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17_02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其次親之,其次譽之’,开元、至元不重‘其次’二字,下同。”
《老子》31_09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至元同开元(即御注本)。邢州‘志’作‘意’,无‘矣’字。”
《老子》04_05_校笺_05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无‘誰’下‘之’字。”
《老子》20_12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我愚人之心也哉’,开元无‘也哉’二字。”
《老子》15_08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邢州作‘混若樸’。‘敦’作‘混’,疑涉下文而误。”
《老子》38_11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至元两‘處’字作‘居’。”
《老子》36_06_校笺_07_王昶
王昶云:“至元同开元。”水海按:开元碑本作“柔弱勝剛强”。
《老子》27_03_校笺_08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作‘善計不用籌算’。”
《老子》26_03_校笺_08_王昶
王昶云:“至元‘宴’作‘燕’。”
《老子》42_08_校笺_09_王昶
王昶云:“至元(即高翻本)同开元(即御注本)。”
《老子》20_10_校笺_10_王昶
王昶云:“开元作‘乘乘无所歸’,至元作‘乘乘兮若无所歸’。”
《老子》63_07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开元‘猶’作‘由’,古通。”
《老子》20_13_校笺_10_王昶
王昶云:“‘沌沌兮’,开元无‘兮’字。”
《老子》15_09_校笺_07_王昶
王昶云:“邢州本作‘曠若谷,混若濁’,句法与此(指景龙本)同。”
《老子》57_09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至元同开元,‘我好静而民自正’在‘我无事而民自富’句下。”
《老子》20_15_校笺_13_王昶
王昶云:“至元作‘忽若晦’。”
《老子》09_04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至元‘驕’作‘憍’。”
《老子》39_05_校笺_05_王昶
王昶云:“至无同开元。”
《老子》34_03_校笺_08_王昶
王昶云:“‘衣被’,开元、至元作‘愛養’。”
《老子》26_05_校笺_08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本’作‘臣’。”
《老子》14_10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邢州无此句。开元作‘忽恍’。”
《老子》02_03_校笺_08_王昶
王昶云:“易州、开元御注本无‘之’字,六句皆然。”
《老子》07_02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邢州无‘且’字。”
《老子》08_02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作‘又不争处’。”
《老子》66_07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开元‘莫’作‘與’,误。”
《老子》32_05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民’作‘人’。”
《老子》20_18_校笺_07_王昶
王昶云:“至元同开元(作‘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母’)。”
《老子》17_05_校笺_09_王昶
王昶云:“‘猶兮其貴言哉’,开元、邢州、至元无‘兮’、‘哉’二字。邢州‘猶其’乙(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