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

《老子》20_13_校笺_07_焦竑

焦竑云:“‘沌沌’,龙兴观碑次解作‘純純’。‘昭昭’,古本作‘皆昭昭’。”
04813

《老子》64_08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千里之行’,一作‘百仞之高’。”
03613

《老子》13_02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何謂寵辱若驚’,一无‘若驚’。”
04713

《老子》64_10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聖人无為’,一上有‘是以’,一无‘聖人’。”
03213

《老子》04_02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淵兮’,河上、陆‘兮作乎’。”
05213

《老子》72_02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无狹’,一作‘无狎’。”
03512

《老子》15_10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曠兮其若谷’,龙兴观碑次解本无‘兮其’二字。‘曠’,空也。‘若谷’,虚而无所藏也。”
03612

《老子》73_04_校笺_06_焦竑

焦竑云:“‘繟’,音闡,舒缓也。王作‘坦’,严作‘默’。不如作‘繟’为长,盖‘默’则重‘不言’,‘坦’则近‘不争’也。”
02212

《老子》20_07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如春登臺’,古本‘如’作‘若’,一‘春’在‘登’下。”
03312

《老子》52_08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无遺身殃,是謂襲常’。‘遺’,唯季反。‘襲常’,犹前言‘襲明’,密而不露也。记曰:‘掩而充裘曰襲。’‘襲常’,叶作‘襲裳’,非。”
03612

《老子》60_04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聖人亦不傷之’,一作‘傷人’。以下‘德交归焉’观之,作‘之’为是,‘之’指神而言也。”又云:“‘聖人亦不傷之’,韩作‘不傷民’。”
02712

《老子》61_03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以静為下’,古本作‘以其静,故為之下也’。司马作‘以其静,為之下’。一无此句。”
03712

《老子》15_06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客’,龙兴观碑次解本作‘容’。‘儼’,矜庄貌。‘儼若客’,不敢僭也。”
05312

《老子》38_11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古本四句并作‘處’。王弼作‘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04312

《老子》58_02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缺’,残缺也。一作‘’,,失望貌。以其察察,宜无不及,故之望之,而卒失望也。”
05412

《老子》80_01_校笺_07_焦竑

焦竑云:“‘使民有什伯之器’,一无‘民’,一作‘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一下有‘也’。”
02912

《老子》07_04_校笺_06_焦竑

焦竑云:“‘非以其无私耶’,河上、陆作‘以其无私’。古本‘非’作‘不’。”水海按:焦竑《老子翼》的经文作“非以其无私邪”,而其《考异》引经文却作“非以其无私耶”。
02612

《老子》64_14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復衆人’,古本‘復’上有‘以’。”
02912

《老子》08_03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處衆人之所惡’,古本‘處’作‘居’。‘故幾於道’,叶本下有‘矣’字。‘處’,上声。‘惡’,去声。‘幾’,平声。”
04411

《老子》68_04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古之極’,古本下有‘也’字。”
03711

《老子》29_05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呴’,陆、王弼作‘歔’。一作‘嘘’。古本作‘噤’。”
04711

《老子》64_15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恃’,一作‘輔’,非。既曰自然也,而又輔之,非自然也。今从韩非本。”又云:“‘不敢為’,一下有‘也’字。”
05411

《老子》43_02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无有入於无間’,古本、《淮南子》并作‘出於无有,入於无間’。王弼作‘无有入无間’。”
04611

《老子》37_03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鎮以’,一作‘鎮之以’。‘鎮’者,壓定之使不动也。”水海按:焦竑本经文作“鎮之以”,而《考异》注文引经文作“鎮以”。
03711

《老子》65_03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國之賊’下古本有‘也’字。”
03011

《老子》21_06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其精甚真’,龙兴观碑次解本无此句。”
04811

《老子》14_06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上’,古本作‘上之’。”
04711

《老子》30_04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取强’,古本下有‘焉’。”
05211

《老子》05_05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多言’,龙兴碑本作‘多聞’。”
03711

《老子》54_04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赵至坚‘乃’作‘能’。‘乃餘’,赵作‘能有餘’。”
0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