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应元共333篇

《老子》05_04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音辩》云:‘俞,羊朱切。’傅奕引《广雅》云:‘俞,益也。’《汉史》有‘民俞病困`。”
0478

《老子》12_06_校笺_08_范应元

范应元云:“為腹者,守道也;為目者,逐物也。”
04614

《老子》53_07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牵’,与‘夸’同,奢也,夸张自大也。”
03815

《老子》32_06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夫亦將知止’,马诞、王弼同古本。”道本无名,老子初不得已,而强为之名,以发明后世,此‘始制有名’也。名亦既有,则可因有名而及身,以求无名之樸,自然纯备,无间杂欠阙,此...
0245

《老子》77_04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也’,古本。”
03411

《老子》25_04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天地’字,古本如此;一作‘天下母’。宜从古本。‘為天地母’者,言其生天地也。”
0488

《老子》67_06_校笺_08_范应元

范应元云:“‘慈’,爱也。夫慈爱,故能勇于行道,使亲安君尊,而天下人无弃人,物无弃物也。”
03711

《老子》26_04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如之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古本。‘乘’,去声,車数也。天子畿内,地方千里,出車萬乘,故曰‘萬乘之主’。谓君子犹不敢離‘重’与‘静’,如之何為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02714

《老子》55_05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牝’属阴,‘牡’属阳。‘朘’,傅奕与古本同。今诸本多作‘峻’。《玉篇》‘朘’字注亦作‘峻’,‘屡’,系三字通用,并子雷切,赤子阴也。”
04314

《老子》20_16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飄’字,梁帝简文同古本;王弼作‘飂’。今从古本。谓飄兮一无所系,故似无所止也。”
04615

《老子》19_05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令’,去声。‘屬’,音烛。《音辩》云:‘令,善也。’王弼、司马公注作平声。今从古本。‘屬’,《释文》‘连也’。”
0408

《老子》74_05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斵’,古本。”
0376

《老子》75_03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民之輕死者,以其生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古本。”
0469

《老子》68_01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古之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傅奕同古本。古之善為士者不尚武勇,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苟德所不能化,不得已而用兵御之,则从容和豫,何怒之有?怒则无谋矣。”
04613

《老子》37_02_校笺_13_范应元

范应元云:“虚静恬淡无為也,天地、人物得之以运行生育者,无不為也。王侯若能守道而虚静、恬淡,则无為矣;萬物將自化其虚静恬淡,则是无不為矣。化者虽有气质昏膈、躁动多欲者,亦將不待教令...
05514

《老子》54_09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奚’字,《韩非子》与古本同。”
0526

《老子》26_05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本’字,严遒、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作‘輕則失臣’,与前文不相贯,宜从古本。人主輕忽慢易,則失根本之重;躁动多欲,則失為君之德。故人君不可须臾而離於重、静也。”
0289

《老子》18_02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知惠出,有大僞焉’,‘知’,去声。‘知’训知也,‘惠’训儇也。‘知惠’者出,去质尚文,使天下不任其真,是以有大僞也。”
02411

《老子》01_05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常无’绝句。‘觀’,去声,谛视也。‘妙’,微妙也。‘常’,久,自然之道,自古固存,然而无形无声,微妙难穷,故謂之‘常无’,则欲要使人以觀其微妙也。唯人也由此道而生,为...
03211

《老子》64_03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判’,分也。王弼、司马公同古本。小而易断曰脃。”水海按:考今存王弼本皆作“泮”,是知范所见王本作“判”,当另有所本。
0478

《老子》09_05_校笺_15_范应元

范应元云:“阴阳运行,功成者退,天之道也。人当效天,故自古及今,功成名遂而身不退者,祸每及之。老子之言,万世龟鉴,如张子房者,乃合天之道也。苏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四时之运,功...
0346

《老子》81_04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聖人无積,既以為人,己俞有;既以與人,己俞多。’古本。‘俞’,平声。《音辩》云:‘俞,羊朱切。’傅奕引《广雅》云:‘益也。’《汉史》有‘民俞病困’。··聖人虚心应物,...
05010

《老子》14_03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搏’,手击也。”
04811

《老子》62_05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故立天子,置三公’,谓自有生民,不可无道,故立天子以主道,置三公以迪道,则可以化民反(返)善,不善者皆於善也。‘雖有珙璧以先(去声)駟馬’,古本作‘珙’,大璧也。璧以...
0397

《老子》66_01_校笺_1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尔雅》云‘水注谿曰谷’。江海所以能為众水所归者,以其善下之而居不争之地也,譬天下之归王者以其谦下而不争也。”
02810

《老子》10_05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河上公并苏注皆作‘為雌’,一本或作‘无雌’,恐非经义;盖当经中有‘知其雄,守其雌’也,理亦当作‘為雌’。”
03411

《老子》15_01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古之善為士者’,古本。”
03015

《老子》45_07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古本有‘知’、‘以’二字。”
03912

《老子》74_03_校笺_1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在上者既以清静无為化民,如使民而乐生畏死,不犯刑法,而其间或有為异常之事以乱政者,吾得以刑法執而殺之,孰敢為奇?”
0305

《老子》54_01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捝’,一作‘脱’。善建德者,深而不拔;善抱道者,固而不捝。”
0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