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

《老子》77_音韵_04_水海

水海按:“天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归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益之。故天之道,損有馀而益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奉有餘。夫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下】者?唯有道者乎!”也...
0247

《老子》70_06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帛书甲、乙本“褐”下皆有“而”字,正与严遵本、敦煌壬本、傅奕本、范应元本同。有“而”字义足。 又,“褐(hè)”,乃《老子》书所用楚方言。《淮南子·齐俗训》注云:“楚人谓袍为...
02413

《老子》50_06_校笺_04_水海

水海按:作“執生”是也。執,保持。執生,谓保存生命,以尽天年。《老子》主张執生,以保生守静、顺乎自然为特点。老子反对“生生”,即过分看重生命而动作、妄为的“养生法”。严遵注云:“贪...
0245

《老子》71_02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帛书乙本作“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盖《老子》原本如此。《吕氏春秋·别类篇》前二句作“知不知,上矣”,“尚”、“上”古通。可知《吕氏春秋》同帛书本,《老子》原本并无第...
02415

《老子》38_09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严遵《指归》云:“夫禮之為事也,中外相违,華盛而实毁,末隆而本衰。禮薄于忠,权轻于威,信不及義,德不逮仁。為治之末,為亂之元,诈伪所起,忿争所因。故制禮作乐,改正易服,进退...
0245

《老子》48_01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有“者”字义足,《老子》原本当有“者”字,《庄子·知北游篇》引有“者”字,即其证。又譣之王弼第二十章注文,其中引此经文作“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皆有“者”字,足可证《老...
0245

《老子》71_音韵_04_水海

水海按:“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尚【zǐan】、病【bian】为韵,二字皆入阳部。又,两“矣”字为虚字脚,故此为富韵。又,知【tǐe】、知【tǐe】为韵,知入支部;尚【zǐan】、病【bi...
02412

《老子》77_07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此句非言“天道”,而言“天下(人事)”,故作“唯有道者乎”(感叹句),或作“唯有道者”(陈述句);作“其惟有道者乎”,衍一“其”字;作“其唯道乎”,与老恉不合;作“其惟道者...
0239

《老子》53_01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古棣说非也。严遵《道德指归》之文,就是据所见《老子》本的原文所作的注解性文字,从中是可以窥见《老子》原文之貌的。从严遵注解性文字看来,严氏所见《老子》本文作“挈”而不作“介...
02313

《老子》59_07_校笺_14_水海

水海按:据《韩非子·解老》云“树木有‘曼根(向四旁伸张的根)’,有直根,(直)根者,书之所謂‘柢’也”;则“深根固柢”之“根”即“曼根”,之“柢”即“直根”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02312

《老子》31_01_校笺_15_水海

水海按:今帛书甲、乙本皆作“夫兵者,不祥之器也”,“夫”下无“佳”字,亦有“之器”二字。按经义,这是一个判断句,“夫”是发语词,不译。“者”是用在判断句中的语气词,表提顿,“也”為...
02312

《老子》55_03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此句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等均作二句,应从帛书甲本作“攫鳥猛獸弗搏”,则与上句“蠭煨蛇弗螫”均为六字句,文式一律,辞意完足。攫(jué)鳥,即鷙鳥也。属鹰鸇之类,能自高空飞...
02311

《老子》23_03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高明说比较符合《老子》之旨。但“孰為此”不是陈述句,而是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谓谁使飄風、暴雨如此?言外之意即“道”,这是自然的。万物既始於“道”,飄風、暴雨亦必因“道”而生...
02212

《老子》01_07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朱、高说是也。陈景元于“同”字断句则非。对于“两者”的解释,旧注颇为分歧。大致有以下几家:河上公注云:“‘两者’,謂‘有欲’、‘无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異名者,所名...
02210

《老子》68_04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之力”二字,帛书本无,盖后人涉上句“是謂不争之德”而妄加。《老子》书中,“德”與“力”是不相对言的。又,“是謂配天”,正与前文“是謂用人”相对言,故不当删去“配天”前“是...
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