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15_04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豫兮若冬涉川’,古本七句皆有‘兮’字。‘豫’,象属。此形容善為士者,循理应物,审于始而不躁进也。”
《老子》21_04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芒兮芴兮,中有物兮’,王弼、司马公同古本,别本作‘其中有物’。今從古本。谓以道為无则非无,以道為有则非有,故曰:芴兮芒兮,芒兮芴兮;然而万象由斯而见,万物由斯而出,故...
《老子》13_11_校笺_09_范应元
范应元云:“故貴以身為天下者,不轻身以徇物也;愛以身為天下者,不危身以掇患也。‘託’,付也。‘寄’,寓也。先不轻身以徇物,則可以付天下於自然,而各安其安。能不危身以掇患,然后可以寓...
《老子》23_01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希’,陆德明云:‘疏也,静也。’希疏之言,出乎自然,可以传之无穷,用之无尽也。”
《老子》02_02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古本。‘已’,音以,语助。”
《老子》45_03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詘’,音屈,枉曲也。太史公司马谈同古本(作诎)。大直者,顺物自然,故若詘也。大巧者,至妙无机,故若拙也。”
《老子》15_12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孰能安以久,動之而徐生’,‘久’字绝句。谓此心谁能安定以久,而不复应物哉?感之而徐自生也。”
《老子》59_05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則’字,河上公、《韩非》同古本。”水海按:今宋刊河上公本、道藏河上公本无“則”字。譣河上公注:“莫知己德有極,則可以有國,为民致福;”知河上公当有“則”字。查敦煌唐写...
《老子》43_02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出於无有,入於无間’,‘間’,隙也。傅奕、严遵同古本。河上公本少‘出於’二字。”
《老子》55_01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也。’傅奕与古本同。”是知范氏所见傅奕本无“比”后之“之”字。
《老子》29_07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或培或堕’,严遵、王弼、傅奕、阮籍同古本。‘培’,蒲枚切;傅奕引《字林》云:‘益也。’‘墮’,徒果切;傅奕引《字林》云:‘落也。’河上公改‘培’作‘载’,改‘墮’作‘...
《老子》39_13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是以王侯自稱孤、寡、不榖’,榖,善也;又百榖之总名也。春秋王者多稱‘不榖’。”
《老子》33_01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知人者,知也。···’古本每句下有‘也’字,文意雍容;世本并无‘也’字,至‘不失其所者久’;若无‘也’字,则文意不足,今依古本。”
《老子》64_07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成’字,古本。凡事从小成大,由近至远。有為者敗其自然,執着者丧其本真,故私欲自无而有,从微至著,去道日远,以召祸亂也。”
《老子》21_05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幽兮冥兮,中有精兮’,杨孚同古本。一作‘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今從古本。”
《老子》79_03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徹'。《音辩》云:'司,主也。徹,去。上声也。'经典'徹'与撤'通。故臣之有德以化民者,聖人惟主於符合而已。臣之无德而害民者,聖人则主於去之。'
《老子》74_01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民常不畏死,如之何其以死惧之’,古本。谓民之争利犯法而常不畏死者,由上之人有为多欲而然也。在上者只当清静无欲而使之自化,如之何更以死罪惧之?”
《老子》05_04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音辩》云:‘俞,羊朱切。’傅奕引《广雅》云:‘俞,益也。’《汉史》有‘民俞病困`。”
《老子》25_05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為之名曰大’。王弼同古本;河上公本上句无‘强’字。今从古本。‘吾’者,老子自称也。谓道无声形,安得有名,因以其万物由是而出,故强字之曰道,...
《老子》41_12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大道无象,而众象由是而见,乃象之大者也。”水海按:范氏谓“大象”为“大道”。
《老子》20_06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熙熙’,《音辩》云:‘喜聚貌。’圣人之心淡然无欲,谓衆人熙熙然悦乐伪学,恣纵情欲,如享太牢之味。”
《老子》24_06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食’,音嗣。‘行’,去声。”
《老子》34_06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严遵、王弼同古本。”水海按:范应元本无“能成其大也”。又,今见王弼本无此句,不同於《道德经古本篇》。
《老子》30_07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是謂果而勿彊’,一本无‘謂’字。决之而勿矜其能,勿伐其功,勿憍其势,决之於不得已,此所謂决之而非以兵取强也。”
《老子》50_04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韩非、严遵同古本。”水海按:这几句范本作“民之生生,而動之死地,亦十有三”,而《韩非子·解老》作“民之生生而動,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韩非不同于范应元本甚明。
《老子》64_06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豪’字,古本。”
《老子》01_01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道者,自然之理,萬物之所由也。傅奕云:‘大也,通也。’韩康伯云:‘无不通也。’‘可道’者,谓可言也。‘常’者,久也。道一而已,有体用焉,未有不得其体而知其用者也。必先体...
《老子》62_03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美言可以於市,尊行可以加於人’,‘於市’字上疑脱一字。‘市’,交易之所。‘加’,益也。美而言之,则可以和於市;尊而行之,则可以益於人。”
《老子》26_03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雖有榮觀’,‘觀’,去声,一作‘館’。‘觀’,从游之所也。‘宴處超然’,‘宴’,安也。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作‘燕’。君子终日行,不离輜重,雖有榮华之觀,亦安居而超然不顾...
《老子》74_03_校笺_1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在上者既以清静无為化民,如使民而乐生畏死,不犯刑法,而其间或有為异常之事以乱政者,吾得以刑法執而殺之,孰敢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