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27_09_校笺_07_宋常星
宋常星云:“善人视不善者,愈加警惕,愈加黾勉,惟恐抵于不善,则鉴戒之心,即为资助之有益。”
《老子》09_01_校笺_15_宋常星
宋常星云:“持盈者,取喻盈满之器,恐有倾失之患。持盈之事,不止一端,如官极高品,富比陶朱,声色惟恐其不足,利禄惟恐其不长,终日防危虑险,小心之状,与持盈者何异?故持之于盈,不如已(...
《老子》76_02_校笺_18_宋常星
宋常星云:“萬物之质不一,草木之形虽殊,然非柔脆不生。气至而滋息,故柔脆。柔脆者,生气也。凡物之初生,必柔弱、必脆嫩。枯槁者必死。气反游散,故枯槁。枯槁者,死气也。凡物之衰老者,必...
《老子》22_05_校笺_09_宋常星
宋常星云:“聖人不自是者,因物之是而是之,因事之是而是之,因理之是而是之,因道之是而是之,其是之所以然者,合于道,合于德,合于理,合于性,合于天,合于人。”
《老子》34_06_校笺_13_宋常星
宋常星云:“正是言聖人之道,广大悉备之义。聖人者,大道之用也。大道者,聖人之体也。聖人与大道為体用,是何如其大也。”
《老子》22_09_校笺_13_宋常星
宋常星云:“聖人與天地为一体,與万物為一身曲成而不遗,爱育而不弃,何争之有?所以天下之人,與聖人合其德,與聖人合其心,闻风者诚服,沐德者心悦,乌得有争者。”
《老子》16_13_校笺_09_宋常星
宋常星云:“亘古常存,悠久无穷者,道也。若我之身,与道为一,则我一道也,道一我也,道之中,本无可危,又安有危於我者乎?没身不殆,不亦宜乎?”
《老子》67_11_校笺_06_宋常星
宋常星云:“舍其後,且先,即是争先之先。争先之先,谓之自高之先也。”
《老子》20_11_校笺_14_宋常星
宋常星云:“衆人之心,常怀不足,终日营营於功名富贵,逐逐於荣华得失,即已无不遂意,而贪之不已,惟求有餘。我獨若遺,遺者,遺弃其求餘之心,守其知足之念也。功名不能乱其志,利禄不能惑其...
《老子》57_10_校笺_12_宋常星
宋常星云:“无事者,不劳民力,不贵难得之货,不纵可欲之情。私念所起谓之欲。樸者,心之浑厚。以无欲修之于己,即以无欲教之于民。”
《老子》22_01_校笺_20_宋常星
宋常星云:“聖人以曲自养,不居功,不伐善,不好高,不自大,不以取聖于人為心,不以自私于己立念,家国天下,身心性命,未有不保全者也。夷险祸辱之来,是非顺受,不争不辩,此便是枉之义。聖...
《老子》11_04_校笺_03_宋常星
宋常星云:“器之形,外实而内虚,外有而内无,工虽施于人,妙实合于道,妙在以空為用,以无為中也。”
《老子》67_05_校笺_08_宋常星
宋常星云:“太上之慈,视天下如一家,视万民如一身,天下共入于陶成之内,万物咸遂其生成之泽,是慈之量也。太上之儉,以无為而节天下之有為,以无欲而化天下之有欲,天下归于儉,则奢侈之风不...
《老子》57_09_校笺_12_宋常星
宋常星云:“细详古聖之无為,造道入德,绝无人欲之私,修己治人,浑全天理之正,君臣无事,上下相安,顺乎天而应乎人,不施异政,以眩天下之民,因其时而勤其事,不作有為,以惑天下之众,所以...
《老子》75_04_校笺_15_宋常星
宋常星云:“求生者,反至於死;厚生者,反至輕生;则知生之不必貴也。虚静恬淡,寂寞无為,是不貴生也。”
《老子》11_02_校笺_11_宋常星
宋常星云:“因轂之窍空,所以有車之用。人皆知用車,不知車之用,妙在虚中也。是以車之用,虽用于有,而所以用者,实用于无。”
《老子》22_03_校笺_08_宋常星
宋常星云:“抱元守一,少私寡欲,不使七情交妄,存心养性,不致五性失和,抱一之道既得,一贯之理时行,故曰‘少則得’。”又云:“多学多惑,心理不能融贯,内外不能致一,失于一者,未始不惑...
《老子》16_04_校笺_08_宋常星
宋常星云:“萬物形殊质异,芸芸而不齐者众多,虽是生之无已,要必各歸其根。根即生物之源,立物之本。”
《老子》02_06_校笺_10_宋常星
宋常星云:“因聖人不肯自處自任其事,以虚心应物,忘名忘相,无我无人,不见有為之迹,不立教化之名,故曰不居。聖人之心,虽然不居,其功终亦不可得而去者,盖以道德高于天下,天下后世未尝不...
《老子》16_05_校笺_11_宋常星
宋常星云:“歸之於虚静,萬物同復於命。萬物不静、不能復命。”
《老子》68_01_校笺_11_宋常星
宋常星云:“两军对敌,而轻出于怒,必有轻用其锋,而致败者,此不善戰也。善戰者,不以力屈人,而能以德屈人,何尝用怒,而人自不能勝。”
《老子》61_03_校笺_17_宋常星
宋常星云:“阴为牝,阳为牡。牝主静,牡主动。阳气动,阴气静。以阳交阴,而阴常勝者,阴静也。词“大邦(或大國)”直接跟在动词“取”后,以施事宾语的形式出现。所以,像严遵本、宋刊河上公...
《老子》33_07_校笺_08_宋常星
宋常星云:“居止安住之地,謂之所。人能得其所,如鱼得水,似鸟歸巢,动静合宜,身心快樂,此即是止于至善之地也。渐渐进修,可以同天地而不巧,岂非长久乎!”
《老子》64_10_校笺_10_宋常星
宋常星云:“聖人不作於意,不生於心,因物付物,顺其自然。物之得全於聖人者,咸若其性,咸遂其生,周应无穷,随宜处妙,惟其无為,故无敗矣。随事处事,合乎当然,事之得成於聖人者,上下安其...
《老子》23_04_校笺_08_宋常星
宋常星云:“天地之道,本是自然,飄風驟雨者,虽是天地之為,发泄太甚,非自然之道。然聚散不常,气回力尽之时,未有不反於晴明者。天地尚且不能长久,人事之不自然者,岂能长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