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27_述评
《老子》本章节讲的是“自然无为”的一些做法。冯达甫曾指出:“因顺自然,则善救人救物,否则虽智大迷,这道理是深远微妙的。故首举因顺自然的显效,次说明圣人常因顺自然,再指出不贵师爱资为...
《老子》25_述评
本章节是老子对“道”本体及运动特性、作用等的集中描述。可以说是老子的“道本体论”的重要章节。 曾经做过史官的老子,有记录和观察天象的实际活动;因此,他对于天道和宇宙方面的思考,必然...
《老子》24_述评
本章节经文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等本,皆列为《道经》之第二十四章。帛书甲、乙本此章节排在第二十一章之后,当是第二十二章。照帛书排列,此章后便是“···不自视,故明;不自见,故章;...
《老子》14_述评
本章节描述了“道”体的特性。 形而上的“道”,不是一个有具体形象的东西。它既无形,当然也无声、无迹。因此《老子》说“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捪之而弗得”;又谓“随而不见其后...
《老子》33_述评
这一章节是一组人生格言,讲的是个人修养问题。“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知人需要察辨能力,自知则需内省功夫。察辨仅需智慧,内省则要克己灭私。所以,“自知”比“知人”更难。“胜人...
《老子》29_述评
此章节主要宣扬的是无为守中、顺任自然的思想。吕惠卿说:“《老子》言取天下常以无事。无事者,因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故能得天下之心而使之不去,非有以为之也。惟道可以御器。天下之器神器也...
《老子》10_述评
本章主题在于说明修身兴国之道,并非有的学者所讲的“进一步发挥老子消极无为的政治观点”。修身兴国是老子人生哲学探讨的重大课题。而其总原则是循乎自然,以保全本性;谦下柔弱,以消除横逆。...
《老子》77_述评
老子在这一章节中,主要是讲“平等”问题。陈柱发微此旨云:“此老子主张一切平等之说也。夫贵者愈贵,则贱者愈贱,富者愈富;富者愈富,则贫者愈贫;而天下之富者,必少于贫者,贵者必少于贱者...
《老子》38_述评
《老子》本章的主旨是:崇尚道、德,反对礼、智。吴澄曾谓“贵德而不尚礼”、“体道而不用智”为此章主题。 《老子》本章,“道”是自然无为的道。老子认为,凡是符合“无为”的行为,就符合了...
《老子》02_述评
老子认为现象界的一切事物及其称谓、概念、价值判断都是在对待的关系中产生的。 天下之物,总是一分为二,二又共处于一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互相对待,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又互相转化。 “天...
《老子》66_述评
《老子》这一章不是旨在讲所谓“统治术”(即古人所说的“君人南面之术”),而斯旨在讲“善下”、“不争”,能够给人民带来好处,这样人民就不会反抗统治者,当然社会就趋向安定的局面。 老子...
《老子》43_述评
这一章节申述的是“守柔”、“无为”的思想。老子首先指出柔能胜刚:“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可见“至柔”的东西威力之强,作用之大。“守柔”是“无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老子进...
《老子》74_述评
这是一章反对严刑的名文。老子见当世“勇于用刑”,出于“悯时救世之心”(魏源语),而儆最高统治者:止杀! 人的生死本是自然的事情。庄周有云:“适来,时也;适去,顺也。”这就是说,人的...
《老子》15_述评
本章节旨在说明善道者的修养、表现和精神境界。 老子认为,道是深奥玄妙、恍惚不可捉摸的,得道者的精神境界也是深远通达、难以令人记识的。这种人办事冷静谨慎、思虑周全,举止谦恭庄重,生性...
《老子》50_述评
此章是讲的“执生”之道。 “出生,入死”都有固有的规律。人之生,必有其所以生之理;而人之死,亦必有其所以死之理。生与死皆自然之理也。但有的人,既生之后,自贵其身,贪厌好得,求益其生...
《老子》11_述评
本章说明“有”、“无”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但主旨在于强调“无”的作用,反映了老子崇“无”的思想倾向。有人说本章主旨在于阐发“有”、“无”统一论。答曰:不合老旨也(见前注文)...
《老子》64_述评
《老子》在这一章节里谈了一些发展、变化的观点,他又以发展变化的辩证观点作为自己“无为”政治主张的哲学基础,所以有人指出老子这一章是明无为之旨(魏源语)的。 老子指出,“其安也,易持...
《老子》23_述评
本章节老子首先提出“希言自然”。老子说“希言自然”,并不是说他就不谈“自然”了,下面他谈的“飘风”、“暴雨”、“天地”,就都是“自然”。老子从“飘风”、“暴雨”这些失“常”的自然现...
《老子》34_述评
本章节的主旨是通过阐述“道”的某些特性与功能,从而达到法“道”的目的。《老子》认为,“道”虽然不真切,但它可左可右,无处不在,无所不包。虽然它成就万物,但它不命万物为己有;就是万物...
《老子》49_述评
这一章讲的是“圣人”如何处世治天下。 “理想的治者,收敛自己的意欲,不以主观来釐定是非好恶的标准,破除自我中心,去体认百姓的需求,而敞开彼此隔阂的通路。理想的治者,浑厚真朴,以善心...
《老子》58_述评
这一章节老子讲了一些辩证法观点。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其主要贡献,是他对矛盾统一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把老子的“反也者,道之动也”和“正言若反”视为《道德经》中对立统一思想的一个“总纲...
《老子》28_述评
老子在本章节中巧妙地表达了他的进取思想。《庄子·天下篇》引述老聃之语:“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并对此发微说:“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
《老子》01_述评
老子本章提出了“道”这个哲学概念。在老子哲学中,“道”是个特定概念,它至少有五种规定性:一、道是太初混沌;二、道是客观实在;三、道是万物之本原;四、道是客观规律;五、道是政治、人生...
《老子》76_述评
这一章节《老子》宣传了贵柔戒强的思想。清世祖就指出:“老子之学主于尚柔,故此章以人与草木之生死为喻,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则凡有形者必以坚强而死,...
《老子》52_述评
这一章节老子讲的也是有关认识论的问题。 老子曾经在朴素的唯物论的基础上,提出“道”这一概念。在老子那里“道”既是一种永恒运动着的物质性实体,又是这一实体运动变化所依据的客观规律。它...
《老子》59_述评
老子在这一章节提出了“治人”、“事天”应该施用“啬”这一方法策略,就是说治国养生,要重视爱惜精神欲望。朱熹就指出:老子之学,谦冲、俭啬、全不肯役精神。魏源则指出:“老子之书,上之可...
《老子》57_述评
老子这一章节比较集中地宣扬了“无为”的政治思想。《老子》本章的主旨,被王弼概括为“崇本”。 《老子》“崇”的“本”是指什么呢?就是“无为”、“好静”、“无事”、“欲无欲”,此“四者...
《老子》22_述评
本章节紧承上章节而来,它们一正一反,珠联璧合,充满了辩证法思想。 老子以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渊博的哲理智慧来观照现实世界中种种事象的变化,他认识到:一、世间普遍存在着对立统一,事物常在...
《老子》61_述评
《老子》这一章节的中心意思,是宣扬“大者宜为下”的思想。 班固评先秦道家时说:“(道家)合于尧之克攘(让),易之嗛赚,一谦而四益。”(《汉书·艺文志》)老子见于大道“为而不恃,功成...
《老子》31_述评
本章节言述兵事乃不得已而用之,即“为而不争”,表达了老子反对侵伐战争的思想。老子表现了自己对兵器的厌恶情绪。他认为兵器是不祥之物,兵器与凶杀相连,祸患都是人们借助它来造成的,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