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应元

《老子》54_06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邦’字,《韩非子》与古本同,一作‘國’。”
04810

《老子》54_03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脩’,一作‘修’。”
0407

《老子》54_01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捝’,一作‘脱’。善建德者,深而不拔;善抱道者,固而不捝。”
04012

《老子》53_07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牵’,与‘夸’同,奢也,夸张自大也。”
03815

《老子》53_05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采’,一作‘綵’。”
0328

《老子》53_03_校笺_18_范应元

范应元云:“谓大道甚平易,而民甚好行小路,以譬民不由正道,循自然平易处行,乃好施设行险,侥倖以速求名利也。下有甚焉,则上必有好者。苏曰:‘大道甚夷,无有险阻。世之不知者以为迂缓,而...
0479

《老子》53_04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虚’,古本如此。‘除’,去也,开也。先言‘朝甚除’者,谓朝廷尚施为要贿赂,去君子,取小人,甚开私小之路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故智诈并兴,官...
0275

《老子》53_03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德’,古本如此,《说文》云:‘行平易也。’‘徑’,小路。言其捷也。”
03714

《老子》51_06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故道生之,蓄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蓋之,覆之。’‘畜’,积也。‘覆’,音副,古文如此。物生之后,积累而長,指春而言也。长、育,指夏也。亭、毒,指秋也。王弼、李奇...
04011

《老子》50_10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錯’,音措。”按:范氏注文,释“錯”为“錯置”。
03711

《老子》50_05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夫何哉’,《韩非》与古本同。”
04413

《老子》50_04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韩非、严遵同古本。”水海按:这几句范本作“民之生生,而動之死地,亦十有三”,而《韩非子·解老》作“民之生生而動,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韩非不同于范应元本甚明。
0329

《老子》49_11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咳’,何来切,小儿笑貌。旧本、《释文》并作‘咳’。”
05115

《老子》49_07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聖人之在天下’,严遵、王弼同古本。”水海按:今譣之严遵本和王弼本,皆无“之”字。然王弼注云:“是以聖人之于天下·”王弼本似有“之”字。
0435

《老子》49_08_校笺_06_范应元

范应元云:“‘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歙’,音吸,收敛也。聖人之心与百姓之心,其初均同乎虚静、纯粹,至善未有恶也。惟聖人清静无欲,自全其初,则百姓亦清静无欲,各全其初。故聖人之在...
04912

《老子》49_02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聖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古本有‘之’字。”
04114

《老子》48_03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司马温公与古本有两‘之’字。”
02612

《老子》48_04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无為則无不為’,司马温公与古本有‘則’字,陈韶、王弼同古本。”水海按:今见诸王弼本不作“則”,而作“而”。
04711

《老子》48_05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將取於天下者’,古本如此。”
04915

《老子》47_音韵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尟’,思践切。”按:“尟”(xiǎn,《广韵》息浅切),同“鲜”。《说文》:“尟,是少也。”《集韵》:“尟,或作鲜。”段玉裁《说文注》:“尟,本亦作鲜。……或作尠。尠者...
03413

《老子》48_01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傅奕、严遵与古本有‘者’字。為俗學者,则日益多事,而心不虚,为常道者,则日損私欲以致虚。”
03410

《老子》47_02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不闚牖,可以見天道’,傅奕、韩非与古本有‘可以’字,古本作‘闚’,音窥。与我同一出者,天下也,何待出户而知?无为自然者,天道也,何待闚牖而見?”
0539

《老子》47_03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其出彌遠,其知彌尟’,‘尟’,思践切。‘尟’字,韩非、王弼同古本。‘彌’,益也。‘尟’,少也。求之於外者,出益遠,而知益少也。”
03315

《老子》47_01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傅奕、韩非与古本两句皆有‘可以’二字。”
03811

《老子》46_05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咎莫憯於欲得’,‘憯’音惨,痛也。古本如此。”
0336

《老子》46_03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罪莫大於可欲’,古本如此。‘罪’,过也;‘欲’,贪也。‘可欲’,谓凡可贪之事物也。”
0528

《老子》45_07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古本有‘知’、‘以’二字。”
03912

《老子》45_04_校笺_10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大辯者,不言而信,故若訥也。”
0328

《老子》45_03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詘’,音屈,枉曲也。太史公司马谈同古本(作诎)。大直者,顺物自然,故若詘也。大巧者,至妙无机,故若拙也。”
02814

《老子》45_02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大满若盅’,郭云、王弼同古本。”
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