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

《老子》44_01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名”,指名誉。“身”,身体,可引申为生命。“貨(简作货)”,财貨。“多”,训为“重”,可引申为贵重、宝贵、珍贵等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名声與生命哪个更亲近?生命與财货哪个...
04011

《老子》47_音韵_05_水海按

水海按:“不出於户,以知天下。不闚於牖,以知天道。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少。”户、下韵,鱼部。牖、道为韵,幽部。者【tia】,鱼部(“者”在此不是一般无义的助词,而是特殊的指示代词,“·...
05615

《老子》50_07_校笺_04_水海

水海按:查今河上公本皆作“兕虎”;又河上公注“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三句时,谓:“养生之人,兕虎无由伤,兵刃无由加也。”亦作“兕虎”。不知王先慎所据何本?
0358

《老子》53_05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老子》古本当作“采”,《韩非子》正同帛书。“采”、“綵”、“彩”古通用;但上古字少,“采”是初文,“綵”、“彩”为后起字。《正字通·采部》云:“‘采’,别作‘彩’。”朱骏...
05512

《老子》56_01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以语法求之,此两句并非“···者···也”式的判断句,所以,当无“也”字。古棣以音韵律之则无“也”字,其说是也。这两句,二“知”字为韵,上古“知”入支部,其韵例与《诗经·麟...
0315

《老子》58_09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耀”、“燿”、“曜”,三字古通用。在光明、照耀、炫耀的意义上,“耀”、“燿”同,为正俗字(即一种异体字),但“燿”为正字,“耀”为俗字。《说文·火部》云:“燿,照也。”徐...
0397

《老子》62_09_校笺_05_水海

水海按:此句是“為”字被动句。“為天下貴”,即被天下人所尊貴。因前文曾问“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下面回答“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與”的内容后,自然说“故為天下貴”,前后文有问有答,文...
03614

《老子》65_08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当作“乃至大顺”。“乃”,承上文言,相当於今语“於是”(见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故“乃”前不当有“然後”。又,“至”前不当有“復”。此句是承上文续言。上文已有“反”字,...
03311

《老子》67_音韵_04_水海

水海按:“天下皆謂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小,久矣其細也夫。”大【dāt】,定纽、月部;大【dāt】,定纽、月部;二字為韵。肖【sǐau】,心纽、宵部;肖【sǐau】,心纽、宵部...
0496

《老子》73_02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当有“知”字,正与下文“天之所惡,孰知其極”相衔贯。这里所说的“知此两者,或利或害”,指作者能够知道勇於柔弱无为的一种人有利,勇於坚强有为的一种人有害,这两种不同的结果;下...
0416

《老子》78_03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淮南子·道应训》引作'柔之勝剛也,弱之勝强也',当为《老子》古本,帛书乙本涉前文而误'柔'为'水'(尹振环未订正,仍袭误'柔'为'水');严遵本不仅'夫水'二字讹误,语序也颠倒了,当...
04113

《老子》02_01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这些注释,都在说明“美”、“惡”的事端或概念,皆乃相因对待而生也。又,“美”与“丑”為对言(语言学上叫反义词),此处“惡”,当注释為“丑”,(同理,下“不善”当注释作“惡”...
0567

《老子》06_音韵_07_水海

水海按:“浴神不死,是謂玄牝。”死【sǐei】、牝【bǐei】为韵,二字皆入脂部。“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緜緜呵若存,用之不勤。”門【muen】、根【ken】、存【dzuen】、勤【gien】为韵,四...
03711

《老子》11_01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同”、“共”音异而义通。《玉篇》云:“同,徒东切,共也。”又云:“共,巨用切,同也。”然而,《老子》原本则作“同”,“共”当是义借。 又,轂(简为毂),马叙伦云:“唐写馆...
0546

《老子》14_06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一者”,傅奕本及《文选·头陀寺碑文》注引有此二字,其他通行本皆无。徐梵澄謂“此二字句甚关重要,帛书佳”。“一”是“其上不謬,其下不物”的主语,不可少。此处的“一”是指“未...
0478

《老子》16_08_校笺_04_水海

水海按:通行本删去经文“妄”字欠妥,当补。高说是。然帛书甲本作“”,而不作“妄”。“”(máng),同茫,暗昧,引申为茫然无知、昏昧无知。乙本作“芒”,则为“茫”的古字。《庄子·盗跖...
05713

《老子》20_05_校笺_14_水海

水海按:帛书乙本作“朢呵其未央才(哉)”,“朢”为“望”的古体。《说文·壬部》:“朢,月满与日相朢,以朝君也。从月,从臣,从壬。壬,朝廷也。‘皇’古文‘朢’省。”商承祚《古文考》:...
04312

《老子》24_音韵_05_水海

水海按:“炊者不立,自視者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粽食、赘行。”章【tǐan】、明【mian】,阳部;功【kon】,东部;阳部【an】和东部【on】主要元音相近,韵...
0559

《老子》25_09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帛书甲、乙本皆作“國中有四大”。“國”,《说文·口部》:“國,邦也。从□,从或。”(《广雅·释言》亦言:“國,邦也。”)段玉裁注:“邦、國互训,浑言之也。”又云:“《邑部》...
03811

《老子》28_音韵_04_水海

水海按:“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恒德不離。恒德不離,復歸於嬰兒。”雄【xǐwan】,蒸部,雌【tsYe】,支部;蒸部【en】和耕部【en】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可以旁转,耕部【...
0455

《老子》31_12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罗运贤、古棣之说甚是。应从古字作“竦”。帛书甲、乙本作“立”,則為“竦”之省写,或為“竦”之假借(上古二字皆為来纽,為双声假借)。帛书《甲本释文》与《乙本释文》皆校“立”為...
05012

《老子》36_06_校笺_15_水海

水海按:“柔弱勝强”句,各本文字虽有差异,但於义则无大异。从散文诗的节奏感考虑,从帛书乙本,为四字一句,與前面四字句节奏相谐,况且“明”、“强”为韵(二字入阳部),读来既有节奏感,...
0386

《老子》39_06_校笺_05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毋已”。帛书本為是。河上公注中有“不可但欲清明无已时”语,可知河上公本原作“无已”。“无”则是“毋”的假借字。“毋”,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韩非...
05713

《老子》40_03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蒋锡昌、高亨之说是也。本章的“有”,亦即“有名萬物之母”、“有无相生”的“有”。“有”,实有,即指“有名有形之物”,类似古希腊初期哲学家所说的“实是”(见《形而上学》)。周...
0379

《老子》45_05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燥”,原句亦当作“燥勝寒,静勝熱,清静可以爲天下正。”先说“燥”。《说文》无“躁”字,而有“燥”字,我疑心先秦无“躁”字。《说文》云:“燥,干也。从火,喿...
0328

《老子》48_音韵_03_水海

水海按:“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无為,无為而无以為也。”損、損為韵,文部。又:益【ǐěk】,锡部,為【xǐwai】、為【xǐwai】,歌部。江永《古韵标准》指出:《老子》...
0377

《老子》51_05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爵”,严遵本、傅奕本、敦煌己本等皆作“爵”,正与帛书乙本相合。“莫之爵”,“莫”,否定性无定代词,译为“没有谁”。“之”,代“道德”,作前置宾语。“爵”,...
0297

《老子》54_05_校笺_03_水海

水海按:“長”(zhǎng),大的,排行第一的,意为受尊崇的。林希逸云:“長,尊也。”或解“長”为“宽广”(张松如译)、“長久”(沙少海译)等,非是。 又,河上公注云:“修道於鄉,尊敬...
0517

《老子》57_01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当作“正”也。此句“正”与下句“奇”为对,义正相应。五十八章“正复为奇”,也是相对的两个概念,可知非作“政”也。又:“正”,指清静之道也。四十五章“清静为天下正”,与此章“...
0536

《老子》60_01_校笺_13_水海

水海按:当作“亨”,帛书《老子》乙本为是。陆德明谓“烹,不当加火”,则王弼本原作“亨”,与帛书本合,后人因误本妄改“亨”作“烹”,实非《老子》本字矣。孔广森云:“按:‘亨’、‘烹’...
0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