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27_03_校笺_17_水海
水海按:帛书甲、乙本作“善數”,正与严遵、王弼、傅奕等古本合。“數”,計算。《说文》:“數,計也。”因“數”与“計”义同,故河上公等本作“計”,但《老子》故本作“數”。又,帛书甲本...
《老子》49_11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应作“孩”。《说文》云:“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孩,古文咳从子。”《字汇补》云:“咳,与孩同,小儿也。”由此可知,“孩”為“咳”的古字,“咳”则为今字。按高亨、张舜徽等...
《老子》58_01_校笺_14_水海
水海按:河上公注云:“其政教宽大,悶悶昧昧,似若不明也。”王弼注云:“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政可举,悶悶然,卒至于大治。故曰‘其政悶悶’也。”然则帛书乙本作“閑閑”,而不...
《老子》71_02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帛书乙本作“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盖《老子》原本如此。《吕氏春秋·别类篇》前二句作“知不知,上矣”,“尚”、“上”古通。可知《吕氏春秋》同帛书本,《老子》原本并无第...
《老子》10_02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氣”,今统作“气”,帛书乙本原作“氣”,范本作“炁”者,同“氣”也。《周礼·春官·眡祲》“掌十辉之法”;郑玄注云:“郑司农云:‘辉,谓日光炁也。’”《经典释文》八:“炁,...
《老子》15_13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葆”,通“保”。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葆,假借為保。”此二字上古皆为帮纽幽部,為同音假借。当从河上公本、想尔本、王弼本作“保”。“保”,有守、持之义。玄应《一切经音义》...
《老子》56_02_校笺_04_水海
水海按:古棣说是。又:“閇”字,则为“閉”的俗字。《广韵·屑韵》云:“閉,阖也,塞也,俗作閇。”赵孟頫本亦作“閇”(见北京市西便门外白云观赵孟頫书《道德经》石刻)。又:“塞其说(yu...
《老子》22_01_校笺_15_水海
水海按:甲本作“金”,当為“全”之形讹。“曲則全”,“曲”,《说文》:“象器曲受物之形。”弯曲之谊。“全”,《说文》:“完也。篆文全从玉,纯玉曰全。”“曲則全”即“委曲求全”之义。...
《老子》47_附论_02_水海
水海按:《老子》这几章节中的“远”,应释为楚方言的“远”,则切当也。扬雄《方言》(卷十三)云:“藐,广也。”《方言笺疏》云:“《楚辞·九章》云:‘藐蔓蔓之不可量兮’,通作‘邈’。前...
《老子》49_01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应从帛书乙本作“聖人恒、无心”。今譣之河上公注:“聖人重改更,贵因循,若自无心。”可知河上公本原来亦作“聖人恒无心”。张舜徽、张松如二人之说是也。但张松如在今译本句时,把“...
《老子》04_音韵_07_水海
水海按:“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用【Kǐwon】,余纽东部;盈【Aǐen】,余纽耕部;东部【on】和耕部【en】,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故可旁转,东耕合韵,用、盈相押。此为句中韵。古棣则...
《老子》34_03_校笺_14_水海
水海按:此句,通行本与帛书甲、乙本差异甚大,据考当从帛书甲、乙本。高明云:“王弼作‘衣養萬物’,河上、易玄作‘愛養萬物’,傅、范作‘衣被萬物’,今譣之帛书甲、乙本,既不作‘衣養萬物...
《老子》59_01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当作“嗇(sè)”,非作“式”,可由《韩非子·解老》和帛书本为证。作“式”者,为后人望文生义而改。上章已明,老子主张“其政閑閑”(政治宽宏),而反对“其政察察”(政治严明)...
《老子》16_10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知常,容”,则《老子》原文,帛书甲、乙本为是。“容”义,依高亨说,释为“聖通”较佳。王弼注:“无所不包通也。”謂深通一切,与此“聖通”义通。 又,河上公注云:“能知道之所...
《老子》20_07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而春登臺”,“而”,今通行本多作“如”,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七:“而,猶若也。若與如古同声,故而训为如,又训为若。”《周易·明夷》“君子以莅衆,用晦而明”,虞翻注:“而,...
《老子》22_02_校笺_13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洼”。“洼(wā)”,低凹,低陷、洼曲之地。《集韵·佳韵》:“洼,曲也。”《庄子·齐物论篇》:“大小百围之窍穴··似洼者,似污者。”陆德明《释文》:“司马...
《老子》80_05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至治之極”四字,傅、范本并有,帛书本等本皆无。此四字,盖注家注语,窜入经文者。《庄子·肤箧篇》谓“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鷄狗之音相聞,民...
《老子》69_音韵_05_水海
水海按:“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客【k‘eǎk】、尺【t‘iǎk】押韵,二字皆入铎部。“是謂行无行,攘无臂,執无兵,乃无敵。”行【xan】、兵【pian】为韵,二...
《老子》12_05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帛书甲、乙本文次与通行本稍异,似有错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正义引“五味令人口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其文次又不同。《庄子·天地篇》云:“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
《老子》15_04_校笺_15_水海
水海按:帛书甲、乙本皆有“曰”字,今存通行本唯傅奕本有此字,他本皆无。此“曰”字乃承前领下之要字,它承前文“强為之容”,领起下述七个排句,皆谓“善為道者”的行表和仪态,这七个排句,...
《老子》27_04_校笺_21_水海
水海按:从哲学思想上来说,“閉門”,指關閉心智之門。《德篇》“塞其说,閉其門,冬身不堇”(通行本为第五十二章)。老子认为心智是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而形成的輕躁的欲望,所以老子提...
《老子》52_07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用其光,復歸其明”:“用”,以也(见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光”指光芒,这里喻智慧之光;“歸”,返回;“明”指能察事理之聪明。此两句意思為:以主体智慧之光,去返照主体...
《老子》07_04_校笺_14_水海
水海按:朱谦之说是。又,作“不··與”是也,作“不··也”非也。帛书本作“不···舆”,“舆”则为“與”的同音假借,即为证。古王弼本作“不··邪”,“邪”犹“與”也(见《古书虚字集...
《老子》22_03_校笺_05_水海
水海按:今譣帛书甲、乙本,則有“多則惑”句,與战国中期的《慎子》所引本句合,马叙伦说谬也。帛书甲、乙本作“惑”是。“惑”,惑乱,迷惑。《说文·心部》:“惑,乱也。”《玉篇·心部》:...
《老子》70_01_校笺_04_水海
水海按:“甚易知也,甚易行也”,其主语皆为“吾言”,“甚易行”上不当有“吾事”二字,石田羊一郎说为非。
《老子》79_04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老子》用两句古谚语,总结本章,又用这两句结束上篇(即《德篇》),意犹深长,用心可谓良苦!
《老子》27_05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徐大椿本“約”、“結”二字字序误倒,当改。帛书本作“纁約”,“縲(mò)”,“纆”的异体,繩索之谊。《说文·系部》:“,索也。从系,黑声。”段玉裁注:“今字从‘墨’。”《玉...
《老子》39_09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张松如说谬,帛书本作“渴”是也。《说文》云:“渴,尽也,从水曷声,(徐铉注:苦葛切。)”《玉篇》云:“渴,《说文》曰‘尽也’,亦作‘歇’。”《尔雅·释诂》谓“涸,渴也”,《...
《老子》50_02_校笺_04_水海
水海按:“四肢九竅为十三”,已涉附会;“虚无清静等为十三”、“十恶三业为十三”、“五行生死之数为十三”,皆穿凿不足信;至于高亨的“人之百年历途三段”说,也是推测之说,并无根据。只有...
《老子》55_06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当作“嗄”也。《广韵》“嗄”字引《老子》正作“終日號而不嗄”。许抗生、张松如、沙少海、张舜徽、陈鼓应、任继愈校为“嗄”,是。复旦大学哲学系《老子注释》小组、帛书《老子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