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77_08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功成而不居’,一作‘功成不處’。”
《老子》78_01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天下莫柔弱於水',一作'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能先','先'一作'勝'。'
《老子》06_01_校笺_06_焦竑
焦竑云:“‘谷’,喻也。以其虚而能受,受而不有,微妙莫测,故曰‘谷神’。牝,能生物,犹前章所謂母也,謂之玄牝。牝亦幽深不测之意。”
《老子》75_04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唯无以生為者’,一上有‘夫’,一‘為’下有‘貴’。‘貴生’,政和本下有‘也’。”水海按:焦竑《老子翼》本经文为“夫唯无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有“夫”字。焦氏又云:“纯...
《老子》13_03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寵為下’,陈碧虚作‘寵為上,辱為下’。”
《老子》21_02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怳’、‘惚’,古本并作‘芒’、‘芴’。”
《老子》77_06_校笺_06_焦竑
焦竑云:“‘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古本作‘孰能損有餘而奉不足於天下者’。”
《老子》63_04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天下難事’,‘難’上亦有‘之’,下同。”
《老子》69_01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用兵有言’,古本下有‘曰’。‘用兵有言’,古兵家有此言也。”水海按:朱谦之据此谓“用兵”上应有“古”字。则为非矣。
《老子》45_02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沖’,古本作‘盅’。”
《老子》63_07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故終无難’,古本下有‘矣’字。”
《老子》45_03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屈’,古本作‘诎’。”
《老子》53_06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資貨有餘’,古本作‘貨財’,一作‘資財’。”
《老子》65_05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知此两者,亦楷式’,古本作‘常知此两者,亦楷式。’”
《老子》46_06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司马无‘之足’,又无‘矣’。”
《老子》66_03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以其言下之’,古本作‘必以其言下之’,一作‘必以言下之’。下句同。”
《老子》63_06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輕諾’、‘多易’,古本下各有‘者’字。”
《老子》59_07_校笺_06_焦竑
焦竑云:“‘柢’,一作‘蔕’,花趺也。”水海按:“趺”(fū),花萼也。“柢”,《说文》謂“木根”,即树的主根。徐锴《说文系传》云:“华(花)叶之根曰蒂,树之根曰柢,音同也。”显然...
《老子》14_10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是謂惚怳’,(龙兴观)碑本无四字,古本作‘芴芒’。”
《老子》16_03_校笺_06_焦竑
焦竑云:“‘芸芸’,《庄子》作‘云云’。‘云云’,作之状也。”
《老子》11_03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埏’,司马、碧虚作‘挻’。‘埏’,始然反。《考工记》曰:‘埏,和。’‘埴,黏也。’和水土烧以為陶也。”
《老子》77_07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唯有道者’,古本作‘其唯有道者乎’。”
《老子》04_05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吾不知其誰之子’,陈碧虚、司马本无‘之’。李约云:‘帝,生物之主也,群化皆处后,唯道独居其先。象,似也,道性谦,故不言定处其先,而云似。’
《老子》05_05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多言’,龙兴碑本作‘多聞’。”
《老子》41_03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下士聞道,大笑之’,古本‘道’下有‘而’字。”
《老子》61_03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以静為下’,古本作‘以其静,故為之下也’。司马作‘以其静,為之下’。一无此句。”
《老子》32_05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自均’,古本下有‘焉’字。”
《老子》36_01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歙’,古本作‘翕’。‘歙’,音吸,敛也,聚也。‘張’,開大也。”
《老子》68_04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古之極’,古本下有‘也’字。”
《老子》37_03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鎮以’,一作‘鎮之以’。‘鎮’者,壓定之使不动也。”水海按:焦竑本经文作“鎮之以”,而《考异》注文引经文作“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