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老子》26_01_校笺_07_蒋锡昌
蒋锡昌云:“按:王弼注《易经》之《恒卦》引此与今本同。皇侃疏《论语·学而篇》第一引作‘重為輕根,静為躁本’。按:重谓寡欲自重,輕谓纵欲自輕,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為,躁谓急功好...
《老子》76_04_校笺_06_刘师培
刘师培云:“按:俞说是。《淮南子·原道训》亦作‘兵强則灭,木强則折’。疑‘不勝’系后人注文;‘兵’涉上文‘兵强’而误。”
《老子》40_01_校笺_01_校勘
此句,帛书甲本损掩“反也者”三字;乙本如此。今从乙本。其他诸本皆无两“也”字。赵至坚本“反”作“返”,其他诸本同帛书乙本。
《老子》79_04_校笺_06_唐玄宗
唐玄宗疏云:'唯天道平施,而與善不欺,故司契清静者,天福其善,则吉无不利。立法残伤者,天降以殃,则孳不可逭,岂非皇天无親,唯德是辅者乎?'
《老子》44_03_校笺_08_河上公
河上公云:“甚愛色,费精神;甚愛财,遇祸患。所愛者少,所費者多,故言‘大费’。生多藏于府库,死多藏于丘墓。生有攻劫之忧,死有掘冢探柩之患。”
《老子》34_06_校笺_11_吴澄
吴澄云:“道之至大也··而不自以為大;聖人亦若此矣,是以能成其大也。”
《老子》54_09_校笺_06_蒋锡昌
蒋锡昌云:“强本成疏引经文云:‘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则成玄英作‘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老子》36_01_校笺_18_古棣
古棣云:“‘翕’,河上公注本作‘噏’,帛书乙本作‘擒’(甲本作‘拾’,系抄误),河上公古本(古棣指王羲之本)作‘翕’。《说文》未收‘翕’字。‘翕’乃古字。许书有些古字未收,如许书无...
《老子》57_01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正’字,傅奕、陈碧虚并云‘古本作政’。然‘政’者,正也,义通。”
《老子》57_06_校笺_11_古棣
古棣云:“‘民多技巧,奇物滋起’,河上公古本如此,今河上公本‘技’作‘伎’,乃‘技’的异体。有的传本,‘民’字作‘人’,王弼本亦作‘人’。王注‘民多智慧,则巧伪生’,据注可知王弼本...
《老子》15_05_校笺_05_王昶
王昶云:“诸本‘猶’下亦有‘兮’字,陆希声、至元本并与此(‘猶若畏四鄰’)同。”
《老子》15_09_校笺_14_周绍贤
周绍贤云:“超然不群而不立异以為高,故能與众人和光同尘相处,似乎舆俗同流;然而水性本清,若濁,并非真濁。”
《老子》16_10_校笺_08_黄茂材
黄茂材云:“真常之道,大无不包,知之者必有容宇宙之量。”
《老子》17_02_校笺_17_水海
水海按:顾欢等旧注,蒋锡昌、张松如等新注,把“太上”、“其次”等,释为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的不同时代;福永光司等把“太上”、“其次”等,释为不同世代的不同价值等级。此说皆可通。
《老子》63_03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作“圖難乎□□□,□□□□□□”,前句损掩“其易也”三字,后句全部损掩,《甲本释文》已校补。帛书乙本作“□□□□□□,□□乎其細也”,前句全损,后句损掩“為大”二字...
《老子》19_06_校笺_04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馆本作‘見抱樸’。各本‘褒’作‘抱’,后同。易州、宋河上、范、吴‘樸’并作‘朴’。《说文》曰:‘樸,木素也。朴,木皮也。’则作‘樸’者是正字,作‘朴’者假借字。‘褒...
《老子》20_03_校笺_01_校勘
此两句,帛书甲本同;乙本“惡(简作恶)”假作“亞(简作亚)”(上古二字皆为影纽铎部),《乙本释文》已校改。今从甲本。王弼本、张之象本“美”作“善”,“善”后并有“之”字,无“其”字...
《老子》20_05_校笺_11_罗运贤
罗运贤云:“按‘荒’借为‘巟’。《说文》引《周易》‘包’,今《泰卦》作‘包荒’。《释文》云:‘荒,本亦作巟。’此‘荒’、‘巟’古通之证也。《说文》:‘巟,水广也。’引申为凡大之称。...
《老子》64_15_校笺_02_焦竑
焦竑云:“‘恃’,一作‘輔’,非。既曰自然也,而又輔之,非自然也。今从韩非本。”又云:“‘不敢為’,一下有‘也’字。”
《老子》67_09_校笺_04_焦竑
焦竑云:“‘舍其慈,且勇’,一无‘其’,下二句同。”
《老子》25_01_校笺_11_陈黻宸
陈黻宸云:“先天地者何物耶?先天地生者何物耶?虽谓之物,则必后天地而生矣。虽然,天地亦一物也,亦物之成者也。故天地能生物,而天地不能自生,则必有物以生之,故曰:‘有物混成’。河上公...
《老子》26_04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萬乘之主’,‘乘’,绳证反。谓天子也。”
《老子》41_06_校笺_03_彭耜
彭耜云:“‘昧’,陆梅对切,李莫佩切,昏昧也。‘纇’,河上作‘類’。‘進退若道’,纂微、司马、苏、曹、陈、黄、程此句并在‘夷道若纇’上。”按:彭耜刻本误刻“進道若退”为“進退若道”...
《老子》29_05_校笺_05_焦竑
焦竑云:“‘呴’,陆、王弼作‘歔’。一作‘嘘’。古本作‘噤’。”
《老子》47_01_校笺_02_范应元
范应元云:“傅奕、韩非与古本两句皆有‘可以’二字。”
《老子》50_04_校笺_06_顾广圻
顾广圻云:“韩非作‘民之生生而動,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傅本‘之’作‘亦’,余尽与此合。今《德经》作‘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非也。按上文云‘凡民之生生而生者固動’,又云‘皆为死...
《老子》52_02_校笺_02_李道纯
李道纯云:“‘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或云‘既知其母,復知其子’,二句皆非。”
《老子》33_06_校笺_04_马叙伦
马叙伦云:“罗卷、易州‘行’下无‘者’字及‘也’字。赵写无‘也’字。《治要》卷三十四引‘行者’下有‘則’字。”
《老子》12_01_校笺_03_马叙伦
马叙伦云:“《吕氏春秋·本生篇》高诱注引作‘五色乱目,使目不明’。《庄子·天地篇》、《淮南子·精神训》并云:‘五色乱目,使目不明。’岂高注所引乃《庄子》语耶?”
《老子》13_09_校笺_11_朱谦之
朱谦之云:“傅、范本作‘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范注‘古本’二字,陈碧虚引王弼本与傅、范同,当亦王弼之古本。遂州本作‘故貴以身於天下者····’;敦煌两本作‘故貴以身於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