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共58篇

《老子》21_05_校笺_07_王昶

王昶云:“至元作‘杳兮冥,其中有精’。”
0868

《老子》30_05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至元‘驕’作‘憍’。”
0855

《老子》49_04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开元无‘矣’字,‘得’作‘德’。下同。”
08411

《老子》15_11_校笺_05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作‘孰能濁以静之徐清’。”
07815

《老子》20_16_校笺_12_王昶

王昶云:“至元同开元(作‘寂兮似无所止’)。”
07110

《老子》15_07_校笺_05_王昶

王昶云:“邢州‘釋’作‘汋’。”
0696

《老子》29_07_校笺_09_王昶

王昶云:“邢州作‘或接或隳’,至元作‘或載或隳’。”
06312

《老子》61_01_校笺_03_王昶

王昶云:“‘大國者,天下之下流’,开元、至元无‘天下之’三字。”
0598

《老子》13_03_校笺_11_王昶

王昶云:“至元作‘寵為下’。”
05811

《老子》15_14_校笺_09_王昶

王昶云:“至元同开元(即御注本)。”
0568

《老子》15_04_校笺_07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无‘兮’字,下句同。”
0536

《老子》20_08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邢州(遂州本)作‘我魄未兆’。开元、至元作‘我獨怕其未兆’。”
0538

《老子》07_01_校笺_03_王昶

王昶云:“邢州作‘天地長久’。”
05214

《老子》13_02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至元作‘何謂寵辱’。”
04913

《老子》15_05_校笺_05_王昶

王昶云:“诸本‘猶’下亦有‘兮’字,陆希声、至元本并与此(‘猶若畏四鄰’)同。”
04811

《老子》29_05_校笺_08_王昶

王昶云:“至无‘噤’作‘呴’。”
04813

《老子》33_08_校笺_02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忘’作‘亡’,河上作‘妄’,传写之误。”水海按:河上公本经文作“亡”,而注文出“妄”字,有可能古河上公本作“妄”。
04812

《老子》04_04_校笺_03_王昶

王昶云:“开元作‘湛常存’,邢州作‘湛似或存’,至元‘或’作‘常’。”
0476

《老子》34_01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至元作‘大道汎兮’。”
0475

《老子》30_08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是謂非道,非道早已’,开元、至元两‘非’字作‘不’。”
04712

《老子》22_01_校笺_08_王昶

王昶云:“开元‘正’作‘直’。”
04511

《老子》22_02_校笺_07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敝’作‘弊’。”
0456

《老子》25_02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作‘寂兮寥兮’。”
04414

《老子》49_09_校笺_03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作‘為天下渾其心’。”
0447

《老子》10_04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作‘能无為’。”
04414

《老子》66_05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至元同开元,唯‘民’字同此。”
04412

《老子》20_05_校笺_08_王昶

王昶云:“邢州作‘莽其未央’。”
04215

《老子》05_05_校笺_05_王昶

王昶云:“邢州作‘多聞數窮’。”
04114

《老子》45_07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无‘知’字,‘靖’作‘静’。”
0396

《老子》21_03_校笺_09_王昶

王昶云:“至元同开元(作‘忽兮恍,其中有象’)。”
0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