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

《老子》15_07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釋’,龙兴观碑次解本作‘汋’。‘涣’散也。‘冰將釋’如恐陷也。”
0257

《老子》15_08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敦兮其若樸’,龙兴观碑次解本作‘混若樸’。木未斵曰樸。‘若樸’,质而无文章也。”
04310

《老子》15_09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渾兮其若濁’,龙兴观碑次解本(无‘兮其’二字,)作‘混若濁’。”
0499

《老子》15_10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曠兮其若谷’,龙兴观碑次解本无‘兮其’二字。‘曠’,空也。‘若谷’,虚而无所藏也。”
03612

《老子》15_11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静’,古本上有‘澄’。”
04414

《老子》15_12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徐清’、‘徐生’,古本二‘徐’上有‘而’字。‘安以久’,邵本‘安’作‘谷’。”水海按:譣今存道藏本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本,邵氏本经文作“孰能安以動之,徐生”,直解文作...
05210

《老子》15_14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故能敝不新成’,古本‘是以能敝而不成’,龙兴观碑次解本、李荣本作‘能敝復成’。纯甫曰:‘能,读如耐。耐敝者,虽旧不坏。新成,再造之也。’”
02713

《老子》16_02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觀其復’,王弼本无‘其’。”
0269

《老子》16_03_校笺_06_焦竑

焦竑云:“‘芸芸’,《庄子》作‘云云’。‘云云’,作之状也。”
0387

《老子》16_04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各歸其根’,‘各’下一有‘復’。”
04314

《老子》16_05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静曰復命’,王弼本作‘是謂復命’。”
0287

《老子》16_11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公乃王’,龙兴观碑次解本作‘公能生’。”
04214

《老子》16_12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王乃天’,龙兴观碑次解本作‘生能天’。”
0358

《老子》17_01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不知有之’,一作‘下知有之’。今从吴幼清本。”
03514

《老子》17_03_校笺_06_焦竑

焦竑云:“‘其次侮之’,彭本无‘其次’。”
0549

《老子》17_04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信不足,有不信’,王弼有二‘焉’。”
0345

《老子》17_05_校笺_06_焦竑

焦竑云:“‘猶兮其貴言’,王弼作‘悠兮’,一无‘兮’,龙兴观碑次解本作‘其猶貴言’。”
0485

《老子》17_06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事遂’,一作‘名遂’。‘皆曰’,司马无‘皆’。”水海按:焦竑本经文作“百姓皆謂我自然”,注文“皆謂”作“皆曰”。
04515

《老子》18_01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廢’,古本下有‘焉’。”
0239

《老子》18_02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出’,古本下有‘焉’字。”
0255

《老子》18_03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孝慈’,一作‘孝子’。”
0307

《老子》18_04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忠臣’,古本作‘貞臣’。”
0335

《老子》19_04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此三者,以為文不足’,古本作‘以為文而未足也’。”
04911

《老子》20_03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善’,古本作‘美’。”
0275

《老子》20_05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荒兮其未央哉’,龙兴观碑次解本作‘莽其未央’。古本无‘哉’。‘荒’,广远也。”
02713

《老子》20_06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如享’,古本作‘若享’。”
0247

《老子》20_07_校笺_03_焦竑

焦竑云:“‘如春登臺’,古本‘如’作‘若’,一‘春’在‘登’下。”
03212

《老子》20_08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怕兮’,‘怕’,古本作‘魄’,龙兴观碑次解本作‘我魄未兆’。‘怕’,古‘泊’字,静也。‘兆’,如龟兆之坼,动之微也。”
0477

《老子》20_10_校笺_07_焦竑

焦竑云:“‘乘乘兮’,古本作‘儡儡’。有歸,必税驾而不乘。‘乘科兮无所歸’,无住著也。马巨济曰:‘牲无馀欠,有馀皆分外也。享太牢、登春臺,则所得皆分外。”
05613

《老子》20_13_校笺_07_焦竑

焦竑云:“‘沌沌’,龙兴观碑次解作‘純純’。‘昭昭’,古本作‘皆昭昭’。”
0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