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应元

《老子》64_03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判’,分也。王弼、司马公同古本。小而易断曰脃。”水海按:考今存王弼本皆作“泮”,是知范所见王本作“判”,当另有所本。
0478

《老子》21_07_校笺_07_范应元

范应元注云:“道本无名,然天地人物非此则不能生,故其生天地人物之名,自今及古,自然不去,以閲衆始也。”
0498

《老子》28_11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无割’,严遵、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与世本作‘不割’。”水海按:今见王弼本经文作“不割”,而陆德明注出“無割”,且王弼注文亦谓“故‘無割’也”,可知古王弼本作“無割”。今...
0448

《老子》23_02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飄’,《说文》云:‘回風也。’《音辩》云:‘疾也。’‘崇’,一作‘終’。假此以譬人之暴戾不能久也。”
0268

《老子》53_05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采’,一作‘綵’。”
0328

《老子》61_03_校笺_19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大國能谦下,則小國附之;小國能谦下,則大國容之。故大國谦下以取人,小國谦下而取於人。”
0408

《老子》08_03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居衆人之所惡’,‘惡’去声。‘故幾於道’,‘幾’平声。古本。苏曰:‘一本道下有矣字。’”
0598

《老子》38_10_校笺_11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大丈夫,君子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忠信之厚,而不處其薄;處其道之實,而不處其華。盖知仁義禮其末必至于亂,不如相忘于道德也。”
0298

《老子》46_03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罪莫大於可欲’,古本如此。‘罪’,过也;‘欲’,贪也。‘可欲’,谓凡可贪之事物也。”
0528

《老子》71_02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不知知,病矣’,古本。道不可知,人能知乎不知之处者,庶几于道矣。故《庄子》曰:‘知止其所不知,至矣。’然则不知而妄知为病矣。”
0448

《老子》28_11_校笺_16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大制天下者,其道纯而不離,犹樸全而无割也。”
0558

《老子》41_05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王弼、孙登、阮咸同古本,河上公本无‘曰’字。”
0258

《老子》42_10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吾將以為學父’,《音辩》云:‘古本作學父,河上公作教父。’按《尚书》:‘惟斆學半’,古本并作‘學’字,则‘學’宜音‘斆’,亦教也,义同。父,始也。今并从古本。”
0438

《老子》77_01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天之道,其猶張弓者歟’,古本。天道公平,人鲜能知,故取張弓之喻,以明之。夫張弓者,高則抑,下則舉;有餘者减,不足者補;取其相称而已。”
0428

《老子》64_07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成’字,古本。凡事从小成大,由近至远。有為者敗其自然,執着者丧其本真,故私欲自无而有,从微至著,去道日远,以召祸亂也。”
0298

《老子》72_02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无狎其所居,无猒其所生’,古本。‘狎’,戏玩也。‘猒’,如‘天厭之’之‘厭’,弃绝也。”
0548

《老子》11_07_校笺_07_范应元

范应元云:“故凡有形之以為利者,皆无形之以為用也,不特車、器、室然尔。何以验之?吾之身有形也,其中有无形者之以為用也。岂特吾身?凡天地万物皆然也。”
0488

《老子》36_04_校笺_15_范应元

范应元云:“‘張之’、‘强之’、‘興之’、‘與之’之时(‘興’、‘與’二字当从帛书作‘與’、‘予’),已有‘翕之’、‘弱之’、‘廢之’、‘取之’之机(‘廢’、‘取’当从帛书作‘去’...
0378

《老子》19_05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令’,去声。‘屬’,音烛。《音辩》云:‘令,善也。’王弼、司马公注作平声。今从古本。‘屬’,《释文》‘连也’。”
0408

《老子》25_04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天地’字,古本如此;一作‘天下母’。宜从古本。‘為天地母’者,言其生天地也。”
0518

《老子》32_03_校笺_12_范应元

范应元云:“‘樸’,指道而言。···王侯若能守道,则萬物將自賓服,何以兵为?”
0338

《老子》67_13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夫慈,以陳則正,以守則固’,‘陳’,音陣,军师行伍之列也。古本如此。”
0328

《老子》57_02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奇’,异也。兵以禁乱除暴不得已而用之,不可以为常也。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以奇异之谋也。然而,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不若以大道无事而取天下也。”
0288

《老子》64_11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民之從事,常於其幾成而敗之’,古本有‘其’字。‘幾’,近也。”
0378

《老子》05_04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音辩》云:‘俞,羊朱切。’傅奕引《广雅》云:‘俞,益也。’《汉史》有‘民俞病困`。”
0488

《老子》45_02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大满若盅’,郭云、王弼同古本。”
0328

《老子》63_01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无為’、‘无事’、‘无味’皆指‘道’而言也。‘无為’,言其虚;‘无事’,言其静;‘无味’,言其淡。本皆自然而致之,守之、甘之,则在乎人,故不可不曰為、曰事、曰味也。·...
0418

《老子》77_09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其不欲見賢邪’,‘見’音现。‘賢’,能也。聖人法天之道,為之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能於人也。傥為之而恃,功成而處,以見其能於人,岂天道也哉!”
0408

《老子》39_15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數,音朔。譽,称美也。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作‘數車无車’。陈碧虚云:‘依古本作譽。’”
0518

《老子》20_10_校笺_05_范应元

范应元云:“‘儽儽兮其若不足,似无所歸’,此句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作‘乘乘兮若无所歸’;严遵作‘若无所之’。今从古本。‘儽’,力追切,《说文》:‘垂貌;’《博雅》云:‘瘦貌。’”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