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39_14_校笺_06_马叙伦
马叙伦云:“彭、寇、白、张嗣成、二赵、吴、磻溪及《治要》引并作‘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宋河上作‘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馆本作‘此其以賤為本耶,非?’臧疏作‘此其以賤為本也’。‘...
《老子》41_08_校笺_08_马叙伦
马叙伦云:“《庄子·寓言篇》引‘廣’作‘盛’。《史记·老子列传》‘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此义。疑当从《庄子》作‘盛’,是故书。《淮南子·说林训》引作‘大’。各本及《文选·竟陵王行状...
《老子》70_04_校笺_06_马叙伦
马叙伦云:“卷子成疏‘我’作‘吾’,范、赵(秉文)并有‘也’字,馆本、卷子成疏无‘也’字。”又云:“陶说是也。上‘知’字读为‘智’。‘有知’即弼所谓‘躁欲’,故不能知也。”
《老子》14_05_校笺_05_马叙伦
马叙伦云:“磻溪‘故’下有‘復’字。孙盛《老子疑问反讯》引作‘三者不可致詰,混然為一’。按:‘混’借為‘’。古书言混沌者,皆謂未分析。《说文》:‘,完木未析也。’今通用‘混’。”
《老子》59_05_校笺_06_马叙伦
马叙伦云:“馆本‘莫’作‘能’,范、河上有‘則’字。”
《老子》65_06_校笺_06_马叙伦
马叙伦云:“范謂傅、王同古本。今弼注曰:‘能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能知’三句,全是经文,疑注有脱讹,然王不作‘常知稽式’(张之象如此)。则可证也。··馆本作‘常知楷式...
《老子》61_08_校笺_06_马叙伦
马叙伦云:“‘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按:六朝残卷无‘两者’二字,易州作‘此两者’,馆本、卷子成疏作‘夫两者’,易州、柰卷、张之象无‘故’字,譣弼注曰:‘故曰:各得其所欲,...
《老子》15_05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唐写卷子残本、馆本、宋河上、白‘鄰’字作‘隣’。易州、臧疏、馆本、寇、赵并无‘兮’字。成于下文‘健德若偷’疏中引此亦无‘兮’字。《文子·上仁篇》引‘兮’下有‘其’字。弼...
《老子》53_06_校笺_08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厭’,罗卷作‘饜’,范作‘猒’。‘猒’字是,《说文》曰‘饱也’。”又云:“罗卷‘財’作‘資’,范‘财貨’乙转。成疏云:‘資貨有餘积不散;’则成玄英作‘資貨’。”
《老子》38_05_校笺_02_马叙伦
马叙伦云:“‘下義為之而有以為’,‘下’各本并作‘上’。‘上’字是。‘有’,臧疏误作‘无’。”
《老子》47_02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磻溪作‘不窥牖,見天道’。张之象‘窥’作‘’。罗卷无‘牖’字。‘知’,《文选·思玄赋》注引作‘見’。成疏曰:‘覩自然之道。’是成亦作‘見’。”
《老子》41_01_校笺_05_马叙伦
马叙伦云:“范作‘懃而行之’。各本及《理惑论》、《广弘明集》九《甄鸾笑道论》引并作‘勤而行之’。馆本作‘懃能行之’。”
《老子》11_07_校笺_04_马叙伦
马叙伦云:“馆本、易州无‘故’字。《北山录》二引‘利’作‘器’,讹也。”
《老子》51_06_校笺_09_马叙伦
马叙伦云:“成疏曰:‘成,熟者,谓以玄上妙法饰莹物心。’是成亦作‘成’、‘熟’。··《老子》本作‘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养之,亭之毒之,蓋之覆之’。观陆不出‘養’字,而‘毒’字下注...
《老子》67_10_校笺_03_马叙伦
马叙伦云:“六朝残卷‘捨其慈且勇’句,‘捨’字同此;‘捨其儉且廣’句,‘捨’作‘舍’。馆本作‘赦’,无‘其’字。” 又,河上公注云:“舍其儉约,但为奢泰。”
《老子》16_01_校笺_04_马叙伦
马叙伦云:“《淮南子·道应训》引至‘吾以觀其復也’,‘靖’作‘静’。唐写卷子残本、宋河上‘致’作‘至’。按:‘虚’借為‘空’,‘極’借為‘渴’,音相近也。‘靖’,各本并作‘静’,后...
《老子》39_15_校笺_13_马叙伦
马叙伦云:“成疏云:‘相輹毂辋假合而成,徒有車名’,是成亦作‘車’。赵、张之象、磻溪作‘輿’,馆本作‘轝’。伦谓《庄子·知北游篇》曰:‘至譽无譽’,盖即吴所本。然此文当作‘致譽无譽...
《老子》75_03_校笺_06_马叙伦
马叙伦云:“‘民之輕死者,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是以輕死’,柰卷、卷子成疏及《治要》、《后汉书·马融传》注引‘民’作‘人’。‘者’字,《马融传》注引同。六朝残卷无‘者’字,无二‘生’...
《老子》25_07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大’当承上作‘道’。‘返’,寇、白、易州、臧疏同此。各本并作‘反’。字当作‘返’。按:‘曰’读為‘则’。”
《老子》66_04_校笺_05_马叙伦
马叙伦云:“‘先民’,易州、磻溪作‘先人’,并无‘必’字。易州、磻溪无‘其’字。赵写‘後’作‘下’。”
《老子》15_07_校笺_12_马叙伦
马叙伦云:“唐写卷子残本、范、白、吴作‘涣兮若冰之將釋’。易州、臧疏、寇、赵及《类聚》九引同此(指傅本‘涣若冰將釋’)。彭、张嗣成‘冰’下有‘之’字,赵写‘涣’下有‘兮’字。按:‘...
《老子》52_05_校笺_02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濟’借为齎,《说文》曰:‘送诣也。’今通用‘濟’。”
《老子》42_06_校笺_08_马叙伦
马叙伦云:“‘王侯’,范同此,各本作‘王公’。···‘自稱’,范作‘自謂’,罗卷作‘自名’,各本并作‘為稱’。‘也’字,范同此,各本无。”
《老子》80_07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使民至老死不相與往來’,磻溪无‘使’字,‘至’作‘之’,无‘與’字。卷子成疏无‘死’字。陆德明曰:‘一本相下有與字。’检元嘉本及崔向永和中本并无‘與’字。”
《老子》74_04_校笺_04_马叙伦
马叙伦云:“‘常有司殺者殺’,六朝残卷无第二‘殺’字,馆本、卷子成疏‘殺’作‘煞’。柰卷无第二‘殺’字。···伦谓此文‘常’字涉上文而衍,第二‘殺’字亦涉下文而衍。”
《老子》13_10_校笺_10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淮南子·道应训》引:‘貴以身為天下,焉可以託天下。愛以身為天下,焉可以寄天下矣。’···本文‘可以託···’、‘可以寄···”,河上本有‘於’字者,疑亦校者以《庄子...
《老子》32_06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宋河上、臧疏、《经幢》、易州‘夫’作‘天’。易州无‘亦’字。成於四十四章‘知止不殆’疏引作‘夫’,是成亦作‘夫’。宋河上‘止’作‘之’,下同。”
《老子》65_07_校笺_03_马叙伦
马叙伦云:“馆本、易州、卷子成疏、臧疏无‘矣’字。赵无‘遠矣’二字,依注当有。‘反’,当作‘返’。”
《老子》14_13_校笺_06_马叙伦
马叙伦云:“唐写卷子残本、馆本、罗卷、易州、《经幢》、潘‘能’字并作‘以’。河上注曰:‘人能知上古本始有一。’则河上作‘能知’。弼注曰:‘故虽在今可以知古始也。’则王本作‘以知’。...
《老子》06_03_校笺_05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王弼注曰:‘万物以之生,故緜緜若存也。无物不成,用而不劳,故曰用而不勤也。则王本作‘用而不勤’。《淮南子·原道训》‘用之而不勤’,盖本此文。譣义作‘而’字是也。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