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24_06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食’,音嗣。‘行’,去声。”
《老子》48_01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傅奕、严遵与古本有‘者’字。為俗學者,则日益多事,而心不虚,为常道者,则日損私欲以致虚。”
《老子》17_01_校笺_16_范应元
范应元注云:“太上者,太古君上也。譽称美也。太古在上之君,无为无欲,道化流行,不见其迹,下民各得其所,但知有君而已。”
《老子》15_03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夫惟不可测,故强為之容’,古本。惟其善能体道,故其心微妙而與物冥通,渊深而不可測也。··夫惟不可測,故强為善為士之形容,谓下文也。”
《老子》14_01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幾’字,孙登、王弼同古本。傅奕云:‘幾者,幽而无象也。’道无色,視之不可見,故名之曰幾。”
《老子》15_11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孰能濁以靖之而徐清’,‘靖’一作‘静’。然‘靖’训安,接下文义相贯。‘而’字,王弼同古本。谓心虽应物,而谁能濁之?以其能安定之,而徐自清也。”
《老子》20_14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我獨若昏,‘俗人皆察察’,河上公及诸家省‘皆’字。”
《老子》15_02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微妙玄通,深不可测’,古本。善為士者,谓善能体道之人也。惟其善能体道,故其心微妙而与物冥通,渊深而不可測也。今有若人,岂让于古?”
《老子》14_03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搏’,手击也。”
《老子》29_04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故物或行或随’,《音辩》云:‘故,一作凡。’”
《老子》19_03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注云:“巧利本欲以便民,而其末必至挠民,盖巧利之习胜,则寝失淳朴之风也。上攻巧利,则下多奸贪,以至為盗,故絶弃世俗之所谓巧利之事,则盗賊无有矣。盖聖知、仁義、巧利非乱天下,而...
《老子》67_07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儉’约也。儉约,故能不暴殄天物,而使天下不尚奢侈,家给人足,可谓廣矣。”
《老子》29_05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噤’字,严遵同古本,注引《楚辞》‘口噤閉而不言’。”
《老子》66_07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故天下莫能與之争’,古本。”
《老子》65_03_校笺_11_范应元
范应元云:“用智治國,则下亦以智应,惟务穿凿,不循自然,奸诈斯生,上下相贼。世俗之所谓智者,非國之賊而何?”
《老子》70_03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言有宗,事有主’,‘主’字,一作‘君’。今从古本。吾言有所宗,吾事有所主。宗、主者何?道德是也。道本无知,一而行万,源止湛然,其用则虚静、柔和、慈俭、不争,而不求人知...
《老子》10_04_校笺_11_范应元
范应元云:“‘爱民治國,能无以知乎’,谓‘抱一’、‘專氣’、‘滌除’等事,既以修身明心,可推充此道以及人物,即愛民治國之本也。循自然之理,以应事物,莫不有当行之路,则何以智為?愛民...
《老子》28_11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无割’,严遵、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与世本作‘不割’。”水海按:今见王弼本经文作“不割”,而陆德明注出“無割”,且王弼注文亦谓“故‘無割’也”,可知古王弼本作“無割”。今...
《老子》28_10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長’,上声,主也,大也。”
《老子》13_09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古本。一本作‘故貴以身為天下’。”
《老子》02_01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古本。‘已’,音以,语助。”
《老子》33_05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知万物皆备于我者,则莫富于此也。”
《老子》25_08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道’包罗天地,生成万物,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故皆曰‘大’,而‘道’尤大焉。‘人’字,傅奕同古本。河上公本作‘王’,观河上公之意,以為王者,人中元尊,固有尊君之义。然按...
《老子》53_03_校笺_18_范应元
范应元云:“谓大道甚平易,而民甚好行小路,以譬民不由正道,循自然平易处行,乃好施设行险,侥倖以速求名利也。下有甚焉,则上必有好者。苏曰:‘大道甚夷,无有险阻。世之不知者以为迂缓,而...
《老子》64_10_校笺_09_范应元
范应元云:“道本无為,心非有作,一念才起,即是妄源。為恶為善,而事虽不同;逐境逐情而意常不异。妄念既作,莫非危机,故舜曰:‘人心惟危。’是以聖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常因自然...
《老子》50_05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夫何哉’,《韩非》与古本同。”
《老子》27_02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善言者无瑕謫’,古本。‘瑕’,玉病也,又过也。‘謫’音摘,罚也,责也。‘者’字,司马公注同古本。善言事者,中节,故无过责。”
《老子》13_11_校笺_09_范应元
范应元云:“故貴以身為天下者,不轻身以徇物也;愛以身為天下者,不危身以掇患也。‘託’,付也。‘寄’,寓也。先不轻身以徇物,則可以付天下於自然,而各安其安。能不危身以掇患,然后可以寓...
《老子》32_03_校笺_12_范应元
范应元云:“‘樸’,指道而言。···王侯若能守道,则萬物將自賓服,何以兵为?”
《老子》19_05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令’,去声。‘屬’,音烛。《音辩》云:‘令,善也。’王弼、司马公注作平声。今从古本。‘屬’,《释文》‘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