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22_08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自恃曰矜。有所長,而不自恃,故長。”
《老子》30_05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憍’,矜也;旧本亦与‘驕’通。‘伐’,自称美也。决之而勿矜其能,勿伐其功,勿憍其势···。”
《老子》39_16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不欲琭琭若玉,落落若石’,‘琭’,音禄,玉貌。‘若’字,河上公作‘如’,今从古本。”
《老子》48_04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无為則无不為’,司马温公与古本有‘則’字,陈韶、王弼同古本。”水海按:今见诸王弼本不作“則”,而作“而”。
《老子》58_01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閔’,音門。‘偆’,旧音春,傅奕同古本。《玉篇》:‘偆,尺尹切,厚也,富也。’谓其政以德閔閔若昏,则其民富足而淳厚矣。”
《老子》65_06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知此稽式,是謂玄德’,傅奕、王弼同古本。‘稽’,古兮反,考也,同也,如《尚书》‘稽古’之‘稽’。此用智、不用智两者,亦是考古之法也。能知此考古之法,是謂玄遠之德也。”...
《老子》74_01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民常不畏死,如之何其以死惧之’,古本。谓民之争利犯法而常不畏死者,由上之人有为多欲而然也。在上者只当清静无欲而使之自化,如之何更以死罪惧之?”
《老子》03_08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无不為’,傅奕、孙登同古本。河上公作‘无不治’,亦通。今存古本。”
《老子》15_02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微妙玄通,深不可测’,古本。善為士者,谓善能体道之人也。惟其善能体道,故其心微妙而与物冥通,渊深而不可測也。今有若人,岂让于古?”
《老子》20_11_校笺_13_范应元
范应元注云:“圣人之心,无得无失。衆人皆以伪学为有餘,而我與道合同,实无所得,故獨若失也。”
《老子》27_01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善行者无轍迹’,古本。‘者’字,司马公注同古本。善行己者,乘理,故无轍迹。”
《老子》33_03_校笺_08_范应元
范应元云:“勝,克也。守道之士,谦柔自处,未尝欲勝人,而人每不能勝之者,惟其有定力故也。定力者何?能克去己私,而全乎天理,此自强也。”
《老子》42_04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古本作‘盅’,器虚也。河上公作‘冲’,虚也,和也。今从古本。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盖‘器’有形也,‘道’无形也。凡有形之物皆有无形者寓其间也。故陰陽之...
《老子》53_03_校笺_18_范应元
范应元云:“谓大道甚平易,而民甚好行小路,以譬民不由正道,循自然平易处行,乃好施设行险,侥倖以速求名利也。下有甚焉,则上必有好者。苏曰:‘大道甚夷,无有险阻。世之不知者以为迂缓,而...
《老子》61_02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天下之牲’,‘牲’字,严遵同古本。”
《老子》67_04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我有三寶,持而寳之’,韩非、王弼、傅奕同古本。老氏自謂,我有三寳,持守而珍贵之,謂下文也。”水海按:是知范应元所见王弼本亦作“我有三寳,持而寳之”,近帛书本。
《老子》76_04_校笺_18_范应元
范应元云:“主兵者以慈則勝,若恃强而不义,則不勝也。苏曰:‘兵以义勝者,非强也。强而不义,其败必速。’”
《老子》07_04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邪’,余遮切,疑辞。谓聖人谦下无争,非以其无私邪?此言其实无私也,而人自然尊之,物莫能害之,盖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也。聖人成其私者,非私曲也,非私邪也,谓众人之自益其...
《老子》11_02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三十輻共一轂,當其无,有車之用’,‘无’字绝句。此假物以明大道虚通之用也。古者制器尚象,車之輻有三十者,以象一月也。車轂虚通,然后运行,故三十輻共一轂,當其无处,乃有...
《老子》17_02_校笺_14_范应元
范应元注云:“其次之君,渐不及古,仁义既彰,民虽親爱而称美之,然朴自此散,不如相忘于道德也。”
《老子》21_07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自今及古’,严遵、王弼同古本;一作‘自古及今’。”
《老子》28_10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長’,上声,主也,大也。”
《老子》36_01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翕’,敛也,合也,聚也。王弼同古本。”按:范见王弼本作“翕”。
《老子》38_08_校笺_10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夫’,发语之端。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自失道之后,愈降愈下,人鲜能尽己以实,是忠信之薄也。忠信薄而后约之以禮,使之循规蹈矩,弗叛于道。及其末也,以文灭质,反為亂阶之...
《老子》45_04_校笺_10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大辯者,不言而信,故若訥也。”
《老子》55_05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牝’属阴,‘牡’属阳。‘朘’,傅奕与古本同。今诸本多作‘峻’。《玉篇》‘朘’字注亦作‘峻’,‘屡’,系三字通用,并子雷切,赤子阴也。”
《老子》63_06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者’字,古本。夫輕諾许於人者,必少信实,固当谨乎言也。多輕易於事者,必多艰難,固当谨乎為也。”
《老子》70_06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披’,音被,衣覆也。‘褐’,短衣也。惟其真知吾道者希少,則吾道貴矣,其他可以智知者,何足貴哉!是以聖人内有真贵,外不华饰,不求人知,与道同也。故曰‘披褐而懷玉’。玉者...
《老子》79_02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責',求也。契之有左右者,取其符合而已。聖人執左契以合德,唯无私而已。初不欲过求於人也,又何用聚敛之徒哉?《音辩》云:'古者削木為契,右契所以責事為取契也,左契所以符合,...
《老子》13_09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古本。一本作‘故貴以身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