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69_02_校笺_04_吴澄
吴澄云:“為主,肇兵端以伐人也;為客,不得已而应敌也。進寸,难進也;退尺,易退也。”
《老子》70_02_校笺_09_吴澄
吴澄云:“老子教人,柔弱谦下而已。其言甚易知,其事甚易行也。世降俗末,天下之人,莫能知其言之可貴,莫能行柔弱谦下之事者。”
《老子》72_03_校笺_04_吴澄
吴澄云:“‘不狎’,旧本作‘不厭’,庐陵刘氏云:‘上句不厭,当作不狎。’今从之。夫惟不狎其所居,而畏所畏;是以不厭其所生,而大可畏者不至矣。”
《老子》75_04_校笺_14_吴澄
吴澄云:“賢,犹勝也。貴生,貴重其生,即生之厚。求生之心重,保养太过,将欲不死而适以易死。至人非不爱生,顺其自然,无所容心,若无以生為者,外其身而身存,賢於重用其心,以貴生而反易死...
《老子》76_04_校笺_20_吴澄
吴澄注云:“用兵示弱者,谋深而工,敵輕而玩之,故勝。恃强者虑浅而骄,敌惧而备之,故不勝。兵法始如处女,敵人开户,示之,弱也;后如脱兔,敵不及距,則能勝之矣。”水海按:谓用兵恃强而骄...
《老子》76_05_校笺_13_吴澄
吴澄注云:“上文言兵强者,为人所勝,是處下也,不能如勝人者之處上。木强者,近根之干,是處下也,不得如小枝之處上。推此物理,则知人之德行,凡堅强者,矜己凌人,必蹶其贵高,而反處人下矣...
《老子》77_02_校笺_08_吴澄
吴澄云:“‘抑之’、‘舉之’二句言張弓。‘有餘’、‘不足’二句言天道。凡弛弓俯其体,則弣在上,弰向下;張之而仰其体,則弣向下,弰在上。是抑弣之高者,使之向下;舉弰之下者,使之在上。...
《老子》77_07_校笺_10_吴澄
吴澄注云:“有道之君,贵為天子,富有四海,而不自有其富贵;菲饮食,恶衣服,卑宫室,為天下惜财而不苟费;制田里,教树艺,薄税敛,使民家给人足。是以己之有餘而奉天下也。”水海按:此言只...
《老子》78_04_校笺_10_吴澄
吴澄注云:'水为至柔弱之物,而能攻至堅剛之金石。此柔弱能勝剛强,天下之人莫不知之,而莫有能行柔弱之事者,盖叹之也。'
《老子》78_08_校笺_04_吴澄
吴澄云:''正言若反',旧本以此为上章末句。今按:上章'聖人云'四句作结,语意已完,不应又缀一句于末,他章并无此格。'绝学无忧'章,'希言自然'章,皆以四字居首,為一章之纲,下乃详言之,此...
《老子》01_07_校笺_12_吴澄
吴澄云:“此两者,謂‘道’与‘德’。同者,‘道’即‘德’,‘德’即‘道’也。玄者,幽昧不可测知之意。‘德’自‘道’中出而異其名,故不謂之‘道’而謂之‘德’。虽異其名,然‘德’与‘道...
《老子》02_01_校笺_11_吴澄
吴澄云:“美谓美于他物,以质而言也。善谓善于其事,以能而言也。美、惡,善、不善之名,相因而有。以有惡,故有美;以有不善,故有善。皆知此之為美,则彼為惡矣;皆知此之為善,则彼為不善矣...
《老子》03_02_校笺_06_吴澄
吴澄云:“‘貴’謂寳重之。貨之難得者,其利可貴。上之人苟貴之,则民皆欲求其利,而至于為盗矣。”
《老子》03_05_校笺_07_吴澄
吴澄注云:“四‘其’字,皆指民而言。‘虚其心’,使民不知利之可贵,而无盗心也。‘实其腹’,谓民虽不贪于利,然聖人阴使之足食而充实,未尝不资夫貨也。‘弱其志’,谓使民不知名之可尚,而...
《老子》04_01_校笺_18_吴澄
吴澄注云:“‘沖’字本作‘盥’,器之虚也。道之体虚,人之用此道者,亦当虚而不盈,盈则非道矣。沖,直中切。”
《老子》04_04_校笺_10_吴澄
吴澄注云:“‘湛’,澄寂之意。道之体虚,故其存于此也。‘似或存’,而非实有一物存于此也。此一句言道之体虚也。”
《老子》05_02_校笺_05_吴澄
吴澄云:“聖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芻狗為喻。盖聖人之心,虚而无所倚著,若有心于爱民,则心不虚矣。”水海按:吴氏所谓“心虚”,含有心无成见之意。
《老子》06_02_校笺_08_吴澄
吴澄云:“‘門’謂所由以出;‘根’謂所由以生。虚无自然者,天地之所由以生,故曰‘天地根’。‘天地根’者,天地之始也,《庄子》所謂‘常无有’者,此或号之为‘元始’,先天之祖。”
《老子》07_05_校笺_03_吴澄注
吴澄注云:“聖人非欲成其私也,而自有身先身存之效。假设众人有心成其私者言之,则为能成其私也。”
《老子》08_01_校笺_05_吴澄
吴澄注云:“‘上善’,谓第一等至极之善,有道者之善也。其若水者何也?盖水之善,以其灌溉浣濯,有利萬物之功,而不争處高洁,乃處衆人所惡卑污之地,故幾於有道者之善。‘幾’,近也。‘惡’...
《老子》09_02_校笺_13_吴澄
吴澄注云:“‘揣’,捶之也。言捶锥锋者不可以鋭,鋭之则易于挫,而不可長保其鋭矣。”
《老子》09_05_校笺_16_吴澄
吴澄云:“天之道,虚而不盈,故四时之序,成功者去。···身退不盈,而長保其贵,是亦長保其富也。”
《老子》12_06_校笺_09_吴澄
吴澄云:“聖人但為实腹而养气,不為悦目而徇物也。故悉去彼在外之诸妄,而独取此在内之一真。上言‘目盲’、‘耳聾’、‘口爽’、‘心狂’、‘行妨’五者,下但言‘不為目’,盖举一,以包其四...
《老子》13_01_校笺_13_吴澄
吴澄云:“寵,犹爱也。名位之尊,人以為荣;反观之,则辱也。故知道者不爱,而爱之者于此而驚焉。谓不能忘之,而以之动心也。貴,犹重也。貨财之富,人以為大利;反观之,则大患也。故知道者不...
《老子》13_11_校笺_10_吴澄
吴澄注:“天子之尊,四海之富,皆以其身為天下者也。知道之人,愛惜貴重此身,不肯以之為天下。宁不有天下,而不轻用其身。夫惟如此,乃可以寄託以天下也。‘寄’,犹寄百里之命之寄;‘託’,...
《老子》15_10_校笺_12_吴澄
吴澄云:“‘曠’,空豁貌。‘若谷’,虚而善应也。”
《老子》15_11_校笺_19_吴澄
吴澄云:“濁者,動之时也,動继以静,则徐徐而清矣。”
《老子》15_12_校笺_15_吴澄
吴澄云:“安者,静之时也。静继以動,则徐徐而生矣。安谓定静,生谓活動。盖惟濁故清,惟静故動。以是推之,则曠者不盈而盈,敦者不器而器,涣者不凝而凝,儼者不為主而主,猶豫者不為先而先,...
《老子》16_13_校笺_08_吴澄
吴澄注云:“‘殆’,謂损寿而危其身也。按:‘殆’字从歺,训危,训将,训近。凡字从歺者,多是死之义。‘殆’者盖危而将近於死也。死者气尽而终,盖有穷匮竟尽之意。‘没身不殆’,终此身而生...
《老子》17_01_校笺_17_吴澄
吴澄云:“大上,犹言最上。最上謂大道之世,相忘于无为,民不知有其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