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笺

《老子》19_01_校笺_07_魏稼孙

魏稼孙云:“‘絶聖棄智’,御注‘智’作‘知’。”
0419

《老子》22_07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故有功’,苏无‘有’字。”
04115

《老子》39_13_校笺_11_马叙伦

马叙伦云:“《颜氏家训·风操篇》曰:‘昔者王侯自稱孤、寡、不穀’。盖本此文。臧疏引蔡子晃曰:‘言有道王侯卑以自牧。’成疏曰:‘王侯贵人,慧聪达体。’则颜、蔡、成并作‘王侯’。各本作...
04113

《老子》77_03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補”與“與”义通。然《老子》原本当作“益”(见前校注文)。“補”当為注文,传写者羼入,后又改為“與”也。以上四句皆明張弓之道,言:天道像拉弓一样,弓舉得过高了,就压低一些...
04110

《老子》47_04_校笺_06_劳健

劳健云:“‘見’,音現,与第二十二章‘不自見故明’义同,当如韩非。”
04115

《老子》48_03_校笺_02_彭耜

彭耜云:“‘損之又損’,纂微、司马、曹、达真下并有‘之’字。”
0418

《老子》04_05_校笺_07_罗运贤

罗运贤云:“《初学记》二十三引作‘吾不知誰氏之子’。”
04110

《老子》33_04_校笺_04_易顺鼎

易顺鼎云:“‘勝’为‘载’(‘车载’之‘載’)。”水海按:今譣帛书本及《韩非子·喻老》皆作“勝”。易氏疑《老子》弃“强”,而此云“强”者非也。其实,《老子》对“强”的认识有两义,第...
04114

《老子》54_04_校笺_07_马叙伦

马叙伦云:“馆本‘乃餘’作‘有餘’,宋河上、柰卷、易州‘乃餘’作‘有餘’,罗卷作‘能有餘’。譣河上注曰:‘其德如是,乃有餘庆;’是河上‘有餘’上有‘乃’字。伦谓作‘乃有餘’是。”
04114

《老子》24_07_校笺_03_彭耜

彭耜云:“‘不處也’,李:‘處’昌与切,居也。纂微、司马、苏、曹、陈、达真、清源、黄、程并无‘也’字。”
04111

《老子》22_02_校笺_04_范应元

范应元云:“‘窪’,音蛙,当作‘窊’,凹也,污下也。‘敝’,败衣也;一作‘弊’,困也,当作‘敝’。地之窊下者,則水趋之必盈。此譬人之德行皆当持谦也。物之凋敝者,則春生之又新。此譬人...
04114

《老子》46_03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禍莫大於不知足’,河上本在此句上有‘罪莫大於可欲’一句。”
04110

《老子》32_01_校笺_03_俞樾

俞樾云:“‘道常无名’,按:‘常’與‘尚’通,说见首章(谓‘《史记·卫绾传》:剑尚盛,《汉书》尚作常;《汉书·贾谊传》:尚惮以危为安,《贾子·宗首篇》尚作常。并常與尚古通之证也。尚...
04112

《老子》11_07_校笺_11_陈鼓应

陈鼓应云:“‘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依王弼的注是:‘有’所带给人的便利,只當它和‘无’相配合时才显示出它的用处来(‘有之所以為利,皆赖无以為用也’)。”
04115

《老子》36_01_校笺_23_吴澄

吴澄云:“‘歙’,阖也;張,開也。《老子》谓‘反者道之动’,又谓‘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故其所为,大概欲與人之所见相反,而使人不可测知。故借此八者相反之四事设譬,而归宿在下文‘...
04111

《老子》57_04_校笺_03_吴云

吴云云:“傅本作‘夫天下多忌諱’,诸本无‘夫’字。”
04111

《老子》38_03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上德无為而无不為’,韩非、王誗、王弼、郭云、傅奕同古本。河上公作‘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今从古本。”
0419

《老子》25_10_校笺_04_张松如

张松如云:“按:这四句一般通读作‘王(原作人,今改)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读得虽然顺口,含义似忒纡曲,王、地、天、道、自然,五者叠相法,实义云何,终觉不甚明了。莫若李约...
0417

《老子》30_07_校笺_03_范应元

范应元云:“‘是謂果而勿彊’,一本无‘謂’字。决之而勿矜其能,勿伐其功,勿憍其势,决之於不得已,此所謂决之而非以兵取强也。”
0418

《老子》49_03_校笺_06_成玄英

成玄英疏注云:“善者,谓无欲修学之士也;不善者谓有为滞境之人。善以平等胜教化之,令其得善。此则以百姓心為心之善也。”
04113

《老子》09_04_校笺_10_朱谦之

朱谦之云:“高翻本‘驕’作‘意’。‘自遺其咎’,室町本作‘还自遺其咎’。《玉篇》:‘咎,《说文》云:災也,从人、从各,各有相违也。’”
0417

《老子》13_01_校笺_03_王纯甫

王纯甫云:“‘貴大患若身’,当云‘貴身若大患’;倒而言之,文之奇也,古语多类如此者。”
04114

《老子》58_01_校笺_07_毕沅

毕沅云:“河上作‘醇醇’,王弼作‘淳淳’,《淮南子》同河上。高诱曰:本作‘純純’。”
0416

《老子》69_06_校笺_11_马叙伦

马叙伦云:“按:卷子成疏‘抗’作‘完’,‘若’字同此,无‘矣’字,馆本同此,无‘矣’字。白‘抗’作‘亢’。赵写无‘相’字。‘若’,各本作‘加’,罗卷作‘如’。成疏曰:‘若,当也;’...
0419

《老子》72_01_校笺_06_高亨

高亨云:“‘民不畏威,則大威至。’按:‘至’者碍止之义。言民不畏威,則君之威权碍止而不能通行也。正所以为人君用威者惊。下文云:‘无狭其所居,无厭其所生。’即明告以勿用威权矣。《说文...
0415

《老子》26_01_校笺_02_陆德明

陆德明云:“‘重為輕’,‘輕’,起政反。‘躁’,早报反。”
04111

《老子》52_03_校笺_05_柳存仁

柳存仁云:“‘没身不殆’句,王弼‘身’作‘其’。”
04112

《老子》10_05_校笺_03_成玄英

成玄英云:“‘天門’,河上公本作‘天地’。”水海按:譣河上公注云:“‘天門’谓北极紫微宫,‘開闔’谓终始五际也。治身,天門谓鼻孔,開谓喘息,闔谓呼吸也。”则河上公本亦作“天門”。作...
0418

《老子》64_14_校笺_12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无“歸”字。《韩非子》有“歸”字,应为衍文。“復”,為返还之义,《说文》云:“復,往来也,从彳,夏声。”“復”的古字当为“夏”(见马叙伦说),《说文》云:“夏...
0418

《老子》65_03_校笺_06_张煦

张煦云:“林、苏无‘故’字。吕‘故’上有‘是’字。各本无‘也’字,下同。”
04112