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

《老子》61_音韵_02_水海

水海按:“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流【lǐeu】和交【keau】為韵,流属幽部,交属宵部,幽部【eu】和宵部【au】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故可旁转,幽宵合韵,流、交押韵。此...
03710

《老子》61_06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的。“以取”,即用以取也;“而取”,即而被取也。“以取”之“取”是主动词,“而取”之“取”是被动词。两句言:所以,有的谦下用以会聚,有的谦下而被容...
0307

《老子》61_07_校笺_05_水海

水海按:“兼畜”,即“并畜”,帛书甲、乙本此两语义同。“畜”,畜养,饲养,育养。“兼畜”义谓收抚、收养。“入事”:入,进身;事,服事;此语义谓侍奉。此二句言:大邦没有過分的欲望,就...
04110

《老子》61_03_校笺_14_水海

水海按:张舜徽说是。这三语还是继续用比喻说明“大国处下”的主张,言雌性常常以安静而勝过雄性,因为她能安静,所以最适宜处下。或云“要做到安静,就得居下位”(复旦本),因果颠倒,不合《...
0306

《老子》61_02_校笺_14_水海

水海按:诸本文字参差不一,但大都以“天下之交”句,在“天下之牝”句前,则语义不贯也。帛书本则以“天下之牝”句,在“天下之交”句前,于义较勝。此二句仍为上句“大邦者下流也”的生发,为...
05115

《老子》60_音韵_04_水海

水海按:“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人】也。”神【dǐen】、人【nǐen】、人【nǐen】、人【nǐen】为韵,二字皆入真部。此四句又为虚字韵脚,此为富韵。
0518

《老子》61_01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高说非是。《老子》原本当作“大邦者下流也”。据日本东条一堂《老子王注标识》本王弼注经文云:“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國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故曰:‘大國者下流也。’...
0475

《老子》60_04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陶鸿庆说非是。陶据张之象王本注所谓《老子》无“非其”二字,而道藏王弼本、道藏集注本王弼注文皆出现“非独”二字,正与经文“非其神不傷人”之“非”相吻合。又,《老子》原本当作“...
03710

《老子》60_05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交”,皆也(吴澄注)。“焉”,兼词,同“于之”,相当于今语“在他(民人)”。此“焉”字不能少。此二句言:聖人以道临天下不傷人,一切神鬼敛迹,不敢为患傷人,因此天下相安无事...
0487

《老子》60_02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老子》本字当作“立”,帛书乙本当抄古《老子》本。“立”,《说文》云:“立,侸也,从大,在一之上。凡立之属皆从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又云:“侸,立也,从人,豆声,读...
03213

《老子》60_03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高亨释“非”为“不唯”(义即“不只”、“不但”、“不仅”)之合音,于义为长。 又,河上公注云:“以道德居位治天下,则鬼不敢见其精神以犯人也。其鬼非无精神,邪不入正,不能傷自...
03113

《老子》60_01_校笺_13_水海

水海按:当作“亨”,帛书《老子》乙本为是。陆德明谓“烹,不当加火”,则王弼本原作“亨”,与帛书本合,后人因误本妄改“亨”作“烹”,实非《老子》本字矣。孔广森云:“按:‘亨’、‘烹’...
02613

《老子》59_07_校笺_14_水海

水海按:据《韩非子·解老》云“树木有‘曼根(向四旁伸张的根)’,有直根,(直)根者,书之所謂‘柢’也”;则“深根固柢”之“根”即“曼根”,之“柢”即“直根”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02312

《老子》59_音韵_07_水海

水海按:“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蚤服。蚤服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无不克,无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嗇【fǐek】、服【bǐwek】、德【tek】、克【...
05212

《老子》59_05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高说非是。从“夫唯嗇,是以蚤服”到“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是推演而云然。帛书甲本正作“可以有國”,乙本亦作“□囗有國”;《韩非子·解老》也以“有國”与“有身”、“有其國”与...
04911

《老子》59_06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母”,喻治國的根本之道。有德于民的治理者(得称“有國”者,)以道(无为)治國,则可以長久矣。
03611

《老子》59_02_校笺_14_水海

水海按:俞樾、刘师培、王先慎、朱谦之说是也。帛书乙本作“蚤服”,正与《韩非子·解老》同,是知《老子》原本作“蚤服”。但“蚤”则是“早”之假。“夫唯(惟)···是以··”王弼等本作“...
03413

《老子》59_03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应作“是謂”。“是謂”与“謂之”义同。但“是謂”之“是”指示代词,义即这,放在动词谓语“謂”之前,含有复指强调主语“蚤服”的意味。“謂之”之“之”义即它,代“蚤服”,但放在...
02713

《老子》59_04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克”、“剋”古通用。《字林》、《尔雅·释言》均训“克”为“能”;河上公、成玄英皆注“克,胜也”;按《字林》又云“剋,能也”;是知“克”、“剋”音义同。然《老子》原字当作“...
0275

《老子》59_01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当作“嗇(sè)”,非作“式”,可由《韩非子·解老》和帛书本为证。作“式”者,为后人望文生义而改。上章已明,老子主张“其政閑閑”(政治宽宏),而反对“其政察察”(政治严明)...
04315

《老子》59_01_校笺_16_水海

水海按:《韩非子·解老》等谓“治人事天”皆就人一身而言,以适动静、省思虑为“治人”,不极聪明,不尽智识为“事天”;高诱等人把治身养生释为“事天”,把治国治民解为“治人”;河上公、成...
04910

《老子》58_音韵_07_水海

水海按:“其政閑閎,其民屯屯。”【mǐwen】、屯【duen】为韵,二字皆入文部。“其政察察,其邦狭㹟。”察【tf‘eǎt】、狭【kuǎt】为韵,二字皆入月部。“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
04614

《老子》58_09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耀”、“燿”、“曜”,三字古通用。在光明、照耀、炫耀的意义上,“耀”、“燿”同,为正俗字(即一种异体字),但“燿”为正字,“耀”为俗字。《说文·火部》云:“燿,照也。”徐...
0367

《老子》58_08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薛蕙本经文作“劌”,而不作“穢”,其《集解》谓:“劌,姑卫反,割也。”解文也不作“穢”。
0386

《老子》58_08_校笺_16_水海

水海按:高明说是,当依帛书乙本无“聖人”二字。“方”,即《墨子·天志篇》“中吾矩者谓之方”之“方”,指矩形的直角。“割”,《尔雅·释言》云“裂也”,邢昺疏:“割,谓以刀裂之也。”《...
02614

《老子》58_06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祆”、“祦”、“訞”、“妖”,皆为异体字。“祆”,《集韵·宥韵》:“祦,《说文》:‘地反物为祺。’或省,通作‘妖’。”《荀子·天论篇》“袄怪不能使之凶”,杨柳桥诂:“陆德...
03512

《老子》58_07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作“人”是。此“人”为泛指,不仅包括“人君”(指“俗君”),也包括一般“民众”。韩非作“人”是,释之为“众人”则不确;河上公作“人”是,训为“人君”亦不确;至王弼始改“人”...
0509

《老子》58_04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孰知其極”,“其”代禍福相因。“極”,至也。高诱注《淮南子·说林训》“所極一也”,谓“極,至”。王逸注宋玉《九辩》“極明”,谓为“至明”。可知“極”本义为“至”,非为“穷...
0518

《老子》58_05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张松如说是,但校订“也”为“邪”,非《老子》本字。“也”,“犹邪也”(《经传释词》),邪,即“耶”,为反诘语气词,非“正、邪”之“邪”义。《颜氏家训》谓“北人呼‘邪’为‘也...
05113

《老子》58_02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邦”,汉人避刘邦讳而改为“民”,唐人避李世民讳又改为“人”,欲复《老子》原本之真,必作“邦”也。况且本章首四句,谈的是“治国安邦”之策,并非仅指“治民”;...
0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