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14_12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高明之说是,《老子》原本当作“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執”,持,把握。《广韵·缉韵》云:“執,持也。”顾本成玄英疏亦谓:“執,持也。”“御”,治,治理。《玉篇·彳部》:“...
《老子》14_09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蒋锡昌说是也。苏辙云:“‘狀’,其著也;‘象’,其微也。‘无狀之狀,无象之象’,皆非无也。”吕惠卿云:“象者,疑於有物而非物也;物者,疑於无物而有物也。”此皆工於语言,形容...
《老子》14_07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物”,同“忽”,恍惚不分明貌。《淮南子·原道训》“忽兮怳兮,不可為象兮”,高诱注:“忽,怳,无形貌也。”而“昧”,河上公注為“暗冥”,成玄英疏注為“幽微”,其义即幽暗不明...
《老子》14_08_校笺_16_水海
水海按:“尋尋”,通行本多作“繩繩”,皆為叠音词。“繩繩”(mǐn mǐn),河上公注“行动无穷极”,《释文》谓“无涯际之貌”,唐玄宗疏為“运动不绝之意”。《诗经·周南·螽斯》“宜尔子...
《老子》14_05_校笺_14_水海
水海按:“阑”,同“混”。《中华字海》云:“園hùn,音混,同‘混’,混合。”可知“阑”当為“混”的或体,而非為假借。“裙”则為“園”之假借(“裙”从“君”得声,“阑”即“混”的异体...
《老子》14_06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一者”,傅奕本及《文选·头陀寺碑文》注引有此二字,其他通行本皆无。徐梵澄謂“此二字句甚关重要,帛书佳”。“一”是“其上不謬,其下不物”的主语,不可少。此处的“一”是指“未...
《老子》14_03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捪”,通行本作“搏”或“搏”、“博”者(“搏”、“博”為“搏”之形讹),皆為误。“捪”,抚摸也。《说文》云:“捪,抚也,一曰摹也。”“捪”或体作“捪”,《...
《老子》14_04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至計(简作计)”,《甲本释文》、《乙本释文》、高明、尹振环等皆校为“致詰”。“至”,动词,达到,与“致”义通。《玉篇》云:“至,达也。致,至也。”《礼记·乐记》“乐至则无...
《老子》14_01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当作“微”,帛书為是。“微”,无形迹之义。《说文》:“微,隐行也。”《小尔雅·广诂》:“微,无也。”又河上公注:“无形曰微。”吴澄注:“微则杳漠无形。”“道”非視觉所能及,...
《老子》13_11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据上文“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託天下矣”,此处当应作“愛以身於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矣”,帛书本似于“愛以身”后省一“於”字。明世德堂本《庄子》引文和陈景元本即有“於”字。“...
《老子》13_音韵_03_水海
水海按:“龍辱若驚,貴大梡若身。何謂龍辱若驚?龍之為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龍辱若驚。”驚【kǐen】,耕部;身【cǐen】,真部。因耕部【en】和真部【en】,主要元音相同(不属于对...
《老子》13_09_校笺_13_水海
水海按:本句各本不一,而帛书本作“故貴為身於為天下”则为古《老子》本文。《庄子·在宥篇》所引“故貴以身於為天下”,即本于《老子》原文(“貴”后“以”字,為《庄子》作者所改,因“以”...
《老子》13_10_校笺_13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若可以託天下矣”。楼宇烈云:“《庄子·让王篇》:‘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惟无以天下為者,可以託天下也。’又‘託’字,陶鸿庆说当与下节注之...
《老子》13_08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蒋锡昌说极是。“及”:若,如果。“无身”:无自身。意译为“不顾自身”或者“不自私其身”,皆不合老子之旨。 又,河上公注:“使吾无有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
《老子》13_06_校笺_04_水海
水海按:《老子》此处之“梡”,则為“完”之音假,并非“患”之同音假借。这反映的是老子本人曾经受过“完刑”的重要文句,不当校為“患”,详见前文。此处“何謂貴大梡若身”,亦不能倒而言之...
《老子》13_07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帛书本有“者”和“也”两字,则表义足。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等本即有“者”字,《驳夷夏论》引经文有“也”字,即其证。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所以遭受大完之刑,正因為我有自身。...
《老子》13_03_校笺_19_水海
水海按:“龍(寵)之為下也”则为《老子》原文。王弼、傅奕诸本作“寵為下”,则省去句中助词也。本句的意思是宠荣是下等的。“為”,动词,是;“下”,即卑下之义。“龍(寵)、辱”相辅相成...
《老子》13_02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当有“若驚”二字。“何謂龍辱若驚”与下文“何謂貴大梡若身”文例相同:以设问启下文。别本无“若驚”二字,误脱也。强思齐本成玄英疏云:“‘何謂寵辱?’假设疑问也。”则成玄英本亦...
《老子》13_01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此前句是古语,老子引而用之。“龍(简作龙)”,通“寵(简作宠)”(chǒng),《甲本释文》即校為“寵”。《广雅·释言》云:“龍,寵也。”王念孙疏证:“龍、寵声相近,故古人以二...
《老子》12_音韵_10_水海
水海按:“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盲【mean】、狂【gǐwan】、方【pǐwan】、爽【fǐan】為韵,此四字皆入阳部;聾【lon】...
《老子》12_07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有连词“而”义顺。范应元注文中,也出“而”字(见下引)。故今从帛书乙本。 又,河上公注云:“去彼目之妄视,取此腹之养性。”
《老子》12_07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故去彼而取此”,“彼”指“為目”,“此”指“為腹”。人一起贪欲,则永难满足,以致亡身。所以老子要“去目”,即“摒弃物欲的诱惑”,而“為腹”即“持守安足的生活”。“去目”、...
《老子》12_04_校笺_05_水海
水海按:关于“爽”之义,约有以下几种说法: 其一曰“爽”為“亡”(亡失)。河上公注云:“‘爽’,亡也。人嗜于五味,则口亡,言失于道也。”邵若愚注云:“‘爽’,失也。盲、聾、口失,皆...
《老子》12_04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以上八说,都不确当,盖未得老子之真义也。《老子》此处之“爽”,為楚方言。《楚辞·招魂》云:“厉而不爽些;”王逸注云:“厉,烈也;爽,败也。楚人名羹败曰‘爽’。··(言)其味...
《老子》12_05_校笺_05_水海
水海按:“聾(简作聋)”,乃為《老子》书所用楚方言。扬雄《方言》卷六云:“耸、,聾也。半聾,梁、益之间谓之‘聹’;秦、晋之间听而不聰,闻而不达谓之‘聹’;生而聾,陈、楚、江淮之间谓...
《老子》12_05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帛书甲、乙本文次与通行本稍异,似有错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正义引“五味令人口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其文次又不同。《庄子·天地篇》云:“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
《老子》12_06_校笺_05_水海
水海按:有“之治也”三字,使文句义盛,《老子》原本当有此三字,后人因囿于“《老子》五千文”的俗则,而遂削删《老子》“之治也”三字。又,“為腹而不為目”,意即只求安静温饱,不求纵情于...
《老子》12_02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馳騁田獵”,纵馬追逐而獵取禽兽。“田”即古“畋”字。段玉裁《说文》注云:“‘田’即‘畋’字。”古文献多用“田”為“畋”,甲骨卜辞“畋獵”之“畋”皆写作“田”。又:“獵”,...
《老子》11_音韵_04_水海
水海按:“卅輻同一轂,當其无,有車之用也。然(挻)埴而為器,當其无,有埴器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无之以為用。”輻【pǐwek】,职部;轂【kǒk】,屋部;职部【ek】和屋部【ok】,主要元音...
《老子》12_01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使”、“令”之义通,然《老子》原本作“使”,《吕览》高注、《庄子》和《淮南子》出“使”字,即其证。“明”為“盲”之讹,《吕览》高注、《庄子》和《淮南子》皆云“五色……使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