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共58篇

《老子》22_02_校笺_07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敝’作‘弊’。”
0466

《老子》61_01_校笺_03_王昶

王昶云:“‘大國者,天下之下流’,开元、至元无‘天下之’三字。”
0688

《老子》13_03_校笺_11_王昶

王昶云:“至元作‘寵為下’。”
07011

《老子》29_07_校笺_09_王昶

王昶云:“邢州作‘或接或隳’,至元作‘或載或隳’。”
07912

《老子》08_02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作‘又不争处’。”
02811

《老子》29_05_校笺_08_王昶

王昶云:“至无‘噤’作‘呴’。”
05513

《老子》25_02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作‘寂兮寥兮’。”
04714

《老子》33_08_校笺_02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忘’作‘亡’,河上作‘妄’,传写之误。”水海按:河上公本经文作“亡”,而注文出“妄”字,有可能古河上公本作“妄”。
05012

《老子》42_08_校笺_09_王昶

王昶云:“至元(即高翻本)同开元(即御注本)。”
03713

《老子》15_14_校笺_09_王昶

王昶云:“至元同开元(即御注本)。”
0608

《老子》30_05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至元‘驕’作‘憍’。”
0985

《老子》09_04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至元‘驕’作‘憍’。”
0486

《老子》57_09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至元同开元,‘我好静而民自正’在‘我无事而民自富’句下。”
03410

《老子》17_05_校笺_09_王昶

王昶云:“‘猶兮其貴言哉’,开元、邢州、至元无‘兮’、‘哉’二字。邢州‘猶其’乙(逆)转。”
02712

《老子》20_10_校笺_10_王昶

王昶云:“开元作‘乘乘无所歸’,至元作‘乘乘兮若无所歸’。”
03910

《老子》20_05_校笺_08_王昶

王昶云:“邢州作‘莽其未央’。”
04415

《老子》38_11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至元两‘處’字作‘居’。”
0408

《老子》15_07_校笺_05_王昶

王昶云:“邢州‘釋’作‘汋’。”
0866

《老子》04_05_校笺_05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无‘誰’下‘之’字。”
0409

《老子》17_02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其次親之,其次譽之’,开元、至元不重‘其次’二字,下同。”
0405

《老子》15_04_校笺_07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无‘兮’字,下句同。”
0586

《老子》66_07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开元‘莫’作‘與’,误。”
0277

《老子》07_01_校笺_03_王昶

王昶云:“邢州作‘天地長久’。”
05414

《老子》45_07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无‘知’字,‘靖’作‘静’。”
0416

《老子》07_02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邢州无‘且’字。”
02712

《老子》36_06_校笺_07_王昶

王昶云:“至元同开元。”水海按:开元碑本作“柔弱勝剛强”。
03911

《老子》27_03_校笺_08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作‘善計不用籌算’。”
04111

《老子》20_12_校笺_04_王昶

王昶云:“‘我愚人之心也哉’,开元无‘也哉’二字。”
0419

《老子》15_11_校笺_05_王昶

王昶云:“开元、至元作‘孰能濁以静之徐清’。”
09215

《老子》15_08_校笺_06_王昶

王昶云:“邢州作‘混若樸’。‘敦’作‘混’,疑涉下文而误。”
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