_07_卢文弨

卢文弨云:“‘服’,凌本作‘復’。王弼本作‘復’,《释文》‘復音服’。”
0469

《老子》64_03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脆’,此芮反。‘判’,一作‘破’。”又云:“‘易判’,‘判’一作‘泮’,一作‘破’。”
0468

《老子》19_音韵_03_水海

水海按:“絶聖棄知,而民利百倍。絶仁棄義,而民復孝兹。絶巧棄利,盗賊无有。”知【tǐe】,支部;倍【be】,之部;支部【e】和之部【e】皆属阴声韵,其主要元音相近,可以旁转,故支之合韵,...
04614

《老子》40_02_校笺_03_杜道坚

杜道坚云:“‘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上句言体,下句言用,道之体用也,如此反复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也。···弱,柔也。柔弱者,生之徒也。道无定用,唯化是用。用则生意发施,萬物安焉。...
04611

《老子》26_01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重”,指军旅的重車,载重車,輜重車。《左传·宣公十二年》:“楚重至於邲。”杜预注:“重,輜重也。”又《襄公十年》:“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孔颖达疏:“重者,車名也。载...
04611

《老子》78_述评

这一章节老子以水之道为喻,说明'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最后,又概括出了一个著名的辩证法命题--'正言若反'。 老子以水为喻,说明柔克刚之理,是有其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的。春秋晚期,老子亲身...
04613

《老子》47_02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实应当作“闚”(kuī,去随切)。毕沅云:“按:《韩非子》作‘不闚於牖,可以知天道’;《说文解字》曰:‘窥,小视也;’‘闚,闪也’,‘闪,闚头门中也。’《方言》:‘凡相窃视,...
0468

《老子》48_05_校笺_11_蒋锡昌

蒋锡昌云:“《广雅·释诂》:‘取,為也。’《国语》十四:‘疾不可為也。’韦解:‘為,治也。’是‘取’与‘為’通,‘為’与‘治’通。故河上云:‘取,治也。’”
04614

《老子》50_音韵_04_水海

水海按:“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生【fen】,耕部,死【sǐei】,脂部;耕部【en】和真部【en】主要元音相同,故可...
04614

《老子》12_02_校笺_09_成玄英

成玄英疏云:“‘馳騁’,犹走骤也。言田獵之夫,贪逐禽兽,快心放荡,有类狂人倒置之徒。欲心逐境,速如馳騁,狂如田獵也。”
04612

《老子》14_04_校笺_08_王弼

王弼注云:“无狀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不得而知,更以我耳、目、体不知為名,故不可致詰(引者按:推问之义),混而為一也。”
04611

《老子》60_04_校笺_06_顾广圻

顾广圻云:“傅本及今《德经》‘民’皆作‘人’。按:《韩非子》自作‘民’。”
04610

《老子》15_09_校笺_11_许抗生

许抗生云:“涛,甲、乙本皆作‘涛’,傅奕本、通行本作‘混’,河上公本作‘渾’。湷亦有混义。《说文》:‘憃,乱也。’涛即有水乱之意。马叙伦说:‘混当作溷。’《说文》:‘溷,混也。’形...
0466

《老子》41_14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仅存“道善”两字,其他皆损掩;帛书乙本如此。今从乙本。严遵本、道藏河上公本、宋刊河上公本、王弼本、顾欢本、傅奕本、御注三本、邢玄本、景福本、遂州本、楼正本、李约本、陆...
0468

《老子》04_音韵_03_奚侗

奚侗云:“盅、盈、宗为韵。东、庚之变,如二十四章以‘功’韵‘明’,《庄子·在宥篇》以‘虫’韵‘情’、‘成’、‘鸣’也。又,紛、塵、先为韵。《素问·八正神明论》‘先’与‘神’、‘存’...
04610

《老子》54_08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迂评本、凌本《韩非子·解老》引亦有“以鄉觀鄉”一句,宋乾道黄三八郎刊本《韩非子·解老》引无“以鄉觀鄉”一句。
04611

《老子》10_01_校笺_15_陆德明

陆德明云:“‘能无離’,‘離’,力智反。”按:疑陆见王本无“乎”字。
04613

《老子》55_05_校笺_09_邹汉勋

邹汉勋云:“应读如‘日削月朘’之朘。朘,缩也,作,起也。”
0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