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34_07_校笺_12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理天下之聖人,布德施惠,淳风偃化,物遂生成,法道忘功,不自為尊大,故能成其光大之业尔。”
《老子》42_01_校笺_06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道者虚极之神宗,一者冲和之精气,生者动出也。言道动出和气,以生于物,然应化之理由自未足,更生阳气,积阳气以就一,故谓之二也。”
《老子》65_03_校笺_10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以’,用也。‘贼’,害也。言人君任用智诈之臣,使之理國,智多则权谋将作,谋用则情伪斯起,伪起则道废,有害于國,故云‘國之賊’。”
《老子》39_03_校笺_06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神者,妙萬物以为言,由得一故,故能通变无方,不可形诘尔。水注川为溪,注溪为谷,言谷得一,故能泉源流润,盈满不竭尔。”
《老子》17_06_校笺_14_唐玄宗
唐玄宗注云:“功成而不执,事遂而无为,百姓日用而不知,謂我自然而成遂,则‘太上下知有之’之謂也。”
《老子》22_11_校笺_11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若能曲顺不逆者,信有全理,歸之于己尔,故云誠全而歸之。誠,信也。”
《老子》18_01_校笺_11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大道廢者,世俗浇漓,人人浮竞,玄晏之风斯泯,穆清之化不存,失至道无为之事,故云廢也。廢则有兼爱之仁,裁非之義,淑薛于其间矣。故《庄子》曰:‘道隐于小成。’小成谓仁義等...
《老子》37_02_校笺_12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侯王若能守道清静,无為无事,则萬物將自感化,君之善教而淳樸矣。”
《老子》24_04_校笺_04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夫谦者德之柄,让者礼之文,苟失斯道,无从而可,况自专固伐取,欲以求功,不让则争,功斯滥矣。故云‘自伐者无功’。”
《老子》12_02_校笺_10_唐玄宗
唐玄宗注云:“馳騁世务,耽著有為,如彼田獵,唯求杀获,日以心斗,逐境奔驰,静而思之,是發狂病也。”
《老子》76_05_校笺_11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木本强大,故處于下。枝条柔弱,共生于上。盖取其柔弱者處上,强梁者在下。总结上文木根本强大,則枝叶共生其上之义,欲明强梁之人,常在柔弱之下尔。”
《老子》78_01_校笺_16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水之为性,善下不争,动静因时,方圆随器,故举天下之柔弱者,莫过於水矣。而攻堅强,莫之能勝者,夫水虽柔,而能穴石;石虽堅而不能损水。若以堅攻堅,则彼此而俱损;以水攻石,...
《老子》46_04_校笺_04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禍,害也,神不祐也。夫亡败之禍缘何而来?由贪土地,求而无厌,不知止足,致神道不祐,而婴禍害。人之有过,过非一途,贪之为禍,禍之大尔。”
《老子》27_06_校笺_17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言聖人心虽凝寂,教则流通,故常用善能以救人,必令释然而达解。大慈平等,无所偏隔,凡是于人,尽皆善诱,故云‘常善救人,故无棄人’。”
《老子》46_05_校笺_11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咎,殃咎也。夫贪冒之雄,欲心增侈,得之不已,而又求之,非道得之,则不旋踵自招殃咎,不亦宜乎?可欲,谓欲而未得,初起贪心,罪轻於禍,不知足者,得而更须,禍重於罪。莫甚於...
《老子》33_06_校笺_09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强勉力行,曾不懈怠,自知自勝,终久不渝,可謂有志节矣。”
《老子》20_08_校笺_18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我,老子自称,言我抱道含和,獨能泊然安静,於彼世间有为之事,情欲等法,略无形兆。”
《老子》01_07_校笺_09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两者,謂‘可道’、‘可名’,‘无名’、‘有名’,‘无欲’、‘有欲’,各自其两,故云‘两者’。”注云:“如上两者,皆本于道,故云同也。动出应用,随用立名,则名異矣。出则...
《老子》04_01_校笺_17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沖’,虚也,谓道以沖虚为用也。夫和气沖虚,故为道用。用生萬物,物被其功。论功则物疑其光大,语沖则道曾不盈满,而妙本深静,常为萬物之宗。”
《老子》31_11_校笺_16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上將主軍,則专殺,故處右。偏將為副,不专殺,故處左。今左尊而右卑,上將軍却右者,言用之道同于喪禮尚右。今上將軍居右,是以喪禮處置之尔。”
《老子》25_08_校笺_13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因强名曰大,而举所以次大者,故天能颠玄在上,垂覆万物;地能宁静于下,厚载万物;王能清静无為,而化万物。此三大也,吾道一以贯之矣。”
《老子》07_02_校笺_11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天以气象,故称長;地以形质,故称久。前句标问,此假答云: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覆载万物,長育群材,而皆资禀于妙本,不自矜其生成之功用,以是之故,故能長久。又解云:不...
《老子》21_09_校笺_12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吾何知万物本始皆禀于道,道必度閲之,令达其生成用然哉?答云:‘以此甚精、甚信,凡今万物皆稟生成,故知之尔。”
《老子》22_10_校笺_10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此引古以结‘曲全’也。言自古有此‘曲全’之言,豈虚有此言而无实者哉?”
《老子》55_08_校笺_04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人能如婴儿,知和柔之理,修而不失者,是谓知真常之行也。人能知真常之行,而保精爱氣者,是曰明达。了悟之人知和知常,叹同德之美,后益生使氣,举失道之过。祥者,吉凶之兆,言...
《老子》76_04_校笺_17_唐玄宗
唐玄宗注:“见哀者勝,故知恃强者必败。”
《老子》39_07_校笺_08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地得道用,而致寧静,当须忘其寧静,若矜用其寧,將恐至于發泄不成形也。”
《老子》33_05_校笺_04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知足在心,心若知足,则无贪求,虽箪食瓢飲,傲然自足,可謂富矣。”
《老子》09_03_校笺_10_唐玄宗
唐玄宗注云:“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此明盈难久持也。”
《老子》57_09_校笺_11_唐玄宗
唐玄宗注云:“无爲,则清静,故人自化。好静,则得性,故人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