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亨

《老子》21_08_校笺_07_高亨

高亨云:“按‘閲’,犹出也。《淮南子·原道训》:‘万物之总,皆閲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言皆出于一之孔,皆出于一之門也。《俶真训》:‘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六合所包,阴阳所呴,雨...
0327

《老子》79_02_校笺_09_高亨

高亨云:'按:《说文》:'契,大约也。券,契也。'古者契券以右為尊。《礼记·曲礼》:'献粟者執右契。'郑注:'契,券要也,右為尊。'《商君书·定分篇》:'以左券予吏之问法令者。主法令之吏,...
04511

《老子》23_02_校笺_14_高亨

高亨云:“‘飄’上,王本原有‘故’字,河上本无。今据删。按:无‘故’字,是也。盖后人误以‘希言自然’一句冠此章之首,因增‘故’字以联之,而不计其文意之不相关也。”
0535

《老子》55_03_校笺_13_高亨

高亨云:“毒蟲、猛獸、攫鳥,皆从喻强暴残毒之人也。此三句言虽强暴残毒之人,对赤子亦不加害耳。”
03914

《老子》41_08_校笺_12_高亨

高亨云:“《庄子·山木篇》‘南方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建德亦健德也。偷,借为嬬为懦。《说文》:‘嬬,弱也。懦,驽弱者也。’建德若偷,犹言强德若弱耳。偷与嬬、儒古通用。《左传·隐公...
0436

《老子》29_06_校笺_09_高亨

高亨云:“‘或强或羸’,按:《国语·周语》:‘此羸者阳也。’韦注:‘羸,弱也。’强、羸义正相反。”
0355

《老子》04_04_校笺_12_高亨

高亨云:“湛者,黯不可見之貌。当读为‘黮’。《广雅·释器》:‘黮,黯黑也。’‘黮’、‘黯’同训,而俱有不可見之义。道不可見,故曰:‘湛兮似或存。’二十一章称道曰:‘窈兮冥兮,其中有...
0297

《老子》36_01_校笺_12_高亨

高亨云:“按:‘歙’、‘翕’古通用。《庄子·山木篇》:‘则呼張歙之。’《释文》引司马注:‘歙,敛也。’《荀子·议兵篇》:‘伐張伐翕;’杨注:‘翕,敛也。’‘固’读为‘姑且’之‘姑’...
05514

《老子》14_08_校笺_13_高亨

高亨云:“按:‘繩繩’疑本作‘鼆鼆’,形近而讹。《说文》:‘鼆,冥也,从冥,黽声。读若黽蛙之黽。’则鼆鼆犹冥冥矣。谓其不可見也。不可見自不可名,故曰‘鼆鼆不可名’。《释文》:‘繩,...
0279

《老子》28_11_校笺_18_高亨

高亨云:“大制因物之自然,故不割,各抱其樸而已。”
03414

《老子》41_09_校笺_11_高亨

高亨云:“《老子》原书‘德’字悉作‘惠’,后人改为‘德’。此句误作‘真’或‘直’,不然,亦必被改作‘德’矣。質,实也。《论语·雍也篇》:‘質胜文则野,文胜質则史。’皇疏:‘質,由实...
03010

《老子》32_09_校笺_11_高亨

高亨云:“‘與’,王本原作‘於’,河上本作‘與’,今据改。按:作‘與’是也。此谓道之在天下,猶川谷江海之在天下也。川谷江海之在天下,贯达九域,周环四方,物被其泽,人受其利。道在天下...
0277

《老子》03_05_校笺_09_高亨

高亨云:“四‘其’字,皆指民言。‘虚其心’者,使民无知无欲也。‘实其腹’者,使民无饥也。‘弱其志’者,使民不争、不盗、不乱而无為也。‘强其骨’者,使民体力坚实也。”
0297

《老子》59_05_校笺_09_高亨

高亨云:“‘可以有國’下疑当有‘之母’二字,盖此文原作‘莫知其極,可以有国之母,有國之母,可以長久’,写者误脱二字耳。‘國之母’者道也。五十二章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天下...
04110

《老子》55_08_校笺_11_高亨

高亨云:“‘祥’,当读为痒,同声系,古通用。《尔雅·释诂》:‘痒,病也。’《诗经·正月》:‘忧以痒’,毛传《桑柔》:‘稼穑卒痒’,郑笺并同。益生者,以五色养目,以五音养耳,以五味养...
0555

《老子》52_05_校笺_04_高亨

高亨云:“按:‘救’借为瘳,《说文》:‘瘳,疾癒也。’上文言‘不勤’即不瘽;此句言不瘳,意正相对。救、瘳古通用,《礼记·王制》:‘周人养国老于东膠。’郑注:‘膠或作絿。’《说文》球...
0296

《老子》39_15_校笺_15_高亨

高亨云:“二‘譽’字,王本原作‘輿’,傅本作‘譽’,《释文》同,今据改。···按:作‘譽’是也。‘數’字衍,当删。‘致’读为‘至’。古字通用。”
04815

《老子》14_05_校笺_08_高亨

高亨云:“‘故混而為一’,河上公曰:‘混,合也。’按:‘故’疑当读為‘固’,言此三者本合而成一也。”
03712

《老子》64_14_校笺_11_高亨

高亨云:“‘復衆人之所過’,当作‘以復衆人之過’,王本捝一‘以’字,衍一‘所’字。‘以復衆人之過’与‘不貴難得之貨’,句法略同,义亦明莹。增‘所’字则赘矣。‘欲不欲’者,以不欲為欲...
03811

《老子》58_01_校笺_12_高亨

高亨云:“‘悶悶’,傅本作‘閔閔’。按:‘悶’、‘閔’皆借为潣。潣潣,浊也。《说文》:‘潣,水流浼浼貌。浼污也。’是‘閔’有污浊之义之证。《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
0536

《老子》61_02_校笺_12_高亨

高亨云:“‘交’,当作‘父’,形近而讹。《鹖冠子·王铁篇》篇云:‘百父母;’旧校云:‘父或作交。’即‘父’、‘交’互误之证。《说文》:‘父,家长率教者。’引申则國君执政者亦可曰‘父...
0386

《老子》36_08_校笺_10_高亨

高亨云:“‘示’,疑当训‘赐’。《荀子·赋篇》:‘皇天隆物(王念孙《读书杂志》读隆为降。是也。),以示下民(王念孙云:示本作施,俗言之误。非也。)’,示义與此同。魚脱於淵则死,君失...
0505

《老子》38_12_校笺_03_高亨

高亨云:“按三十八章曰:‘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七十二章曰:‘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并于此文(指十二章末句)同例。皆复...
0539

《老子》20_11_校笺_09_高亨

高亨云:“按:以前后文例之,不当有‘而’字。”
0365

《老子》62_05_校笺_10_高亨

高亨云:“按:‘拱璧’,聘问之物;‘駟馬’,使者所乘。使者乘车抱璧以聘邻国,则拱璧何能先駟馬哉?知其义不可通也。疑‘以先’二字正在‘駟馬’二字下。‘先’,借为‘詵’。《说文》:‘詵...
0567

《老子》26_05_校笺_12_高亨

高亨云:“俞说近之。但余疑此文当作‘輕則失臣,躁則失民’。河上本‘臣’字,《韩非子》引同,可证古本如此,原不误也。‘民’作‘君’者,盖形近而讹。‘輕則失臣,躁則失民’者,言輕則其臣...
0408

《老子》55_07_校笺_04_高亨

高亨云:“按:‘知和曰常’,义不可通。疑‘知’当作‘精’。盖‘精’字转写去,读者依下句增‘知’耳。前文云:‘精之至也’,又云:‘和之至也。’故此总之曰:‘精和曰常。’‘常’乃自然之...
0286

《老子》72_04_校笺_07_高亨

高亨云:“‘是以’二字衍,后人所益。”
03110

《老子》36_03_校笺_04_高亨

高亨云:“按:‘興’当作‘舉’,形近而讹。古书常‘廢’、‘舉’对言。《论语·卫灵公篇》:‘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礼记·曲礼》:‘凡祭,有其廢之,莫敢舉也;有其舉也,莫敢廢...
05411

《老子》35_07_校笺_03_高亨

高亨云:“‘聽之不可聞’句,傅本未误。”
0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